一种模仁及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2745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仁及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仁及模具。



背景技术:

模仁是模具中的核心部件。现有技术中的模仁通常采用直身模仁结构设计,即模仁整体沿竖直方向延伸,其底部整体保持平整。对于高度落差较大的产品,若采用上述直身模仁的结构设计,需要耗费大量的材料来制造模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平稳性较高的模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仁,包括模仁本体,所述模仁本体包括沿斜向下方向延伸的主体部和位于主体部下端的下支撑部,所述模仁还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与模仁本体固接,且支撑柱与模仁本体的固接处邻近模仁本体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的下端与下支撑部的下端齐平。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有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模仁本体还包括位于主体部上端的上固定部。

进一步地,所述模仁本体的长度为470mm,所述下支撑部的长度为180mm。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模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模仁本体整体呈斜向下设置,既满足了落差较大的产品的加工需求,且节约了用于制造模仁本体的材料。同时,本实用新型模仁中增设有用于支撑模仁本体的支撑柱,且支撑柱与模仁本体的固接处邻近模仁本体的上端;在将模仁放置在地面等处时,利用其下支撑部和支撑柱分别从两端给模仁施加向上的支撑力,从而保证模仁整体受力平衡,避免模仁因受力不均而倾倒,进而也使得本申请中模仁的平稳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还包括所述模仁。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模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模具中的模仁,基于其支撑柱和下支撑部的共同支撑作用力,保证其平稳性更高;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中模具在拆装过程中,可直接将模仁放置在地面上,且能保证模仁不会倾倒,方便了模具的拆装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模仁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模仁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模仁的仰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模仁本体

11 主体部

12 下支撑部

13 上固定部

14 成型部

2 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将纸面的左右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将纸面的上下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如图3所示,将纸面的上下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仁,包括模仁本体1;该模仁本体1包括沿斜向下方向延伸的主体部11和位于主体部11下端的下支撑部12。本实用新型中模仁还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撑柱2,支撑柱2的上端与模仁本体1固接,且支撑柱2与模仁本体1的固接处邻近模仁本体1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中的模仁本体1整体呈斜向下设置,既满足了落差较大的产品的加工需求,且节约了用于制造模仁本体1的材料。同时,本实用新型模仁中增设有用于支撑模仁本体1的支撑柱2,且支撑柱2与模仁本体1的固接处邻近模仁本体1的上端;在将模仁放置在地面等处时,利用其下支撑部12和支撑柱2分别从两端给模仁施加向上的支撑力,从而保证模仁整体受力平衡,避免模仁因受力不均而倾倒,进而也使得本申请中模仁的平稳性更高。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主体部11沿斜向下方向延伸是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沿上下方向延伸。

同时,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模具,包括模具主体。该模具还包括上述模仁。本实用新型模具中的模仁,基于其支撑柱2和下支撑部12的共同支撑作用力,保证其平稳性更高;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中模具在拆装过程中,可直接将模仁放置在地面上,且能保证模仁不会倾倒,方便了模具的拆装工作。

本实施例中支撑柱2与模仁本体1为可拆卸连接。但本实施例中的模仁在装入模具主体中时,其支撑柱2可不用拆下,并随模仁本体1一起装入模具主体中。另外,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模仁本体1还包括位于主体部11上端的上固定部13。在将模仁装入模具主体中后,上述下支撑部12、支撑柱2、以及上固定部13均与模具主体相配合,从而分别从多处给模仁施加相应的力,以将模仁固定在模具主体中。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柱2的下端与下支撑部12的下端齐平,即支撑柱2的下端与下支撑部12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保证在将该模仁直接放置在平面上时,其所受支撑力平衡。

如图1和图3所示,上述支撑柱2有多个,且本实施例中支撑柱2有两个,两个支撑柱2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本实施例利用两个支撑柱2,并结合模仁本体1的下支撑部12,分别从三处将模仁支撑起,进一步保证模仁所受支撑力平衡。另外,本实施例中支撑柱2呈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中模仁基于其支撑柱2的支撑作用,使得其下支撑部12的长度可设置较小。本实施例中模仁本体1的长度为470mm,而下支撑部12的长度为180mm。本实施例中的下支撑部12长度小于模仁本体1长度的2/3,使得模仁整体的长度较短,体积较小;进而方便了后期的修模工作,并节约了材料,减少了所占用的空间。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模仁本体1中设有成型部1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