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增强增韧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9941发布日期:2019-04-17 04:37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树脂增强增韧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树脂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树脂增强增韧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树脂通常是指受热后有软化或熔融范围,软化时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动倾向,常温下是固态、半固态,有时也可以是液态的有机聚合物。广义地讲,可以作为塑料制品加工原料的任何高分子化合物都称为树脂。

树脂在加工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其强度和韧性进行加强,现有的一般是将聚酯树脂、玻璃纤维、有机蒙脱土和纳米碳酸钙干燥,然后加入增韧剂在搅拌装置中进行熔融混合,再将混合物挤出造粒,接着将造粒后的材料烘干,最后将烘干后的材料注塑成型,得到增强增韧复合材料,但是现有在熔融搅拌的过程中由于树脂以及增韧剂等材料都聚有黏性,在混合的过程中很容易粘接在热熔搅拌装置的内壁上,从而造成材料的损失且使得装置很难清洗,而在挤出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很容易造成喷头的堵塞,这就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树脂增强增韧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在熔融搅拌的过程中由于树脂以及增韧剂等材料都聚有黏性,在混合的过程中很容易粘接在热熔搅拌装置的内壁上,从而造成材料的损失且使得装置很难清洗,而在挤出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很容易造成喷头的堵塞变形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树脂增强增韧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该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加入与搅拌,通过加料口加入树脂增强增韧时所需的原料,再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使得在热熔混合时可通过控制驱动电机使得搅拌轴转动,从而加快原料间的混合速度;

s2:在搅拌轴的底部安装有第二搅拌杆,对混料箱的底部进行搅拌,防止底部的原料搅拌不均匀而进行沉积;

s3:原料混合好后,打开止料阀,通过控制液压缸,使得伸缩杆带动挤压块对混合完成后的原料进行挤压喷出,完成树脂增强增韧复合材料的加工

优选的,该加工工艺适用于树脂增强增韧复合材料的加工装置,该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混料箱和输料管,所述工作台底部的四端均固定安装有支腿,四个所述支腿与所述工作台均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混料箱,所述混料箱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混料箱的内部,所述搅拌轴的表面套接安装有四个安装套,四个所述安装套的一侧均焊接有内螺纹套,四个所述安装套均通过所述内螺纹套螺纹安装有第一搅拌杆,四个所述第一搅拌杆两两位一组,两组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一端均设置有毛刷,两个所述毛刷均与所述混料箱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搅拌轴的底部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焊接有三个第二搅拌杆,三个所述第二搅拌杆呈三角形状分布在所述安装板的底部,所述混料箱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加料管,所述加料管位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所述输料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一端通过所述联轴器固定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位于所述输料管的内部,且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挤压块,所述输料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喷头。

优选的,所述液压缸一端的两侧均焊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固定螺钉,所述液压缸通过所述固定块和所述固定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输料管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底部的两侧均焊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固定螺钉,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固定块和所述固定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混料箱顶部的中间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止料阀。

优选的,所述四根所述支腿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滑垫块,所述防滑垫块与所述支腿之间通过强力胶粘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输料管一端的内壁上开设有螺纹凹槽,所述喷头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螺纹,所述输料管与所述喷头之间通过所述螺纹凹槽和所述螺纹固定连接,且所述喷头的一端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喷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在混料箱的内部安装有搅拌轴,搅拌轴的表面套接有四个安装套,四个安装套的一侧均焊接有内螺纹套,四个安装套均通过内螺纹套螺纹安装有第一搅拌杆,四个第一搅拌杆两两位一组,两组第一搅拌杆的一端均设置有毛刷,两个毛刷均与所述混料箱的内壁相贴合,使得本装置在热熔混合时可通过控制驱动电机使得搅拌轴转动,从而加快原料间的混合速度,且通过毛刷可在搅拌的过程中对混料箱的内壁进行清理,防止原料粘接在混料箱的内壁上,不便于清洗,同时在搅拌轴的底部安装有第二搅拌杆,可对混料箱的底部进行搅拌,防止底部的原料搅拌不到而进行沉积。

2.利用液压缸可对混合完成后的原料进行挤压喷出,且输料管一端的内壁上开设有螺纹凹槽,喷头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螺纹,输料管与喷头之间通过螺纹凹槽和螺纹固定连接,且喷头的一端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喷孔,从而使得喷头便于拆卸,当喷头堵塞喷出效果不好时,则可卸下喷头进行清理,从而使得本装置整体的加工效率高,加工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输料管与喷头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防滑垫块;2、支腿;3、工作台;4、喷头;5、出料管;6、止料阀;7、安装板;8、混料箱;9、第一搅拌杆;10、安装套;11、毛刷;12、内螺纹套;13、搅拌轴;14、联轴器;15、驱动电机;16、加料管;17、第二搅拌杆;18、挤压块;19、伸缩杆;20、输料管;21、固定块;22、固定螺钉;23、液压缸;201、螺纹凹槽;41、螺纹;42、喷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树脂增强增韧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包括工作台3、混料箱8和输料管20,工作台3底部的四端均固定安装有支腿2,四个支腿2与工作台3均通过焊接固定,工作台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输料管20,输料管20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出料管5,出料管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混料箱8,混料箱8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5,驱动电机15的一端通过联轴器14连接有搅拌轴13,搅拌轴13位于混料箱8的内部,搅拌轴13的表面套接安装有四个安装套10,四个安装套10的一侧均焊接有内螺纹套12,四个安装套10均通过内螺纹套12螺纹安装有第一搅拌杆9,四个第一搅拌杆9两两位一组,两组第一搅拌杆9的一端均设置有毛刷11,两个毛刷11均与混料箱8的内壁相贴合,搅拌轴13的底部焊接有安装板7,安装板7的底部焊接有三个第二搅拌杆17,三个第二搅拌杆17呈三角形状分布在安装板7的底部,混料箱8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加料管16,加料管16位于驱动电机15的一侧,输料管2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液压缸23,液压缸23的一端通过联轴器14固定安装有伸缩杆19,伸缩杆19位于输料管20的内部,且伸缩杆1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挤压块18,输料管20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喷头4。

优选的,液压缸23一端的两侧均焊接有固定块21,两个固定块21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固定螺钉22,液压缸23通过固定块21和固定螺钉22固定安装在输料管20的一端,使得液压缸23的安装牢固。

优选的,驱动电机15底部的两侧均焊接有固定块21,两个固定块21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固定螺钉22,驱动电机15通过固定块21和固定螺钉22固定安装在混料箱8顶部的中间位置处,使得驱动电机15的安装牢固。

优选的,出料管5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止料阀6,便于控制混料箱8的原料进入输料管20。

优选的,四根支腿2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滑垫块1,防滑垫块1与支腿2之间通过强力胶粘接固定,使得本装置整体的结构稳定,在使用时不会偏移打滑。

优选的,输料管20一端的内壁上开设有螺纹凹槽201,喷头4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螺纹41,输料管20与喷头4之间通过螺纹凹槽201和螺纹41固定连接,且喷头4的一端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喷孔42,使得喷头4便于拆卸,当喷头4堵塞喷出效果不好时,则可卸下喷头4进行清理。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发明可通过加料口16加入树脂增强增韧时所需的原料,再通过驱动电机15,带动搅拌轴13转动,由于在搅拌轴13的表面套接有四个安装套10,四个安装套10的一侧均焊接有内螺纹套12,四个安装套10均通过内螺纹套12螺纹安装有第一搅拌杆9,四个第一搅拌杆9两两位一组,两组第一搅拌杆9的一端均设置有毛刷11,两个毛刷11均与所述混料箱8的内壁相贴合,使得在热熔混合时可通过控制驱动电机15使得搅拌轴13转动,从而加快原料间的混合速度,且通过毛刷11可在搅拌的过程中对混料箱8的内壁进行清理,防止原料粘接在混料箱8的内壁上,不便于清洗,同时在搅拌轴13的底部安装有第二搅拌杆17,可对混料箱8的底部进行搅拌,防止底部的原料搅拌不到而进行沉积,原料混合好后,打开止料阀6,通过控制液压缸23,使得伸缩杆19带动挤压块18对混合完成后的原料进行挤压喷出,且输料管20一端的内壁上开设有螺纹凹槽201,喷头4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螺纹41,输料管20与喷头4之间通过螺纹凹槽201和螺纹41固定连接,且喷头4的一端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喷孔42,从而使得喷头4便于拆卸,当喷头4堵塞喷出效果不好时,则可卸下喷头4进行清理,从而使得本装置整体的加工效率高,加工效果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