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L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固化成型质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40664发布日期:2019-04-17 04:43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L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固化成型质量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l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固化成型质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因其高比强、高比模量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被视为新式轨道交通和新能源车辆制造的关键材料。随着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向整体化方向发展,结构外形越来越复杂,出现了大量的含曲率部位。以复合材料机翼为例,l型复合材料构件广泛的存在于翼梁、翼肋以及长桁结构中。目前大量复合材料构件采用预浸料工艺进行制备,通过在模具外表面铺贴预浸料叠层,并采用真空袋进行密封,通过在热压罐或者烘箱内固化成型。但由于采用的是单面硬模成型工艺,复合材料结构制备过程中,在含曲率部位极易产生褶皱等缺陷,使得构件的表面质量大幅下降,影响结构的制造公差,并对后续的装配工作带来困难。

目前,部分工程人员针对褶皱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如“一种用于复合材料制品的软模具及其制造方法”,申请号:201610636093.6,状态:实审。该发明提出一种双面软模制造工艺,同时采用软模内模具和软模外模具制造复合材料试件,用于解决复合材料试样r区的架桥和富树脂层缺陷。但该方法难以保证制件的外形形状和尺寸稳定性。“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角材的rtm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申请号:201711345887.8,状态:实审。该发明借助十字形楔块对rtm用刚性模具进行改进,用于改善rtm成型工艺中复合材料角材的成型质量。该方法并不适用于当前广泛采用的真空袋压法成型工艺过程。“一种防止蜂窝夹层结构倒角固化时产生褶皱的方法”,申请号:201711064090.0,状态:实审。该发明主要用于制造蜂窝夹层结构,通过对蜂窝夹芯结构的转角位置进行倒圆角来抑制褶皱的产生。该发明方法改变了部件的局部外形尺寸,并且主要适用于蜂窝夹芯结构。由此需要一种方法来解决l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含曲率部位极易产生褶皱的缺陷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改善l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固化成型质量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改善l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固化成型质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弹性体材料,根据构件的外形轮廓尺寸,制作弹性体缓冲软膜;

(2)待弹性体缓冲软膜成型之后,沿厚度方向在所述弹性体缓冲软膜上均匀的开设排气孔;

(3)制备l型复合材料构件,按照铺层比例在刚性模具上铺设预浸料叠层,在叠层外表面覆盖上述制得的弹性体缓冲软膜,参照既定温度和压力曲线,采用真空袋压法或者烘箱进行固化成型。

上述方案中,所述弹性体缓冲软膜的邵氏硬度介于20-100ha之间,断裂延伸率大于50%。

上述方案中,所述弹性体缓冲软膜的材料为硅胶或橡胶。

上述方案中,所述弹性体缓冲软膜的内轮廓尺寸与l型制件外轮廓保持一致,厚度介于3-15mm之间。

上述方案中,所述排气孔的直径0.5-2mm的通孔,横向间隔或纵向间隔的距离为10mm-30mm。

本发明的原理在于,通过在预浸料叠层表面铺放具有一定刚度的弹性体缓冲软模,避免含曲梁部位试样内的压力不均匀现象,同时抑制叠层材料产生微曲屈现象。如图1和图2是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弹性体缓冲软膜作用过程的仿真分析。通过对比两种工况可以发现,图1所示没有加弹性体缓冲软膜的l型复合材料层合板成型过程中受到的应力不均匀,导致固化后产生了褶皱缺陷;图2所示,增加弹性体缓冲软膜的l型复合材料层合板预成型体在热压罐中所受到的应力更加均匀,固化成型后有效避免了褶皱现象。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均衡l型复合材料在固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压力,防止复合材料层合板发生微屈曲,从而改善复合材料的固化质量,保证含曲率复合材料构件外部尺寸稳定性。通过在刚性模具铺贴的复合材料构件预浸料叠层上,覆盖均压抗微屈曲弹性体缓冲软模,再进行固化成型。优点在于防止构件表面产生褶皱类缺陷,保证l型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公差,从而改善l型复合材料试样的表面质量。此外该方法实施过程中不需改变铺层和结构局部外形尺寸,不受铺层设计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利用abaqus模拟的无弹性体缓冲软膜复合材料试样的固化后表面外形情况。

图2是利用abaqus模拟的加弹性体缓冲软膜复合材料试样的固化后表面外形情况。

图3是弹性体缓冲软膜的具体使用实例。

图4是实施例一的弹性体缓冲软膜的尺寸示意图。

图5是不加弹性体缓冲软膜采用热压罐工艺制备的l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实施例一。

图6是使用弹性体缓冲软膜后采用热压罐工艺制备的l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实施例一。

图7是实施例二的弹性体缓冲软膜的尺寸示意图。

图8是不加弹性体缓冲软膜采用烘箱固化工艺制备的l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实施例二。

图9是使用弹性体缓冲软膜后采用烘箱固化工艺制备的l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实施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采用弹性体缓冲软模改善热压罐成型中l型试样表面质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善含曲率复合材料构件表面质量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l型试样的外形尺寸,外倒角半径10mm,直角边长100mm,宽200mm,确定弹性体缓冲软模的内侧半径为10mm,厚度取10mm,直角边长取110mm,宽度取220mm,具体尺寸示意图见图4。

(2)参照(1)中设计的弹性体缓冲软膜尺寸,制作一灌注用模具型腔。然后取500g硅胶和固化剂按照质量比100:15的比例进行共混,并经脱泡后浇筑于型腔内。等待12小时,使硅胶得以完全固化。

(3)待硅胶固化完全之后,取下弹性体缓冲软膜,利用空心针管在软膜上钻上均匀的直径0.8mm的,间隔10mm的排气孔,如图4所示。

(4)制备l型复合材料层合板时候,按照铺层比例在钢制模具上铺设碳纤维预浸料叠层。最后在预浸料叠层表面覆盖上述制得的弹性体缓冲软模,如图3所示,密封真空袋,在热压罐中进行固化成型。

使用效果对比:如图5所示,未加弹性体缓冲软模所制得试样表面出现褶皱。如图6,加了弹性体缓冲软模以后,试样表面平整,无褶皱的产生。

实施例二:采用弹性体缓冲软膜改善热压罐成型中l型试样表面质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善含曲率复合材料构件表面质量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l型试样的设计外形尺寸,外倒角半径14mm,直角边长120mm,宽220mm,确定弹性体缓冲软模的尺寸为:内倒角半径14mm,直角边长150mm,宽250mm,厚8mm具体尺寸示意图见图7。

(2)根据步骤(1)确定的外形尺寸,定制天然橡胶弹性体缓冲软模,要求其邵氏硬度在50±20ha之间,断裂延伸率大于100%。

(3)弹性体缓冲软模制作完成后,利用空心针管在硅胶垫上钻上均匀的直径1mm,间隔8mm的排气孔,如图7所示。

(4)按照铺层比例在钢制模具上铺设碳纤维预浸料之后,在上面覆盖上述制得的弹性体缓冲软模,设置好固化温度和固化曲线,在烘箱中进行固化成型。固化后脱模得到l型试样。

使用效果对比:如图8所示,未加弹性体缓冲软膜所制得试样表面出现褶皱。如图9,加了橡胶制作的弹性体缓冲软膜以后,制件表面平整,无明显褶皱。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