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阻隔膜的成型模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0625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阻隔膜的成型模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挤压成型模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池阻隔膜的成型模头。



背景技术:

阻隔膜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主要作用是将正负极活性物质分隔开,防止两极因接触而短路;此外在电化学反应时,能保持必要的电解液,形成离子移动的通道。隔膜材质是不导电的,电池的种类不同,采用的隔膜也不同。

而现有的阻隔膜生产工艺比较复杂,主要步骤包括配料、挤出、铸片、纵向拉伸和横向拉伸,才能生产出所需的阻隔膜。造成工艺复杂的主要原因是,在挤出成型的步骤中,模具的结构和精度达不到要求,无法直接挤出厚度很薄的阻隔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直接一次性挤出成型的电池阻隔膜的成型模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阻隔膜的成型模头,包括上摸和下模,两者通过模架固定,所述上模和下模均在纵向方向设置有一排加热棒,从进料口指向出料口,其中,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形成的模腔为挤压流道,所述挤压流道分为预热段,挤料段和出料段,所述预热段呈扁平状,位于模腔的中部,向模腔两侧延伸,且与进料口连通,两者形成T型,原料被熔化后通过进料口进入模腔内,并在预热段进一步加热,所述上模的端面倾斜设置有阻流棒,阻流棒延伸至所述挤料段的腔外,通过调节阻流棒能够改变挤料段处的厚度,控制原料的流量,所述下模的端面设置有粗调棒,粗调棒延伸至所述出料段的腔外,通过粗调棒能够改变原料被挤压成型的厚度,所述上模的端面倾斜设置有微调棒,微调棒延伸至所述出料口,微调棒能够进一步对原料的成型厚度进行控制。

进一步优化:所述上模上设置有温控探头,所述温控探头延伸至所述加热棒之间,通过温控探头能够随时掌控模腔内的温度,并对加热棒的加热温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优化:所述出料口的两侧设置有挡料板,通过挡料板能够控制阻隔膜成型的宽度。

进一步优化:所述出料段设置有缓冲腔,所述粗调棒作用于所述的缓冲腔上,缓冲腔能够在阻隔膜成型前做最后的准备和调整。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该模头的挤压成型,能够直接生产出所需厚度的阻隔膜,减少了繁琐的铸片和拉伸工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阻隔膜成型精度高,废品率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上模,11-下模,12-模架,13-进料口,14-预热段,15-挤料段,16-出料段,17-加热棒,18-阻流棒,19-粗调棒,20-微调棒,21-缓冲腔,22-温控探头,23-挡料板,24-调节支架,25-调节杆,26-进料管,2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4:一种电池阻隔膜的成型模头,包括上摸10和下模11,两者通过模架12固定,所述上模10和下模11均在纵向方向设置有一排加热棒17,从进料口13指向出料口,其中,所述上模10和下模11合模形成的模腔为挤压流道,所述挤压流道分为预热段14,挤料段15和出料段16,所述预热段14呈扁平状,位于模腔的中部,向模腔两侧延伸,且与进料口13连通,两者形成T型,预热段14的空间高度大于挤料段15和出料段16,原料被熔化后通过进料管26加入到进料口13,再从进料口13进入模腔内,在预热段14向两侧流动,形成一个平铺面,并在预热段14进一步加热,所述上模10的端面倾斜设置有阻流棒18,阻流棒18延伸至所述挤料段15的腔外,通过调节阻流棒18能够改变挤料段15处的厚度,控制原料的流量,所述下模11的端面设置有粗调棒19,所述出料段16设置有缓冲腔21,所述粗调棒19延伸至所述出料段16的缓冲腔21上,缓冲腔21能够在阻隔膜成型前做最后的准备和调整,通过粗调棒19能够改变原料被挤压成型的厚度,所述上模10的端面倾斜设置有微调棒20,微调棒20延伸至所述出料口,微调棒20能够进一步对原料的成型厚度进行控制。

所述预热段14是上模10内的一条凹槽和下模11内的一条凹槽27合模后形成,两条凹槽结构和形状相同,原料加入到预热段14后进一步加热,然后沿挤料段15流动,挤料段15也是平铺的平面结构,空间高度小于预热段14,原料经过挤料段15后,厚度会变薄,厚度大概在5mm左右,还可以调节阻流棒18,对原料的厚度进一步控制,出料段16也是平铺开的平面结构,间隙更小,大概在1mm左右,经过出料段16挤压后,阻隔膜就能成型,当然还可以通过微调棒20对阻隔膜的厚度进行微调,在所述出料口的两侧还设置有挡料板23,挡料板23一侧设置有调节支架24,调节支架24上设置有调节杆25,通过调节杆25控制挡料板23横向移动,改变出料口的宽度,从而控制阻隔膜成型的宽度。在此过程中,对挤压流道的温度控制尤为重要,温度过低,会导致原料流动性差,挤压困难,温度过高,会导致阻隔膜达不到厚度要求,甚至造成成型困难,成型质量差。所以,加热棒17一直延伸到了挤料段15,能够随时调整预热段14和挤料段15的温度,为了达到精确控制,所述上模10上设置有温控探头22,所述温控探头22延伸至所述加热棒17之间,通过温控探头22能够随时掌控模腔内的温度,并对加热棒17的加热温度进行调整,确保挤压流道内的温度达到阻隔膜成型的要求。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