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料回收再利用的3D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8977发布日期:2018-09-18 22:09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3D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料回收再利用的3D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3D打印机,专业领域又称快速原型机,是数字化增材技术经过几十年发展后的逐渐走向民用市场的技术成果。其推广不仅意味着科技的进步,更为工业制造概念增添了新的内涵,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3D打印机利用不同的材料打印立体模型,打印的原料种类繁多,例如塑料、橡胶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回收装置也越来越多,而且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其中一种3D打印旧砂回收装置带来的作用尤为重要。

在粉末粘结型3D打印中,粉末材料由铺粉机构均匀的平铺在工作表面,每一层粉末的供应量必须略多于该层所需的粉末量,多余的粉末一般被推入两侧的回收缸内暂存,等到打印完毕或者回收缸满再人工取出。这种粉末回收方式需要频繁拆装回收缸,费时费力,并且有时因为人为或时间上的原因,并不是所有的粉末都能被回收。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能够做到自动检测回收缸内的粉末量,这些粉末由系统自动控制回收,并在后续的铺粉环节中被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料回收再利用的3D打印装置。

为了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余料回收再利用的3D打印装置,包括工作缸、回收罐、漩涡气泵和物位计,工作缸上方设有铺粉机构,所述的工作缸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回收缸和第二回收缸,物位计设于第一回收缸和第二回收缸上,所述的回收罐设于铺粉机构的上方,回收罐底部设有出料阀门;第一回收缸和第二回收缸通过回收管道与回收罐连通,漩涡气泵通过回收管道与回收罐连通,漩涡气泵与回收罐之间设有过滤装置。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回收缸的底部和第二回收缸的底部设有回收阀门。

优选地,所述的工作缸内设有上下移动的工作平板,工作平板底部设有支撑杆。

优选地,所述的回收罐上方设有进料管道,进料管道上设有进料阀门。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工作缸的两侧均设有回收缸,铺粉机构左右移动工作铺粉时,可以保证多余的粉末进入回收缸中。

2、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缸两侧的回收缸中设置物位计,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回收缸中的粉末量,从而控制回收阀门的通断。

3、本实用新型中的漩涡气泵能够通过过滤装置向回收罐施加负压,从而将回收缸中的旧砂,吸入回收缸中再次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余料回收再利用的3D打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余料回收再利用的3D打印装置在工作时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注说明:1-工作缸;2-第一回收缸;3-第二回收缸;4-回收罐;5-漩涡气泵;6-物位计;7-回收阀门;8-铺粉机构;9-工作平板;10-过滤装置;11-出料阀门;12-进料管道;13-进料阀门;14-工件;15-旧粉;16-回收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余料回收再利用的3D打印装置,包括工作缸1、第一回收缸2、第二回收缸3、回收罐4、漩涡气泵5、物位计6和回收阀门7;所述的第一回收缸2和第二回收缸3分别设于工作缸1的左右两侧,物位计6设于第一回收缸2的上侧和第二回收缸3的上侧,所述的第一回收缸2的下方和第二回收缸3的下方设有回收阀门7;所述的回收罐4设于工作缸1的上方,第一回收缸2和第二回收缸3通过回收管道16与回收罐4连接,所述的漩涡气泵5通过回收管道16与回收罐4连接。

所述的工作缸1上方设有左右移动的铺粉机构8,工作缸1内设有上下移动的工作平板9,工作平板9安装在支撑杆上。所述的回收罐4和漩涡气泵5之间设有过滤装置10,回收罐4下方设有出料阀门11,回收罐4上方设有进料管道12,进料管道12上设有进料阀门13。

如图2所示,在打印机工作时,工作平板9逐层下降,同时铺粉机构8逐层铺粉,工件14逐层成型,工作腔1内的旧粉15也逐层累积,铺粉时多余的粉末由铺粉机构8推入第一回收缸2或第二回收缸3中。

当回收缸中的旧粉15达到一定量时,打印暂停,进入回收流程。回收阀门打开,漩涡气泵5运行,回收罐4内产生负压,第一回收缸2和第二回收缸3内的旧粉15便通过管道16被吸入回收罐4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