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塑料颗粒生产的物料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2730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塑料颗粒生产的物料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塑料颗粒生产的物料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PP/PE塑料颗粒生产企业,相当一部分原材料来源于回收的塑料垃圾,回收的垃圾经过分选、清洗后,分选出可以用于PP/PE塑料颗粒生产的塑料薄膜,然而分选出来的塑料薄膜往往带有大量细菌,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够干净卫生,而且分选出的塑料薄膜往往面积比较大,容易团成一团,不便于后续的加工制造,最终会影响到PP、PE塑料颗粒产品的质量,而且现有的塑料颗粒生产物料输送装置往往在运转的过程中振动比较大,振动产生的噪音也比较大,对使用者造成一定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塑料颗粒生产的物料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塑料颗粒生产的物料输送装置,包括基座、支撑柱、输送筒、螺杆和电机;所述输送筒分为内筒和外筒,内筒与外筒共轴心设置,内筒的外壁均匀缠绕有电热丝,输送筒的左端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轴伸端穿过输送筒的侧壁伸入内筒中,所述电机的轴伸端固定连接有螺杆,螺杆上分布有破碎刀片,输送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杀菌箱,杀菌箱的下端与内筒连通,杀菌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紫外线灭菌灯管,杀菌箱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输送筒的右端下表面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杀菌箱的左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下端套设有套筒,支撑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与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破碎刀片在螺杆的表面均匀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紫外线灭菌灯管共有六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柱共有四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塑料薄膜原料投入进料口,塑料薄膜原料经过灭菌箱落入输送筒内,利用紫外线灭菌灯管对塑料薄膜原料进行灭菌,使生产出的产品更卫生;启动电机,在螺杆的作用下塑料薄膜原料向右移动,同时螺杆上的破碎刀片切割塑料薄膜原料,将塑料薄膜切割成小片,便于后续加工对塑料薄膜进行,同时给电热丝通电,对塑料薄膜原料进行加热,均匀分布的电热丝使加热过程更快更均匀,塑料薄膜受热易软化,更有利于后续对其进行加工,提高生产效率;支撑柱的底部套设有套筒,当本实用新型运行时,支撑柱在弹簧的作用下,在套筒内上下滑动,减轻了本实用新型运行时的振动,使本实用新型运行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塑料颗粒生产的物料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用于塑料颗粒生产的物料输送装置中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支撑柱;3-弹簧;4-套管;5-杀菌箱;6-进料口;7-紫外线灭菌灯管;8-电热丝;9-输送筒;10-内筒;11-外筒;12-破碎刀片;13-螺杆;14-电机;15-控制面板;16-出料口;17-塑料造粒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用于塑料颗粒生产的物料输送装置,包括基座1、支撑柱2、输送筒9、螺杆13和电机14;所述输送筒9分为内筒10和外筒11,内筒10与外筒11共轴心设置,内筒10的外壁均匀缠绕有电热丝8,输送筒9的左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14,电机14的轴伸端穿过输送筒9的侧壁伸入内筒10中,所述电机14的轴伸端固定连接有螺杆13,螺杆13上均匀分布有破碎刀片12,可以在运输物料的同时对物料进行切割,输送筒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杀菌箱5,杀菌箱5的下端与内筒10连通,杀菌箱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紫外线灭菌灯管7,紫外线灭菌灯管7共有六个,投入物料时可以对物料进行杀菌,杀菌箱5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6,所述输送筒9的右端下表面开设有出料口16,出料口16的正下方放置有塑料造粒机17;所述基座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下端套设有套筒4,支撑柱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3,弹簧3的另一端与套筒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杀菌箱5的左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15,所述紫外线灭菌灯管7、电热丝8、电机14通过控制面板15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操作控制面板15,点亮紫外线灭菌灯管7,将塑料薄膜原料投入进料口6,塑料薄膜原料经过灭菌箱5落入输送筒9内,利用紫外线灭菌灯管对塑料薄膜原料进行灭菌;操作控制面板14启动电机14,带动螺杆13转动,在螺杆13的作用下塑料薄膜原料向右移动,同时螺杆13上的破碎刀片12切割塑料薄膜原料,将塑料薄膜切割成小片,便于后续加工,同时给电热丝8通电,对塑料薄膜原料进行加热,塑料薄膜受热易软化,更有利于后续对其进行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支撑柱2的底部套设有套筒4,当本实用新型运行时,会产生振动,支撑柱2在弹簧3的作用下,在套筒4内上下滑动,减轻了本实用新型运行时的振动,使本实用新型运行更加平稳。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