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后盖板用塑胶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7254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后盖板用塑胶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后盖板用塑胶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行业是制造业中的一项基础产业,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同时本身又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它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目前,产品需求的多样性要求塑件设计的多品种、复杂化,市场的快速变化要求发展产品及模具的快速设计制造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创新、精密、复杂、高附加值已成为注塑产品的发展方向。

手机作为日常贴身的物品,对其外观的要求极其严格。然而,目前用于手机后盖板注塑的模具普遍质量较差,注塑成型的制品容易飞边和溢料。因此,注塑成型后还需要对手机后盖板进行修边,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手机后盖板用塑胶注塑模具,其结构设计合理,易脱模,复位准确,无飞边和溢料,产品外观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手机后盖板用塑胶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座板(1)、垫板(2)、第一螺钉(3)、顶针板(4)、型芯固定板(5)、型芯(6)、型腔固定板(7)、动模座板(8)、第二螺钉(9)、型腔(10)、浇口套(11)、浇口(12)、浇口套固定销(13)、模柄(14)、浇筑主流道(15)、浇筑分流道(16)、镶件(17)、导柱(18)、导套(19)、顶针(20)、第三螺钉(21)、推板(22)、第四螺钉(23)和冷却水管(24);

其中:所述动模座板(8)与型腔固定板(7)通过第二螺钉(9)固定连接,所述浇口套(11)与动模座板(8)通过浇口套固定销(13)固定连接,所述浇口套(11)内设有浇口(12)和浇筑主流道(15),所述型腔固定板(7)内设有型腔(10),所述型腔(10)内设有浇筑分流道(16),所述型芯固定板(5)与型腔固定板(7)通过导柱(18)固定连接,所述导柱(18)外周设有导套(19),所述型芯固定板(5)内设有型芯(6),所述型芯(6)与型腔(10)通过镶件(17)固定连接,所述型芯固定板(5)远离型腔固定板(7)的一侧安装有垫板(2),所述定模座板(1)与垫板(2)通过第一螺钉(3)固定连接,所述推板(22)与定模座板(1)通过第四螺钉(23)固定连接,所述顶针板(4)与推板(22)通过第三螺钉(21)固定连接,所述顶针板(4)上安装有顶针(20)。

进一步地,所述动模座板(8)上安装有模柄(14)。

进一步地,所述型芯(6)和型腔(10)内设有冷却水管(24)。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内设有冷却水管,注塑完成后,制品可快速冷却成型。开模时,制品不会粘在型腔上,容易脱模。合模时,镶件用于保证型芯与型腔的准确复位,能够使模具紧密贴合,防止飞边和溢料。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易脱模,复位准确,无飞边和溢料,产品外观好。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定模座板1、垫板2、第一螺钉3、顶针板4、型芯固定板5、型芯6、型腔固定板7、动模座板8、第二螺钉9、型腔10、浇口套11、浇口12、浇口套固定销13、模柄14、浇筑主流道15、浇筑分流道16、镶件17、导柱18、导套19、顶针20、第三螺钉21、推板22、第四螺钉23和冷却水管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手机后盖板用塑胶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座板1、垫板2、第一螺钉3、顶针板4、型芯固定板5、型芯6、型腔固定板7、动模座板8、第二螺钉9、型腔10、浇口套11、浇口12、浇口套固定销13、模柄14、浇筑主流道15、浇筑分流道16、镶件17、导柱18、导套19、顶针20、第三螺钉21、推板22、第四螺钉23和冷却水管24;

其中:所述动模座板8与型腔固定板7通过第二螺钉9固定连接,所述浇口套11与动模座板8通过浇口套固定销13固定连接,所述浇口套11内设有浇口12和浇筑主流道15,所述型腔固定板7内设有型腔10,所述型腔10内设有浇筑分流道16,所述型芯固定板5与型腔固定板7通过导柱18固定连接,所述导柱18外周设有导套19,所述型芯固定板5内设有型芯6,所述型芯6与型腔10通过镶件17固定连接,所述型芯固定板5远离型腔固定板7的一侧安装有垫板2,所述定模座板1与垫板2通过第一螺钉3固定连接,所述推板22与定模座板1通过第四螺钉23固定连接,所述顶针板4与推板22通过第三螺钉21固定连接,所述顶针板4上安装有顶针20。

具体设计过程中,所述动模座板8上安装有模柄14。

具体设计过程中,所述型芯6和型腔10内设有冷却水管2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