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胚射出成型机的料道管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8416发布日期:2018-07-13 17:3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射出成型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用于瓶胚射出成型机的料道管控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塑胶产品多半通过射出成型设备来生产,例如塑胶瓶,其需利用成型机先行制得瓶胚,然后再利用吹瓶设备将瓶胚吹塑成预定的形状。

传统模具组包含一固定模具及一移动模具,并且可以在该模具组的一侧配置一分料机构,藉此该一固定模具同时搭配二或多个移动模具。

中国专利公布号CN 106976210A揭示一种双喷嘴又锁模结构的注塑装置。其为一分料机构中包含两对大嘴管与小嘴管的组合,并且每一组大嘴管与小嘴管的组合各自对应一柱塞。其次每一该小嘴管连接一固定模具。利用二该柱塞的交替移动,可以对位于该小嘴管输出端的不同模具进行注料及保压。

上述的的专利前案是一分料机构对应两个模具组,而且二该柱塞交替时需经过一段无动作的保压时间,因此整体除了该分料机构与二该模具组占用较大空间外,注塑成型的时间需再加上无动作的保压时间,因此生产效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瓶胚射出成型机料道管控系统,其具有能够缩短成型时间及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功效,能解决传统模具组因等待塑型而导致成型时间长的缺点,以及整体模具组占用较大空间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固定模座的相对两侧配置具有一第一挡料杆的一第一挡料装置,及具有一第二挡料杆的一第二挡料装置;一料道系统形成在该固定模座内部,该料道系统包含一入料流道连接一分料流道,一第一出料流道连接该分料流道的一端,及一第二出料流道连接该分料流道的另一端;其中该第一挡料杆及该第二挡料杆依序交替地进出该第一出料流道及该第二出料流道。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瓶胚射出成型机料道管控系统,它包括:

一固定模座,具有一第一侧,一第二侧相对该第一侧,复数第一出料孔形成在该第一侧,及复数第二出料孔形成在该第二侧;

一料道系统,形成在该固定模座内部,该料道系统包含一入料流道连接一分料流道,一第一出料流道连接该分料流道的一端,及一第二出料流道连接该分料流道的另一端,该第一出料流道垂直相通各该第一出料孔,该第二出料流道垂直相通各该第二出料孔;

一第一挡料装置,安装在该固定模座的该第一侧,该第一挡料装置具有可伸缩的一第一挡料杆,该第一挡料杆伸入该固定模座的该第一侧以及用以越过该第一出料流道与进入该分料流道内部;

一第二挡料装置,安装在该固定模座的该第二侧,该第二挡料装置具有可伸缩的一第二挡料杆,该第二挡料杆伸入该固定模座的该第二侧以及用以越过该第二出料流道与进入该分料流道内部。

所述的瓶胚射出成型机料道管控系统,更包含一入料接头,该入料接头配接在所述入料流道的一端。

所述的瓶胚射出成型机料道管控系统,更包含一第一延伸座部,该第一延伸座部连接所述第一侧,且所述第一挡料装置配置在该第一延伸座部。

所述的瓶胚射出成型机料道管控系统,更包含一第二延伸座部,该第二延伸座部连接所述第二侧,且所述第二挡料装置配置在该第二延伸座部。

所述的瓶胚射出成型机料道管控系统,所述第一挡料杆及所述第二挡料杆依序交替地进出所述第一出料流道及所述第二出料流道。

所述的瓶胚射出成型机料道管控系统,更包含一第一成型模具及一第二成型模具,所述第一成型模具配置在所述固定模座的所述第一侧,且所述各第一出料孔相通于该第一成型模具的内部,所述第二成型模具配置在该固定模座的所述第二侧,且所述各第二出料孔相通于该第二成型模具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注料成型的过程中,塑料可依序进入配置在该固定模座两侧上方的成型模具,达到减少成型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注料状态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注料状态示意图二。

附图标号:10:第一成型模具;20:第二成型模具;30:固定模座;32:第一侧;34:第二侧;36:第二出料孔;38:第二出料孔;40:料道系统;42:入料流道;44:分料流道;46:第一出料流道;48:第二分料流道;50:第一挡料装置;52:第一挡料杆;54:第一延伸座部;60:第二挡料装置;62:第二挡料杆;64:第二延伸座部;70:入料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中显示本实施的一固定模座30的上方配置有一第一成型模具10及一第二成型模具20。该第一成型模具10配置在该固定模座30的一第一侧32,该第二成型模具20配置在该固定模座30的一第二侧34。其次,该第一侧32具有复数第一出料孔36,该第二侧34具有复数第二出料孔38。各该第一出料孔36相通该第一成型模具10的内部,各该第二出料孔38相通该第二成型模具20的内部。上述的该固定模座30、该第一成型模具10及该第二成型模具20为一瓶胚射出成机(未显示)的一部份。

请参阅图2,一料道系统40形成在该固定模座30内部。该料道系统40包含一入料流道42连接一分料流道44。一第一出料流道46连接该分料流道44的一端,及一第二出料流48道连接该分料流道44的另一端。该第一出料流道48的流道方向垂直相通各该第一出料孔36,该第二出料流道48的流道方向垂直相通各该第二出料孔38。

一第一挡料装置50安装在该固定模座30的该第一侧32。该第一挡料装置50具有可伸缩的一第一挡料杆52,该第一挡料杆52伸入该固定模座30的该第一侧32以及用以越过该第一出料流道46与进入该分料流道44内部。

一第二挡料装置60安装在该固定模座30的该第二侧34。该第二挡料装置60具有可伸缩的一第二挡料杆62,该第二挡料杆62伸入该固定模座30的该第二侧34以及用以越过该第二出料流道48与进入该分料流道44内部。

更包含一第一延伸座部54连接该第一侧32,且该第一挡料装置50配置在该第一延伸座部54。以及一第二延伸座部64连接该第二侧34,且该第二挡料装置60配置在该第二延伸座部64。

请参阅图3,一入料接头70配接在该入料流道42的一端。塑料可自该入料接头70进入该入料流道42及该分料流道44。特别是该塑料可以分别流向该第一出料流道46及该第二出料流道48。

该第二挡料装置60的该第二挡料杆62伸入该分料流道44内部,则该塑料无法再注入该第二出料流道48,同时该塑料仍持续流向且注入该第一出料流道46,并且由各该第一出料孔36注入该第一成型模具10。

请参阅图4,在各该第一出料孔36对该第一成型模具(未显示)完成注料后,该第一挡料装置50的该第一挡料杆52伸入该分料流道44内部,使该塑料无法再注入该第一出料流道46,同时该第二挡料杆62退出该分料流道44及该第二出料流道48。由于塑料持续地注入该分料流道44,所以塑料会自动流入该第二出料流道48,并且由各该第二出料孔38注入该第二成型模具20。

在塑料经由该第二出料孔38注入该第二成型模具的过程中,该第一成型模具内的料完成定型及脱模的程序,且该第一成型模具重新形成待注料的状态。同理,在该第一成型模具注入塑料的过程,该第二成型模具完成塑型及脱模。

是以,本实用新型是在塑料连续注入的模式下,使该第一挡料杆52及该第二挡料杆62依序交替地越过该第一出料流道46及该第二出料流道48,并且依序交替地伸入该分料流道44。因此在注料成型的过程中可以中幅减少成型时间,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本实用新型的该固定模座30、该第一成型模具10及该第二成型模具20形成一模具组,加上该第一成型模具10及该第二成型模具20配置在该固定模座30的上方,故可以减少模具组所占用的空间,进而优化空间利用率。

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于此项技术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及精神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及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后所述的申请专利范围所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