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铆接伺服拉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5782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非铆接伺服拉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声学器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非铆接伺服拉料机构。



背景技术:

声学器件中,特别是单体类元件需要伺服拉料机构实现料带的自动上料到注塑模具完成注塑。但由于一个产品往往需要弹片和华司,这两者怎样实现同时上料是一个问题。目前大多数产品采用预先将弹片和华司铆接到一起,两者整合到一条料带上然后作为一个整体上料,但这种上料方式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将弹片和华司铆接,这就需要用铆接自动化将两者铆接到一起,而铆接自动化设备需要的费用大约在5-6万元之间,用于设备购买上的费用较大;二是,通过铆接自动化设备制作嵌件的周期较长,一般比不需要铆接的嵌件交期延期5-7天,导致交期不能满足项目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非铆接伺服拉料机构,该非铆接伺服拉料机构,省去铆接自动化设备,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非铆接伺服拉料机构,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立板,所述支撑立板上设置有过料槽组件,所述过料槽组件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压紧上料带和下料带的滚轮压紧组件,所述滚轮压紧组件的出料口位于过料槽组件的料槽口正上方,所述滚轮压紧组件上设置有用于输送所述上料带和所述下料带的送料槽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过料槽组件、所述滚轮压紧组件均为两个且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板的两侧,所述送料槽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滚轮压紧组件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过料槽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板上的固定基板,所述固定基板上分别设置有料槽基板,所述料槽基板上设置有过料槽,所述料槽基板上还设置有料槽盖板。

作为优选,所述滚轮压紧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基板上,所述滚轮压紧组件均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基板上的压紧基座、伸缩轴和滚轮,所述压紧基座上设置有轴孔,所述伸缩轴的一端穿过所述轴孔连接有所述滚轮,所述伸缩轴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压紧基座之间的所述伸缩轴套设有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轴的一端与所述滚轮通过滚轮轴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基板通过锁紧件和定位件固定在所述支撑立板上,所述锁紧件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定位件的上方和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锁紧件包括穿过所述支撑立板的锁紧轴,所述锁紧轴的两端套设有与所述固定基板固定连接的固定块,所述锁紧轴的两端还套设有锁紧块,所述锁紧块包括用于夹紧所述锁紧轴的夹紧部和用于固定所述固定块的固定部,所述夹紧部包括上支臂和下支臂,所述锁紧轴从所述上支臂和下支臂之间穿过,所述上支臂和所述下支臂远离所述固定部的端部均设置有锁紧螺丝。

作为优先,所述定位件包括穿过所述支撑立板的丝杠,所述丝杠的两端设置有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通过连接板与所述固定基板连接,所述丝杠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丝杠螺母的定位螺帽。

作为优先,所述送料槽组件包括上送料层、下送料层以及位于所述上送料层和所述下送料层之间的出料部,所述出料部将所述上送料层的上料带和所述下送料层的下料带重叠在一起。

作为优先,所述上送料层和所述下送料层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隔料柱。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非铆接伺服拉料机构,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立板,支撑立板上设置有过料槽组件,过料槽组件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压紧上料带和下料带的滚轮压紧组件,滚轮压紧组件的出料口位于过料槽组件的料槽口正上方,滚轮压紧组件上设置有用于输送上料带和下料带的送料槽组件,因此上料带和下料带经送料槽组件重叠后,再经过滚轮压紧组件压紧,省去铆接自动化设备,节省了设备费用,而且,采用此非铆接伺服拉料机构后可节省铆接操作时间约5-7天,满足项目交期需求,最后,使用非铆接伺服拉料机构装置后的产品将经由人工掰断后平面度提升到≤0.03,使用铆接伺服拉料的产品人工掰断平面度为≤0.05。

由于过料槽组件、滚轮压紧组件均为两个且分别对称设置在支撑立板的两侧,送料槽组件设置在两个滚轮压紧组件上方,因此可以同时进行两对上料带和下料带重叠压紧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由于固定基板通过锁紧件和定位件固定在支撑立板上,锁紧件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定位件的上方和下方,通过锁紧件将固定基板紧固在支撑立板上,通过定位件可以调节固定基板在支撑立板上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宽度料带的压紧工作。

由于送料槽组件包括上送料层、下送料层以及位于上送料层和下送料层之间的出料部,上送料层和下送料层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隔料柱,因此上送料层和下送料层均可以同时输送两条料带,隔料柱可防止两条料带交缠在一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非铆接伺服拉料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弹片和华司铆接在一起设备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非铆接伺服拉料机构,省去铆接自动化设备,结构简单,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非铆接伺服拉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去掉送料槽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送料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送料槽组件的俯视图;

图中:1-底板,2-支撑立板,3-过料槽组件,4-滚轮压紧组件,5-送料槽组件,31-固定基板,32-料槽基板,33-过料槽,34-料槽盖板,41-压紧基座,42-伸缩轴,43-滚轮,44-滚轮轴,45-限位块,46-弹簧,6-锁紧件,61-锁紧轴,62-固定块,63-锁紧块,7-定位件,71-丝杠,72-丝杠螺母,73-连接板,74-定位螺帽,51-上送料层,52-下送料层,53-出料部,54-隔料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共同所示,非铆接伺服拉料机构,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支撑立板2,支撑立板2上设置有过料槽组件3,过料槽组件3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压紧上料带和下料带的滚轮压紧组件4,滚轮压紧组件4的出料口位于过料槽组件3的料槽口正上方,滚轮压紧组件4上设置有用于输送上料带和下料带的送料槽组件5。因此上料带和下料带经送料槽组件5传送重叠后,再经过滚轮压紧组件4压紧,省去铆接自动化设备,节省了设备费用,而且,采用此非铆接伺服拉料机构后可节省铆接操作时间约5-7天,满足项目交期需求,最后,使用非铆接伺服拉料机构装置后的产品将经由人工掰断后平面度提升到≤0.03,使用铆接伺服拉料的产品人工掰断平面度为≤0.05。

如图1、图2、图3共同所示,本实施方式中过料槽组件3、滚轮压紧组件4均为两个且分别对称设置在支撑立板2的两侧,送料槽组件5设置在两个滚轮压紧组件4上方,因此可以同时进行两对上料带和下料带重叠压紧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本实施方式优选过料槽组件3包括设置在支撑立板2上的固定基板31,固定基板31上设置有料槽基板32,料槽基板32上设置有过料槽33,料槽基板32上还设置有料槽盖板34。

如图1、图2、图3共同所示,本实施方式滚轮压紧组件4设置在固定基板31上,滚轮压紧组件均4包括设置在固定基板31上的压紧基座41、伸缩轴42和滚轮43,压紧基座41上设置有轴孔,伸缩轴42的一端穿过轴孔通过滚轮轴44连接有滚轮43,伸缩轴42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块45,限位块45与压紧基座41之间的伸缩轴42套设有弹簧46。

如图1、图2、图3共同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基板31通过锁紧件6和定位件7固定在支撑立板2上,锁紧件6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定位件7的上方和下方,通过锁紧件6将固定基板31紧固在支撑立板2上,通过定位件7可以调节固定基板31在支撑立板2上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宽度料带的压紧工作。

如图1、图2、图3共同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优选锁紧件6包括穿过支撑立板2的锁紧轴61,锁紧轴61的两端套设有与固定基板31固定连接的固定块62,锁紧轴61的两端还套设有锁紧块63,锁紧块63包括用于夹紧锁紧轴61的夹紧部和用于固定固定块的固定部,夹紧部包括上支臂和下支臂,锁紧轴61从上支臂和下支臂之间穿过,上支臂和下支臂远离固定部的端部均设置有锁紧螺丝,通过锁紧块63的固定部与固定块62固定连接,锁紧块63的锁紧部与锁紧轴61固定连接,从而将固定基板31固定在支撑立板2上。

如图1、图2、图3共同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定位件7包括穿过支撑立板2的丝杠71,丝杠71的两端设置有丝杠螺母72,丝杠螺母72通过连接板73与固定基板31连接,丝杠71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丝杠螺母72的定位螺帽74,通过调节丝杠螺母72在丝杠71上的位置可以调节两固定基板31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规格的注塑模具以及不同宽度的料带。

如图4和图5共同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送料槽组件5包括上送料层51、下送料层52以及位于上送料层51和下送料层52之间的出料部53,出料部53为上送料层51和下送料层52的弯折部结合构成,出料部53将上送料层51的上料带和下送料层52的下料带重叠在一起,上送料层51和下送料层52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隔料柱54,因此上送料层51和下送料层52均可以同时输送两条料带,隔料柱54可防止两条料带交缠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非铆接伺服拉料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图2、图3共同所示,工作时,上送料层51和下送料层52分别输送嵌有华司的上料带和嵌有弹片的下料带,当然这里根据注塑模具需要也可以将上送料层51和下送料层51分别输送嵌有弹片的上料带和嵌有华司的下料带,上料带和下料带经出料部53重叠后,再经过滚轮压紧组件4中的滚轮43和压紧基座41之间挤压,将上料带和下料带压合在一起,再通过过料槽33将压合在一起的上料带和下料带一同输送到注塑模具中完成注塑。

由上述工作原理可知,本实用新型省去铆接自动化设备,省去了铆接时间,且结构简单,生产加工安装方便,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举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