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冷却结构及其密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2216发布日期:2018-09-25 21:4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具、冷却结构及其密封组件。



背景技术:

模具制作出产品后,为了缩短产品的冷却成型时间,一般采用在模具的模板上加工出一个冷却通道,然后让冷却水等冷却液循环通过该冷却通道,以使产品快速冷却成型。冷却通道一般具有多个出口,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其中的两个出口作为进水口及出水口,而多余的出口则需要被堵住密封。

传统的密封方法是将铜棒或者铝棒敲入到出口内,以将出口堵塞密封。但是,模板一般很薄,将铜棒或者铝棒敲入到出口内的过程中容易控制不好力度导致模板开裂报废,若敲入的力度不够,又会因密封不够出现渗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冷却通道的出口密封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模具、冷却结构及其密封组件。

一种密封组件,用于密封冷却通道的出口,包括:

密封件,穿过所述出口插入到所述冷却通道内;及

固定胶,填充于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冷却通道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固定胶凝固后,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固定胶相配合,以将所述出口密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的侧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冷却通道的侧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密封件穿过所述出口螺合于所述冷却通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为无头螺钉,所述密封件全部螺合于所述冷却通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胶为螺丝胶。

一种冷却结构,用于冷却模具,包括:

模板,所述模板开设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具有多个出口,多个所述出口中的两个分别为进水口及出水口;及

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密封组件,一所述密封组件密封一所述出口,所述密封组件密封除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外的所述出口,以使冷却液能够通过所述进水口进入到所述冷却通道内,然后通过所述出水口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通道包括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及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三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及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及所述第三冷却通道均为通孔,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及所述第三冷却通道均包括两个所述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板为方形,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贯穿所述模板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冷却通道贯穿所述模板另一相对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两个所述出口中的一个为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两个所述出口中的一个为所述出水口,且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模板的同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板开设有固定孔,紧固件通过所述固定孔将所述模板固定于所述模具的动模或者定模上。

一种模具,包括:

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

上述模具、冷却结构及其密封组件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密封组件密封冷却通道的出口时,先将密封件通过出口插入到冷却通道内,然后将固定胶滴灌到冷却通道内,固定胶填充于密封件与冷却通道的侧壁之间间隙内。固定胶凝固后,密封件与固定胶相配合,以将冷却通道的出口堵塞密封。密封件与冷却通道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密封件插入的过程中不会撑裂模板,固定胶可以保证出口密封的完好。密封组件密封出口的过程简单方便,密封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冷却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一实施方式中模具,该模具可以为塑料模具,用于制作发光二极管的塑料支架。具体地,该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支架。

一实施方式中,该模具包括如图1所示的冷却结构10,冷却结构10用于冷却模具,以使模具内的产品快速冷却成型。冷却结构10可以设置于动模上,冷却结构10也可以设置于定模上。冷却结构10包括模板100及密封组件200。

模板100设置于动模或者定模上。具体地,模板100开设有固定孔110,螺钉等紧固件穿设于固定孔110内,且螺钉等紧固件与定模或者动模相连接,以将冷却结构10设置于定模或者动模上。一实施方式中,模板100开设有两排固定孔110,两排固定孔110间隔设置,且每排固定孔110沿模板1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保证模板100固定的稳定。

模板100开设有冷却通道120,冷却通道120具有多个出口102,将多个出口102中的两个分别作为进水口为出水口。密封组件200用于密封出口102,密封组件200密封除进水口和出水口之外的所有出口102,以使外部的模温机内的冷却水等冷却液能够通过进水口进入到冷却通道120内,然后经过出水口排出。冷却水在冷却通道120内流动的过程中,可以带走模具的热量,从而可以冷却模具内的产品。

具体地,冷却通道120包括第一冷却通道122、第二冷却通道124及第三冷却通道126。第三冷却通道126与第一冷却通道122及第二冷却通道124相连通。一实施方式中,模板100为方形。第一冷却通道122、第二冷却通道124及第三冷却通道126均为通孔。其中,第一冷却通道122与第二冷却通道124贯穿模板100相对的两侧,第三冷却通道126贯穿模板100另一相对的两侧。具体地,第一冷却通道122与第二冷却通道124沿模板100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冷却通道122与第二冷却通道124相平行,且第一冷却通道122与第二冷却通道124位于两排固定孔110之间。第三冷却通道126与第一冷却通道122及第二冷却通道124相垂直。第三冷却通道126位于同一排相邻的两个固定孔110之间,且第三冷却通道126位于模板100的一端,靠近模板100的边缘位置。

第一冷却通道122、第二冷却通道124及第三冷却通道126均包括两个出口102,也即是说,冷却通道120一共具有六个出口102。一实施方式中,选取第一冷却通道122两个出口102中的一个为进水口,选取第二冷却通道124两个出口102中的一个为出水口,且进水口与出水口位于模板100的同一侧。具体地,选取第一冷却通道122远离第三冷却通道126的出口102为进水口,选取第二冷却通道124远离第三冷却通道126的出口102为出水口,可以使冷却水经过的路程最长,使冷却水与模具充分换热,保证冷却结构10的冷却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的两个出口102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将另外的出口102密封,以使冷却水具有不同的回路。

密封组件200用于密封出口102,一个密封组件200密封一个出口102,密封组件200密封除进水口和出水口之外的所有出口102。一实施方式中,密封组件20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密封组件200分别密封四个出口102。具体地,四个密封组件200分别密封第一冷却通道122的另一个出口102、第二冷却通道124的另一个出口102以及第三冷却通道126的两个出口102。

请一并参阅图2,一实施方式中,密封组件200包括密封件210及固定胶220。密封件210穿过出口102插入到冷却通道120内。固定胶220填充于密封件210与冷却通道120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内。固定胶220凝固后,密封件210与固定胶220相配合,以将出口102密封。

具体地,密封件210的侧壁开设有外螺纹,冷却通道120的侧壁开设有内螺纹,密封件210穿过出口102螺合于冷却通道120内。一实施方式中,密封件210为无头螺钉,密封件210全部螺合于冷却通道120内,可以方便固定胶220滴灌到冷却通道120内。密封件210螺合于冷却通道120后,将固定胶220滴灌到冷却通道120内,固定胶220填充于密封件210与冷却通道120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内。固定胶220凝固后,可以将固持定位密封件210,防止密封件210松动。固定胶220与密封件210相配合,可以将冷却通道120的出口102堵塞密封。一实施方式中,固定胶220为螺丝胶。

上述模具、冷却结构10及其密封组件200,密封件210与冷却通道120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密封件210插入冷却通道120的过程中不会撑裂模板100,固定胶220可以保证出口102密封的完好。密封组件200密封冷却通道120的出口102的过程简单方便,固定胶220可以固持密封件210,防止密封件210松动,密封组件200密封安全可靠。冷却结构10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两个出口102为进水口和出水口,然后将其他出口102封闭,模具使用灵活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