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气保用轮胎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89183发布日期:2018-09-08 00:56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在轮胎刺破状态下也能够行驶的缺气保用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在胎侧部的胎体的内侧配置有截面大致月牙状的侧加强橡胶层的缺气保用轮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侧加强橡胶层包含:第1橡胶部,其配置在最靠胎面部侧的位置;以及第2橡胶部,其与第1橡胶部连接并向胎圈部侧延伸,该第2橡胶部比第1橡胶部硬。当对配置有侧加强橡胶层的缺气保用轮胎与通常的充气轮胎进行比较时,缺气保用轮胎的纵向弹性常数一般较高,乘坐舒适性能较差。即使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缺气保用轮胎中,由于比第1橡胶部硬的第2橡胶部一直延伸到缺气行驶时的触地中心即带束层的外端附近,所以乘坐舒适性能可能会变差。并且,容易在带束层的外端附近产生刚性阶差,可能因应力集中而对耐久性能带来影响。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6327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均衡地提高乘坐舒适性能和缺气行驶时的耐久性能的缺气保用轮胎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是缺气保用轮胎,该缺气保用轮胎包含:胎体,其从胎面部经由胎侧部至胎圈部的胎圈芯;带束层,其由多个带束帘布层构成,配置在所述胎体的轮胎半径方向外侧且在所述胎面部的内部;以及侧加强橡胶层,其截面为大致月牙状,在所述胎侧部中配置在所述胎体的内侧,其中,所述侧加强橡胶层包含:第1橡胶部,其配置在所述胎面部侧;以及第2橡胶部,其与所述第1橡胶部在边界面处相连而向所述胎圈部侧延伸,并且该第2橡胶部的模量比所述第1橡胶部大,所述模量从所述边界面到所述胎圈部保持恒定,在包含轮胎旋转轴的轮胎子午线截面中,在各侧加强橡胶层中,所述边界面与所述侧加强橡胶层的轮胎轴向的外侧面相交的第1点在轮胎半径方向上配置在比第2点靠所述胎圈部侧的位置,其中,该第2点在所述外侧面上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轴向的外端最接近,所述边界面与所述侧加强橡胶层的轮胎轴向的内侧面相交的第3点在轮胎半径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第1点和第4点靠所述胎圈部侧的位置,其中,该第4点在所述内侧面上与所述外端最接近,在所述外侧面上从所述第1橡胶部的轮胎轴向的内端至所述第2点的距离l1比在所述外侧面上从所述第2点至所述第1点的距离l2大。在本发明的所述缺气保用轮胎中,优选在所述内侧面上从所述第1橡胶部的轮胎轴向的内端至所述第4点的距离l3比在所述内侧面上从所述第4点至所述第3点的距离l4大。在本发明的所述缺气保用轮胎中,优选从所述带束层的所述外端至所述第2点的距离l5与从所述第2点至所述第4点的距离l6之比l5/l6为0.45~1.00。在本发明的所述缺气保用轮胎中,优选所述距离l2与在所述带束层的内周面上从轮胎赤道至所述外端的距离l7之比l2/l7为0.08~0.2。在本发明的所述缺气保用轮胎中,优选所述距离l4与所述距离l7之比l4/l7为0.13~0.3。在本发明的所述缺气保用轮胎中,优选在安装于正规轮辋并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无负载的正规状态下,从胎圈基线至所述第1点的轮胎半径方向的距离l8为轮胎截面高度的75%~80%。在本发明的所述缺气保用轮胎中,优选在所述正规状态下,从所述胎圈基线至所述第3点的轮胎半径方向的距离l9为轮胎截面高度的70%~75%。在本发明的所述缺气保用轮胎中,优选所述第1橡胶部的所述第2点处的厚度w1与所述第2橡胶部的轮胎轴向上的最大厚度w2之比w1/w2为0.55~0.65。在本发明的所述缺气保用轮胎中,优选所述第1橡胶部由70℃下的2%模量为4mpa~10mpa的橡胶构成。在本发明的所述缺气保用轮胎中,优选所述第2橡胶部由70℃下的2%模量为10mpa~16mpa的橡胶构成。在本发明的所述缺气保用轮胎中,优选在所述胎体的轮胎轴向的外侧配置有外侧胎圈三角胶,该外侧胎圈三角胶从所述胎圈芯朝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呈锥状延伸,该外侧胎圈三角胶的模量比所述第2橡胶部大。本发明的缺气保用轮胎的制造方法包含:生轮胎形成工序,使用外表面具有轮胎形成面的刚性型芯,通过在所述轮胎形成面上依次粘贴未加硫的轮胎结构部件而形成生轮胎;以及加硫工序,将所述生轮胎与所述刚性型芯一起投入到加硫模具内而进行加硫成型,所述生轮胎形成工序包含:将形成所述第1橡胶部的第1带状橡胶卷绕在所述轮胎形成面的外侧的工序;将形成所述第2橡胶部的第2带状橡胶卷绕在所述第1带状橡胶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的工序;以及将形成所述胎体的胎体帘布层粘贴在所述第1带状橡胶和第2带状橡胶的外侧的工序。本发明中,在包含轮胎旋转轴的轮胎子午线截面中,第1橡胶部与第2橡胶部之间的边界面与侧加强橡胶层的轮胎轴向的外侧面相交的第1点在轮胎半径方向上配置在比第2点靠胎圈部侧的位置,其中,该第2点在外侧面上与带束层的轮胎轴向的外端最接近。由此,由于模量较大的第2橡胶部远离缺气行驶时的触地区域的中心,所以提高了乘坐舒适性能。并且,不容易在带束层的外端附近产生刚性阶差,应力集中得到缓解,提高了耐久性能。并且,边界面与侧加强橡胶层的轮胎轴向的内侧面相交的第3点在轮胎半径方向上配置在比第1点和第4点靠胎圈部侧的位置,其中,该第4点在内侧面上与外端最接近。由此,充分确保了第1橡胶部的区域,能够容易地实现乘坐舒适性能的提高。并且,在侧加强橡胶层的外侧面上从第1橡胶部的轮胎轴向的内端至第2点的距离l1比在外侧面上从第2点至第1点的距离l2大。由此,通过第1橡胶部和第2橡胶部来阶段性地加强与缺气行驶时的触地区域相比从轮胎轴向的内侧区域至胎侧部的区域,提高了缺气行驶时的耐久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的正规状态下的包含旋转轴在内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图2是将图1的缺气保用轮胎的从胎面部至胎肩垫胶部的区域放大而得的剖视图。图3是将图2的从胎面部的胎肩部至胎肩垫胶部的区域放大而得的剖视图。图4是将图1的缺气保用轮胎的从胎肩垫胶部至胎圈部的区域放大而得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图1的缺气保用轮胎的制造方法的工序的流程图。图6是示出图5的生轮胎形成工序的详细内容的流程图。标号说明1:缺气保用轮胎;2:胎面部;3:胎侧部;4:胎圈部;5:胎圈芯;6:胎体;7:带束层;7e:外端;10:侧加强橡胶层;10a:外侧面;10b:内侧面;11:第1橡胶部;12:第2橡胶部;13:边界面;14:外侧胎圈三角胶;bl:胎圈基线;c:轮胎赤道;h:轮胎截面高度;p1:第1点;p2:第2点;p3:第3点;p4:第4点;p5:内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的正规状态下的包含旋转轴在内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正规状态”是指轮胎组装在正规轮辋上并且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无负载的状态。以下,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的各部分的尺寸等是在该正规状态下测定的值。“正规轮辋”是在包含轮胎所基于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对每个轮胎按照该规格而确定的轮辋,例如,如果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为“designrim:设计轮辋”,如果是etrto,则为“measuringrim:测量轮辋”。“正规内压”是在包含轮胎所基于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对每个轮胎按照各规格而确定的空气压,如果是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在各种冷填充压力状态下的轮胎载荷极限”中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inflationpressure:充气压力”。本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包含:胎体6,其从胎面部2经由胎侧部3至胎圈部4的胎圈芯5;带束层7;以及侧加强橡胶层10。胎体6至少具有1张胎体帘布层6a,该胎体帘布层6a呈环状形成在一对胎圈部4之间。带束层7配置在胎体6的轮胎半径方向外侧且在胎面部2的内部。带束层7在本例中由轮胎半径方向内、外的带束帘布层7a、7b构成,其中,该带束帘布层7a、7b是使由钢构成的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赤道c按照例如10゜~35゜左右倾斜排列而成的。带束帘布层7a、7b以上述带束帘线互相交叉的方式重叠,将胎体6牢固地紧箍而提高了胎面部2的刚性。另外,由于内侧的带束帘布层7a的宽度比外侧的带束帘布层7b的宽度大,所以确定出带束层7的外端7e。并且,除了钢材料以外,带束帘线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使用芳纶、人造纤维等高弹性的有机纤维材料。胎圈芯5配置在一对胎圈部4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圈芯5具有:内侧芯5i,其配置在胎体帘布层6a的轮胎轴向的内侧;以及外侧芯5o,其配置在胎体帘布层6a的轮胎轴向的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带束层7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配置有冠带(band)层8。该冠带层8由至少1张冠带帘布层构成,该冠带帘布层是使有机纤维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按照例如10度以下的较小的角度排列而成的。也可以在冠带帘布层上叠接无接头冠带或帘布层,该无接头冠带或帘布层是通过使冠带帘线或条状的带状帘布层呈螺旋状卷绕而形成的。侧加强橡胶层10在胎侧部3中配置在胎体6的内侧,其截面形成为大致月牙状。侧加强橡胶层10从胎面部2的胎肩部经由胎侧部3配置到胎圈部4。侧加强橡胶层10对轮胎刺破时的载荷进行支撑,抑制轮胎的挠曲。另外,在胎体6和侧加强橡胶层10的内侧(即轮胎内腔面)上形成有由不透气性的橡胶构成的内衬层9。侧加强橡胶层10通过抑制轮胎的挠曲来抑制内衬层9因摩擦而产生损伤,能够进行缺气行驶。侧加强橡胶层10包含:第1橡胶部11,其配置在胎面部2侧;第2橡胶部12,其配置在胎圈部4侧;以及第1橡胶部11与第2橡胶部12之间的边界面13。第1橡胶部11由单一的橡胶层构成,其模量从轮胎轴向的内端p5到边界面13保持恒定。第2橡胶部12与第1橡胶部11在边界面13相连而向胎圈部4侧延伸。在第2橡胶部12中应用了模量比第1橡胶部11大的橡胶。第2橡胶部12由单一的橡胶层构成,其模量从边界面13到胎圈部4(轮胎半径方向的内端)保持恒定。由此,能够简化缺气保用轮胎1的结构和制造工序,实现成本的降低。“模量”是遵照jisk6251“加硫橡胶的拉伸试验方法”所记载的试验方法在温度70℃下测定的伸长2%时的模量。通过配置在胎面部2侧的模量较小的第1橡胶部11来提高乘坐舒适性能。并且,通过配置在胎圈部4侧的模量较大的第2橡胶部12来抑制内压降低时的轮胎的挠曲,提高缺气保用耐久性能。图2放大示出了图1中的缺气保用轮胎1的从胎面部2至胎肩垫胶部的区域。另外,在该图中用阴影示出了缺气保用轮胎1按照内压为0kpa、外倾角为0度的条件触地的触地区域a。边界面13与侧加强橡胶层10的轮胎轴向的外侧面10a相交的第1点p1在轮胎半径方向上配置在比第2点p2靠胎圈部4侧的位置,其中,该第2点p2在外侧面10a上与带束层7的轮胎轴向的外端7e最接近。由此,由于模量较大的第2橡胶部12的胎面部2侧的端缘即第1点p1远离缺气行驶时的触地区域a的中心,所以提高了乘坐舒适性能。并且,不容易在带束层7的外端7e附近产生刚性阶差,应力集中得到缓解,提高了耐久性能。并且,边界面13与侧加强橡胶层10的轮胎轴向的内侧面10b相交的第3点p3在轮胎半径方向上配置在比第1点p1靠胎圈部4侧的位置。此外,第3点p3在轮胎半径方向上配置在比第4点p4靠胎圈部4侧的位置,其中,该第4点p4在内侧面10b上与外端7e最接近。由此,充分确保了第1橡胶部11的区域,能够容易地实现乘坐舒适性能的提高。并且,在侧加强橡胶层10的外侧面10a上从第1橡胶部11的轮胎轴向的内端p5至第2点p2的距离l1比在外侧面10a上从第2点p2至第1点p1的距离l2大。由此,与缺气行驶时的胎面部2的触地区域a相比,从轮胎轴向的内侧区域至胎侧部3的区域通过第1橡胶部11和第2橡胶部12而逐渐加强,提高了缺气行驶时的耐久性能。并且,通过模量比第2橡胶部12小的第1橡胶部11来抑制缺气行驶时胎面部2所产生的压曲变形,提高耐久性能。在内侧面10b上从内端p5至第4点p4的距离l3比在内侧面10b上从第4点p4至第3点p3的距离l4大。由此,与缺气行驶时的胎面部2的触地区域a相比,从轮胎轴向的内侧区域至胎侧部3的区域通过第1橡胶部11和第2橡胶部12而逐渐加强,提高了缺气行驶时的耐久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点p1配置在比冠带层8的轮胎轴向的外端8e靠轮胎轴向的外侧的位置。由此,冠带层8的轮胎轴向的外端8e的附近的侧加强橡胶层10的刚性得到缓解,能够容易地实现乘坐舒适性能的提高。图3放大示出了图2中的从胎面部2的胎肩部至胎肩垫胶部的区域。优选从带束层7的外端7e至第2点p2的距离l5与从第2点p2至第4点p4的距离l6之比l5/l6为0.45~1.00。在比l5/l6不足0.45的情况下,外端7e附近的温度上升,正规内压下的高速耐久性能可能会降低。另一方面,在比l5/l6超过1.00的情况下,胎肩部中的带束层7的约束作用会降低,有可能对驾驶性能带来影响。优选距离l2与在带束层7的内周面上从轮胎赤道c至外端7e的距离l7(参照图1)之比l2/l7为0.08~0.2。在比l2/l7不足0.08的情况下,高模量的第2橡胶部12的区域会朝向带束层7放大,有可能对乘坐舒适性能带来影响。另一方面,在比l2/l7超过0.2的情况下,低模量的第1橡胶部11的区域会朝向胎圈部4放大,有可能对缺气行驶时的耐久性能带来影响。在本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中,优化了比l2/l7的范围,并且第2橡胶部12由模量恒定的单一的橡胶层构成,在胎体6的最大宽度部的附近未配置第1橡胶部11与第2橡胶部12之间的边界面13。由此,由于不会在胎体6的最大宽度部的附近产生侧加强橡胶层10内的刚性阶差,所以能够获得良好的耐久性能。优选距离l4与距离l7(参照图1)之比l4/l7为0.13~0.3。在比l4/l7不足0.13的情况下,高模量的第2橡胶部12的区域会朝向带束层7放大,有可能对乘坐舒适性能带来影响。另一方面,在比l4/l7超过0.3的情况下,低模量的第1橡胶部11的区域会朝向胎圈部4放大,有可能对缺气行驶时的耐久性能带来影响。图4放大示出了图1中的缺气保用轮胎1的从胎肩垫胶部至胎圈部4的区域。优选上述正规状态下的从胎圈基线bl至第1点p1的轮胎半径方向的距离l8为轮胎截面高度h的75%~80%。胎圈基线bl是指穿过轮辋直径位置的轮胎轴向线,该轮辋直径位置由轮胎所基于的规格而确定。在距离l8不足轮胎截面高度h的75%的情况下,低模量的第1橡胶部11的区域会朝向胎圈部4放大,有可能对缺气行驶时的耐久性能带来影响。另一方面,在距离l8超过轮胎截面高度h的80%的情况下,高模量的第2橡胶部12的区域会朝向带束层7放大,有可能对乘坐舒适性能带来影响。优选正规状态下的从胎圈基线bl至第3点p3的轮胎半径方向的距离l9为轮胎截面高度h的70~75%。在距离l9不足轮胎截面高度h的70%的情况下,低模量的第1橡胶部11的区域会朝向胎圈部4放大,有可能对缺气行驶时的耐久性能带来影响。另一方面,在距离l9超过轮胎截面高度h的75%的情况下,高模量的第2橡胶部12的区域会朝向带束层7放大,有可能对乘坐舒适性能带来影响。优选第1橡胶部11的第2点p2处的厚度w1(即,上述距离l6)与第2橡胶部12的轮胎轴向上的最大厚度w2之比w1/w2为0.55~0.65。在上述比w1/w2不足0.55的情况下,缺气行驶时的胎面部2的触地区域a的中心处的侧加强橡胶层10的加强作用会减少,有可能对耐久性能带来影响。或者,正规内压填充时的缺气保用轮胎1的纵向弹性常数会增大,有可能对乘坐舒适性能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在上述比w1/w2超过0.65的情况下,在缺气行驶时胎面部2所产生的压曲变形会增大,有可能对耐久性能带来影响。或者,缺气行驶时的胎侧部3的挠曲会增大,有可能对耐久性能带来影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橡胶部12的轮胎轴向上的测定出最大厚度w2的点p6在轮胎半径方向上位于比胎体6的最大宽度部靠胎圈部4侧的位置。由此,再加上侧加强橡胶层10由两层构成,所以胎侧部3的弯曲刚性从胎肩部到胎圈部4逐渐增加,能够更加均衡地提高乘坐舒适性能和缺气行驶时的耐久性能。优选构成第1橡胶部11的橡胶在70℃下的2%模量m1为4mpa~10mpa。在上述模量m1不足4mpa的情况下,缺气行驶时的轮胎的挠曲会变大,有可能对耐久性能带来影响。在上述模量m1超过10mpa的情况下,有可能对乘坐舒适性能带来影响。优选构成第2橡胶部12的橡胶在70℃下的2%模量m2为10mpa~16mpa。在上述模量m2不足10mpa的情况下,缺气行驶时的轮胎的挠曲会变大,有可能对耐久性能带来影响。在上述模量m2超过16mpa的情况下,有可能对乘坐舒适性能造成影响。如图1所示,在胎体6的轮胎轴向的外侧配置有外侧胎圈三角胶14。外侧胎圈三角胶14从外侧芯5o朝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呈锥状延伸。优选外侧胎圈三角胶14的模量比第2橡胶部12大。例如,优选外侧胎圈三角胶14在70℃下的2%模量m3为40mpa~70mpa。通过这样的外侧胎圈三角胶14,胎侧部3的刚性从胎面部2朝向胎圈部4阶段性地升高,提高了缺气行驶时的耐久性能。图5是示出图1的缺气保用轮胎的制造方法的工序的流程图。缺气保用轮胎的制造方法包含:生轮胎形成工序s1,形成未加硫的生轮胎;以及加硫工序s2,对生轮胎进行加硫成型。在生轮胎形成工序s1中,使用了外表面具有轮胎形成面的刚性型芯。本实施方式的刚性型芯能够应用公知的刚性型芯。通过在刚性型芯的轮胎形成面上依次粘贴未加硫的轮胎结构部件而形成生轮胎。图6是示出生轮胎形成工序s1的详细内容的流程图。生轮胎形成工序s1包含工序s11至s19。在工序s11中,将形成内衬层9的内衬橡胶卷绕在刚性型芯的轮胎形成面上。在工序s12中,将形成第1橡胶部11的第1带状橡胶卷绕在内衬橡胶的外侧。在工序s13中,将形成第2橡胶部12的第2带状橡胶卷绕在内衬橡胶的轮胎轴向的外侧且在第1带状橡胶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在工序s12和s13中,对第1带状橡胶和第2带状橡胶进行卷绕以使第1橡胶部11和第2橡胶部12为希望的尺寸。在工序s14中,将构成内侧芯5i的内侧线卷绕在第1带状橡胶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在工序s15中,将形成胎体6的胎体帘布层6a粘贴在第1带状橡胶和第2带状橡胶的外侧。在工序s16中,将构成外侧芯5o的外侧线卷绕在胎体帘布层6a的轮胎轴向的外侧。在工序s17中,将形成外侧胎圈三角胶14、胎侧橡胶等的带状橡胶卷绕在胎体帘布层6a的轮胎轴向的外侧。在工序s18中,将带束帘布层7a和7b卷绕在胎体帘布层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在工序s19中,将构成冠带层8的冠带帘布层和构成胎面橡胶的带状橡胶卷绕在带束帘布层7a和7b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在加硫工序s2中,将生轮胎与刚性型芯一起投入到加硫模具内而进行加硫成型。根据本制造方法,从生轮胎形成工序s1到加硫工序s2,生轮胎不会因气囊等而发生膨胀,因此侧加强橡胶层10的第1橡胶部11和第2橡胶部12的尺寸稳定,能够获得良好的精度。以上,对本发明的缺气保用轮胎及其制造方法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能够变更为各种方式而实施。【实施例】根据表1的规格试制出具有图1的基本构造的尺寸245/45r18的缺气保用轮胎,对各测试用轮胎的乘坐舒适性能、缺气保用耐久性能、驾驶性能和高速耐久性能进行了测试。各测试用轮胎的主要的共同规格及测试方法如下。胎体帘布层的帘线:芳纶纤维带束帘布层的帘线:钢冠带帘布层的帘线:芳纶纤维<乘坐舒适性能>测试用轮胎按照轮辋:18×8j、内压:230kpa的条件安装在欧洲轿车的所有车轮上。一名测试驾驶员驾驶该车辆在干燥沥青路面的测试赛道上行驶,通过测试驾驶员的感官来评价有关此时的弹性方面的动作、碰撞的硬度、刚性感等的乘坐舒适性能。作为结果,按照使实施例1为100分的评分来表示。数值越大则越良好。<缺气保用耐久性能>对各测试用轮胎测定了基于iso条件的缺气保用耐久圆筒的行驶距离。作为结果,按照使实施例1的行驶距离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则越良好。【表1】比较例1比较例2比较例3实施例1侧加强橡胶层的构造1层2层2层2层l1、l2的大小关系---l1<l2l1=l2l1>l2l3、l4的大小关系---l3<l4l3=l4l3>l4m1(mpa)10777m2(mpa)10131313乘坐舒适性能(评分)806070100缺气保用耐久性能(指数)80110110100从表1可明显得知,与比较例1~3相比,能够确认实施例1的缺气保用轮胎均衡并显著地提高了乘坐舒适性能和缺气保用耐久性能。此外,根据表2的规格试制出具有图1的基本构造的尺寸245/45r18的缺气保用轮胎,对各测试用轮胎的驾驶性能和高速耐久性能进行了测试。各测试用轮胎的主要的共同规格与上述相同。测试方法如下。<驾驶性能>上述车辆被运入到干燥路面的测试赛道的环绕路上,通过驾驶员的感官来评价有关方向盘的反馈、应答性、横向的抓地的特性。作为结果,得到使实施例4为100的评分,数值越大则表示驾驶性能越优异。<高速耐久性能>使用圆筒试验机来使各测试用轮胎在轮辋:18×8j、内压:230kpa、速度:180km/h的条件下行驶,对直至带束层产生损伤为止的行驶时间进行了测定。作为结果,得到使实施例4的行驶时间为100的指数,数值越大则表示高速耐久性能越优异。【表2】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侧加强橡胶层的构造2层2层2层2层2层l1、l2的大小关系l1>l2l1>l2l1>l2l1>l2l1>l2l3、l4的大小关系l3>l4l3>l4l3>l4l3>l4l3>l4l5/l60.300.450.731.001.20m1(mpa)77777m2(mpa)1313131313驾驶性能(评分)1051051009085高速耐久性能(指数)8590100105105此外,根据表3的规格试制出具有图1的基本构造的尺寸245/45r18的缺气保用轮胎,对各测试用轮胎的驾驶性能和高速耐久性能进行了测试。各测试用轮胎的主要的共同规格或测试方法与上述相同,作为结果,按照使实施例9为100的评分和指数来表示。【表3】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实施例10实施例11侧加强橡胶层的构造2层2层2层2层2层l1、l2的大小关系l1>l2l1>l2l1>l2l1>l2l1>l2l3、l4的大小关系l3>l4l3>l4l3>l4l3>l4l3>l4l2/l70.040.080.140.200.22l4/l70.080.130.220.300.35m1(mpa)77777m2(mpa)1313131313乘坐舒适性能(评分)8590100105105缺气保用耐久性能(指数)1051051009085此外,根据表4的规格试制出具有图1的基本构造的尺寸245/45r18的缺气保用轮胎,对各测试用轮胎的驾驶性能和高速耐久性能进行了测试。各测试用轮胎的主要的共同规格或测试方法与上述相同,作为结果,按照使实施例14为100的评分和指数来表示。【表4】实施例12实施例13实施例14实施例15实施例16侧加强橡胶层的构造2层2层2层2层2层l1、l2的大小关系l1>l2l1>l2l1>l2l1>l2l1>l2l3、l4的大小关系l3>l4l3>l4l3>l4l3>l4l3>l4m1(mpa)2471012m2(mpa)1313131313乘坐舒适性能(评分)1051051009590缺气保用耐久性能(指数)9095100105105此外,根据表5的规格试制出具有图1的基本构造的尺寸245/45r18的缺气保用轮胎,对各测试用轮胎的驾驶性能和高速耐久性能进行了测试。各测试用轮胎的主要的共同规格或测试方法与上述相同,作为结果,按照使实施例19为100的评分和指数来表示。【表5】实施例17实施例18实施例19实施例20实施例21侧加强橡胶层的构造2层2层2层2层2层l1、l2的大小关系l1>l2l1>l2l1>l2l1>l2l1>l2l3、l4的大小关系l3>l4l3>l4l3>l4l3>l4l3>l4m1(mpa)77777m2(mpa)810131620乘坐舒适性能(评分)1051051009080缺气保用耐久性能(指数)8090100105105此外,根据表6的规格试制出具有图1的基本构造的尺寸245/45r18的缺气保用轮胎,对各测试用轮胎的驾驶性能和高速耐久性能进行了测试。各测试用轮胎的主要的共同规格或测试方法与上述相同,作为结果,按照使实施例23为100的评分和指数来表示。【表6】实施例22实施例23实施例24实施例25侧加强橡胶层的构造2层2层2层2层l1、l2的大小关系l1>l2l1>l2l1>l2l1>l2l3、l4的大小关系l3>l4l3>l4l3>l4l3>l4m1(mpa)7777m2(mpa)10131620m3(mpa)13407090乘坐舒适性能(评分)1051009080缺气保用耐久性能(指数)90100110115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