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2737发布日期:2018-09-28 20:04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模具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成型产品的质量。

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模具依成型特性区分为热固性塑胶模具、热塑性塑胶模具两种;依成型工艺区分为传塑模、吹塑模、铸塑模、热成型模、热压模(压塑模)、注射模等,其中热压模以溢料方式又可分为溢式、半溢式、不溢式三种,注射模以浇注系统又可分为冷流道模、热流道模两种;按装卸方式可分为移动式、固定式两种。

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

注塑模具的结构虽然由于塑料品种和性能、塑料制品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注射机的类型等不同而可能千变万化,但是基本结构是一致的。主要由浇注系统、调温系统、成型零件和结构零件组成。其中浇注系统和成型零件是与塑料直接接触部分,并随塑料和制品而变化,是塑模中最复杂,变化最大,要求加工光洁度和精度最高的部分。

浇注系统是指塑料从射嘴进入型腔前的流道部分,包括主流道、冷料穴、分流道和浇口等。成型零件是指构成制品形状的各种零件,包括动模、定模和型腔、型芯、成型杆以及排气口等。

由于注塑模具中的流道及零部件角度,安装的便利性对产品成型效率和质量有重要影响,现有的注塑模具容易造成产品表面出现飞边、毛刺等缺陷,成品率低。

因此,如何改进注塑模具结构,以提高安装的便利性,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减少飞边、毛刺等缺陷,提高注塑工艺的成品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注塑模具,以提高安装的便利性、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减少飞边、毛刺等缺陷,提高注塑工艺的成品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上设置有前模型腔,所述后模上设置有后模型芯,所述前模型腔与所述后模型芯的第一端对应设置,所述前模与所述后模合模后,所述前模型腔与所述后模型芯的第一端之间形成产品型腔,所述前模包括重叠设置的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第四板,所述第二板内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中间板;所述后模包括重叠设置的第五板、第六板、第七板和第八板,所述第七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重叠的第九板、第十板以及重叠的第十一板、第十二板,所述前模型腔通过所述第三板和第四板固定,所述后模型芯通过第十一板和第十二板固定。

上述的注塑模具,优选地,所述前模上还设置有热嘴和铜嘴,所述铜嘴的一端与所述热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热嘴和铜嘴沿轴向形成有通道,所述铜嘴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前模型腔,所述后模上还设置有推板套和推管,所述推板套滑动套设于所述后模型芯的第一端,所述推管滑动套设于所述后模型芯的中部。

上述的注塑模具,优选地,所述热嘴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中间板与所述第三板之间,所述推板套通过所述第五板和第六板固定,所述推管通过所述第九板和第十板固定,所述中间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板的厚度,所述第九板、第十板、第十一板和第十二板的厚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七板的厚度。

上述的注塑模具,优选地,所述铜嘴的一端与所述热嘴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热嘴的另一端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中间板与所述第三板之间。

上述的注塑模具,优选地,所述前模型腔的第一端设置有供所述铜嘴伸入的第一凹槽,所述前模型腔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后模型芯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前模型腔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板和第四板之间。

上述的注塑模具,优选地,所述后模型芯内设置有隔水片,所述隔水片沿所述后模型芯的纵向设置。

上述的注塑模具,优选地,所述前模的厚度为200mm,所述后模的厚度为350mm。

上述的注塑模具,优选地,所述后模型芯的第一端设置有螺旋槽,所述后模型芯的第二端设置有安装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前模上设置有前模型腔,后模上设置有后模型芯,前模型腔与后模型芯的第一端对应设置,前模与后模合模后,前模型腔与后模型芯的第一端之间形成产品型腔,前模包括重叠设置的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第四板,第二板内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置有中间板;后模包括重叠设置的第五板、第六板、第七板和第八板,第七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置有重叠的第九板、第十板以及重叠的第十一板、第十二板,前模型腔通过第三板和第四板固定,后模型芯通过第十一板和第十二板固定。该注塑模具,由于前模上设置有前模型腔,后模上设置有后模型芯,前模包括重叠设置的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第四板,第二板内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置有中间板;后模包括重叠设置的第五板、第六板、第七板和第八板,第七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置有重叠的第九板、第十板以及重叠的第十一板、第十二板,前模与后模合模后,前模型腔与后模型芯的第一端之间形成产品型腔,因此,前模型腔与后模型芯安装的便利性好,通过该注塑模具形成的产品,表面质量好,减少了飞边、毛刺等缺陷,提高了注塑工艺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在合模前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在合模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注塑模具的热嘴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注塑模具的前模型腔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注塑模具的后模型芯的示意图。

图中:100前模;110前模型腔;120热嘴;130铜嘴;131第一凹槽;132第二凹槽;200后模;210后模型芯;211隔水片;212螺旋槽;220推板套;230推管;1第一板;2第二板;21中间板;3第三板;4第四板;5第五板;6第六板;7第七板;8第八板;9第九板;10第十板;11第十一板;12第十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第十一”、“第十二”仅用于区分不同结构和部件,无先后之分,更不作为结构或部件本身的限定。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前模100和后模200,前模100上设置有前模型腔110,后模200上设置有后模型芯210,前模型腔110与后模型芯210的第一端对应设置,前模100与后模200合模后,前模型腔110与后模型芯210的第一端之间形成产品型腔,前模100包括重叠设置的第一板1、第二板2、第三板3和第四板4,第二板2内设置有第一通孔20,第一通孔20内设置有中间板21;后模200包括重叠设置的第五板5、第六板6、第七板7和第八板8,第七板7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置有重叠的第九板9、第十板10以及重叠的第十一板11、第十二板12,前模型腔110通过第三板3和第四板4固定,后模型芯210通过第十一板11和第十二板12固定。该注塑模具,由于前模100上设置有前模型腔110,后模200上设置有后模型芯210,前模100包括重叠设置的第一板1、第二板2、第三板3和第四板4,第二板2内设置有第一通孔20,第一通孔20内设置有中间板21;后模200包括重叠设置的第五板5、第六板6、第七板7和第八板8,第七板7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置有重叠的第九板9、第十板10以及重叠的第十一板11、第十二板12,前模100与后模200合模后,前模型腔110与后模型芯210的第一端之间形成产品型腔,因此,前模型腔110与后模型芯210安装的便利性好,通过该注塑模具形成的产品,表面质量好,减少了飞边、毛刺等缺陷,提高了注塑工艺的成品率。

上述的注塑模具,为便于产品成型,优选地,前模100上还设置有热嘴120和铜嘴130,铜嘴130的一端与热嘴120的一端固定连接,热嘴120和铜嘴130沿轴向形成有通道,铜嘴130的另一端伸入前模型腔110,后模200上还设置有推板套220和推管230,推板套220滑动套设于后模型芯210的第一端,推管230滑动套设于后模型芯210的中部。同时,具体地,热嘴120的另一端设置于中间板21与第三板3之间,推板套220通过第五板5和第六板6固定,推管230通过第九板9和第十板10固定,中间板21的厚度小于第二板2的厚度,第九板9、第十板10、第十一板11和第十二板12的厚度之和小于第七板7的厚度。

上述的注塑模具,优选地,铜嘴130的一端与热嘴120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热嘴120的另一端设置有凸出部121,凸出部121位于中间板21与第三板3之间。

上述的注塑模具,优选地,前模型腔110的第一端设置有供铜嘴130伸入的第一凹槽131,前模型腔110的第二端设置有与后模型芯210对应的第二凹槽132,前模型腔110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三板3和第四板4之间。

上述的注塑模具,优选地,后模型芯210内设置有隔水片211,隔水片211沿后模型芯210的纵向设置。

上述的注塑模具,优选地,前模100的厚度为200mm,后模200的厚度为350mm。

上述的注塑模具,优选地,后模型芯210的第一端设置有螺旋槽212,后模型芯210的第二端设置有安装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