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瓶胚切粒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8080发布日期:2018-10-30 23:1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胚注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瓶胚切粒机构。



背景技术:

瓶胚是宝特瓶成型之前的雏形,它不具毒性、气密性佳、摔不破、透明度高,又可以用一般的塑料瓶盖密封,普遍用于饮料、酒类尤其是矿泉水类及卫生用品等的包装。在瓶胚的生产过程中,因吹瓶张力不均匀或者生产输送过程中被划伤等各种因素,会产生不少瑕疵品,因瓶胚的原料是可重复利用的,同时这些瑕疵品还未被污染,如果将这批瑕疵品立即回收利用,将大大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原料的损耗,从而节约资源并降低成本。现有技术中,瓶胚的切粒机构都是独立的机台,将废弃的瓶胚集中收集到一定量之后,再通过独立的切粒机将废弃瓶胚切粒,然后将切好的再生粒子储存起来,等待后续注塑时使用。这样做的缺点在于集中回收的废旧瓶胚在储存的过程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在切割前需要增加一道清洁工序,增加了加工的成本和时间。同时,将瓶胚切粒后还需要另外储存备用,增加了仓储费用,进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瓶胚切粒机构,在注塑机生产的同时,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瑕疵品直接通过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切粒混合供料机切割成粒状,然后再与原材料进行混合并直接投入下一瓶胚的注塑成型工序,从而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有效的节约资源并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瓶胚切粒机构,包括第一机壳、第一切割组件、第二机壳、传输组件和第二切割组件;其中,第一机壳顶部设有第一进料口,其内设有第一切割室,其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与第一切割室连通;第一切割组件设于第一切割室;第二机壳一端设有第二进料口,其内设有第二切割室,另一端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第一出料口对接;传输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切割室,且其一端对应于所述第二进料口,另一端对应于所述第二出料口;第二切割组件设于第二切割室,且位于所述传输组件的上方。

进一步地,第一切割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刀盘组和多个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刀盘组设于第一切割室,对应于所述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刀盘组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

进一步地,第一切割组件包括四个第一刀盘组和四个第一电机,四个所述第一刀盘组分别设于第一切割室内的四个方向,四个所述第一刀盘组的切割方向与水平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第一机壳的第一切割室与第一出料口的连接部为弧形的通道。

进一步地,传输组件包括传送带和第二电机,所述传送带一端对应于所述第二进料口,另一端对应于所述第二出料口;所述传送带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

进一步地,第二切割组件包括第二刀盘组和第三电机;所述第二切割室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所述第三电机设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刀盘组连接于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且所述第二刀盘组对应于所述传送带,其切割方向与水平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第二机壳的第二出料口呈漏斗状。

进一步地,传送带设有多个限位卡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瓶胚切粒机构直接应用在注塑机进料机构的进料端,通过由多个刀盘组成的第一切割组件和多个刀盘组成的第二切割组件,依次对瑕疵瓶胚进行轴向和径向的两次切割,将瑕疵瓶胚切割成粒状的再生粒子。再将切割所得的再生粒子马上投入注塑机进料机构,与注塑机进料机构中的原材料进行混合后直接用于新瓶胚的注塑,从而简单快捷地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瓶胚切粒机构与注塑机进料机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瓶胚切粒机构的立体图;

图3为第一机壳与第一切割组件示意图;

图4为第二机壳、传输组件和第二切割组件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机壳、2-第一切割组件、3-第二机壳、4-传输组件、5-第二切割组件、A-瑕疵瓶胚、B-注塑机进料机构;

11-第一进料口、12-第一切割室、13-第一出料口、14-通道、21-第一刀盘组、22-第一电机、31-第二进料口、32-第二切割室、33-第二出料口、34-支架、41-传送带、42-第二电机、51-第二刀盘组、52-第三电机;

411-限位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考图1,图1为瓶胚切粒机构与注塑机进料机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布的瓶胚切粒机构设于注塑机进料机构B的上方,其出料端与注塑机进料机构B的进料端连接。在注塑机生产瓶胚的同时,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瑕疵瓶胚A回收,通过本实用新型将瑕疵瓶胚A进行二次切割所得的再生粒子与原材料混合后直接投入注塑机的进料机构使用。

请参考图2至图4,图2为本实施例中瓶胚切粒机构的立体图,图3为第一机壳与第一切割组件示意图,图4为第二机壳、传输组件和第二切割组件示意图。如图2至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瓶胚切粒机构包括第一机壳1、第一切割组件2、第二机壳3、传输组件4和第二切割组件5,第一切割组件2设于第一机壳1内,传输组件4和第二切割组件5设于第二机壳3内,第一机壳1垂直于第二机壳3的一端。第一机壳1顶部设有第一进料口11,其内设有第一切割室12,其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13,第一进料口11和第一出料口13与第一切割室12连通。第一切割组件2设于第一切割室12内,对应于第一进料口11,其包括多个第一刀盘组21和多个第一电机2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为四个第一刀盘组21和四个第一电机22,每一第一刀盘组21连接于一个第一电机22的输出端。四个第一刀盘组21包括多个按一定间距固定在同一转动轴上的刀盘,使得每一组刀盘组可将瑕疵瓶胚A沿其轴向切割一组平行的直线切口。每一第一刀盘组21的多个刀盘之间的间距设置与原材料粒子的规格大小相对应。四个第一刀盘组21呈十字型分设于第一切割室12内,中间围成一竖直方向的切割通道,切割通道的上端对应第一进料口11。生产过程中,将瑕疵瓶胚A通过第一进料口11竖直投入第一切割室12,由于瑕疵瓶胚A自身的重力作用,瑕疵瓶胚A正好落在四个第一刀盘组21所围成的切割通道中。此时,四个第一电机22分别带动四个第一刀盘组21同时旋转,沿瑕疵瓶胚A的轴向切割该瓶胚,在瑕疵瓶胚A的周身上切割若干组直线切口。进一步地,第一切割室12与第一出料口13的连接部为弧形的通道14,经过第一刀盘组21沿轴向切割后的瑕疵瓶胚A因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落,经过弧形的通道14滑至第一出料口13。

第二机壳3与第一机壳1垂直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进料口31,其内设有第二切割室32,另一端设有第二出料口33,其中第二进料口31与第一出料口13对接,第二进料口31和第二出料口33与第二切割室32连通,第二机壳内还设有支架34。传输组件4设于第二切割室32内,其包括传送带41和第二电机42,传送带41一端对应于第二进料口31,另一端对应于第二出料口33,传送带41连接于第二电机42的输出端,优选地,传送带41上设有限位卡件411,当第二切割组件5对每一瑕疵瓶胚A进行径向切割时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瑕疵瓶胚A向后滑动而无法顺利切割。支架34设于传送带41的上方。第二切割组件5设于第二切割室32,其包括第二刀盘组51和第三电机52,第三电机52设于支架34,第二刀盘组51连接于第三电机52的输出端并对应于传送带41,第二刀盘组51包括多个按一定间距固定在同一转动轴上的刀盘,使得第二刀盘组51可将瑕疵瓶胚A沿其径向切割一组平行的切口。第二刀盘组51的多个刀盘之间的间距设置与原材料粒子的规格大小相对应。瑕疵瓶胚A经弧形的通道14滑落,从第一出料口13滑入第二进料口31,落于传送带41上,瑕疵瓶胚A由最初的竖直状态转变为水平放置。第二电机42带动传送带41运动,将瑕疵瓶胚A由第二进料口31向第二出料口33移动。当瑕疵瓶胚A移动至第二刀盘组51下方时,第三电机52带动第二刀盘组51转动,沿瑕疵瓶胚A的径向切割,使瑕疵瓶胚A被切割成粒状。经过第一刀盘组21和第二刀盘组51分别对瑕疵瓶胚A进行轴向和径向的二次切割,所得的粒状的再生粒子经传送带41运送至第二出料口33。优选地,为了再生粒子更顺畅的下落而不堆积在第二出料口33处,第二出料口33设计为漏斗状。

具体的,在瓶胚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能满足出货要求的瑕疵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瓶胚切粒机构,在生产瓶胚的同时,将这部分未被污染的瑕疵瓶胚A立即回收利用。首先,工人将瑕疵瓶胚A竖直地从第一进料口11投入第一切割室12,瑕疵瓶胚A因自身的重力作用,落入由四个第一刀盘组21组成的切割通道中,经第一电机22带动第一刀盘组21沿瑕疵瓶胚A的瓶身的轴向进行第一次切割。经过第一次竖直切割后的瑕疵瓶胚A继续向下落入弧形的通道14,经过通道14滑落至第一出料口13,经过与第一出料口13对接的第二进料口31滑至传送带41上。此时,瑕疵瓶胚A呈水平状态置于传送带41上。第二电机42带动传送带41,传送带41将瑕疵瓶胚A向第三出料口13运送,途经第二刀盘组51,第三电机52带动第二刀盘组51转动,对瑕疵瓶胚A进行径向切割。经过轴向和径向两次切割的瑕疵瓶胚A被切割成与原材料规格类似、颗粒均匀的再生粒子。颗粒均匀的再生粒子,可有效避免因颗粒大小不一,在用于新瓶胚注塑前干燥受热不均匀而形成白雾的现象。该再生粒子通过第二出料口33进入注塑机进料机构B,与注塑机进料机构B中的原材料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粒子作为原料供给下一道注塑工序使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瓶胚切粒机构在瓶胚的生产过程中,将生产中产生的瑕疵瓶胚直接回收,垂直放入瓶胚切粒机构的切割室中。由多个刀盘固定在同一转动轴上组成第一切割组件,第一电机带动第一切割组件对瑕疵瓶胚做轴向的第一次切割。再由多个刀盘固定在同一转动轴上组成第二切割组件,第三电机带动第二切割组件对瑕疵瓶胚做径向的第二切割,通过轴向和径向的两次切割,将瑕疵瓶胚切割成粒状的再生粒子。再将切割所得的再生粒子直接投入注塑机进料机构,与注塑机进料机构中的原材料混合后马上投入用于新瓶胚的注塑,从而减少了原材料的损耗,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节约资源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