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泡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4171发布日期:2019-04-05 20:49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泡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泡膜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泡辊。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包装机械,特别是气泡膜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对相应的产量及质量的追求也提上日程,气泡膜,是以高压聚乙烯为主要原料,再添加增白剂、开口剂等辅料,经230度左右高温挤出吸塑成气泡的产品。是一种质地轻、透明性好、无毒、无味的新型塑料包装材料,可对产品起防湿、缓冲、保温等作用。也叫气泡垫,气泡膜由气泡膜机制作而成,泡辊是气泡膜机比不可少的一个组成机构。

但是,目前市面上的部分泡辊,该泡辊的吸气效果不佳,通过该泡辊制作出来的气泡膜不饱满,且成型槽的边角粗糙,易造成气魄膜破损,影响气泡膜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泡辊,包括泡辊本体,所述泡辊本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滚轴,所述泡辊本体的一侧贯穿开设有第一吸气孔,所述滚轴的一侧设置有主吸气管,且主吸气管的一侧贯穿滚轴的一侧并延伸至滚轴的内部,于滚轴内部一侧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主吸气管均固定连接有辅吸气管,且辅吸气管的一侧贯穿滚轴的一端并延伸至泡辊本体的内部,所述辅吸气管与主吸气管的接口处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泡辊本体表面的中部开设有加强筋槽,所述泡辊本体的表面开设有成型槽,于成型槽与第一吸气孔之间在所述泡辊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吸气孔。

所述成型槽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保护块,于成型槽的两侧所述泡辊本体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护块,且第一保护块的底部延伸至成型槽的内部。

进一步的,于成型槽内部第一保护块位的一侧与成型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且第二保护块的形状为弧形。

进一步的,于泡辊本体内部辅吸气管的一侧与第一吸气孔连通,且第一吸气孔呈环形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吸气孔的一侧与成型槽的底部连通,且第二吸气孔的另一侧与第二吸气孔的一侧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的一侧与主吸气管的一侧固定连接,且密封圈与辅吸气管相适配。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二保护块以成型槽内壁底部的中心为对称点对称分布,且第二保护块的形状为长方形。

进一步的,所述滚轴的数量有两个,且两个滚轴的结构大小均一致,所述滚轴的外表面呈光滑状。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主吸气管与吸气设备进行连接,从而通过辅吸气管对第一吸气孔与第二吸气孔进行吸气形成负压,当膜通过成型槽的时候,对膜进行负压吸取,从而形成气泡膜,第一吸气孔与第二吸气孔的间隙及大小恒定,通过密封圈增加辅吸气管与主吸气管的连接的密封性,进一步增加吸气的效果,整体吸气的效果更佳,方便气泡膜进行成型,使气泡更佳的饱满,产品厚薄及饱满度更适合,在保证气泡膜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气泡膜的质量;通过第一保护块,当膜在进过成型槽负压成型的时候,防止其在成型的时候,膜与成型槽的边角进行接触,戳破气泡,对其进行保护,有助于提升气泡膜的质量,通过设置在成型槽底部两侧设置的第二保护块,禁止其与成型槽的底部进行接触,再次对其进行保护,保护效果好,且有助于增加气泡膜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泡辊本体局部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图。

其中,1泡辊本体、2辅吸气管、3密封圈、4主吸气管、5滚轴、6加强筋槽、7成型槽、8第二吸气孔、9第一吸气孔、10第一保护块、11第二保护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泡辊,如图1-图2所示,包括泡辊本体1,泡辊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滚轴5,滚轴5的数量有两个,且两个滚轴5的结构大小均一致,滚轴5的外表面呈光滑状,泡辊本体1的一侧贯穿开设有第一吸气孔9,滚轴5的一侧设置有主吸气管4,且主吸气管4的一侧贯穿滚轴5的一侧并延伸至滚轴5的内部,当使用时,主吸气管4位于滚轴5外的一侧与抽气设备相连接,主吸气管4位于滚轴5内部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辅吸气管2,且辅吸气管2的一侧贯穿滚轴5的一端并延伸至泡辊本体1的内部,辅吸气管2位于泡辊本体1内部的一侧与第一吸气孔9连通,且第一吸气孔9呈环形排列,辅吸气管2与主吸气管4的接口处固定连接有密封圈3,密封圈3的一侧与主吸气管4的一侧固定连接,且密封圈3与辅吸气管2相适配,泡辊本体1表面的中部开设有加强筋槽6,膜经过加强筋槽6时形成加强筋,通过加强筋起到加强气泡膜强度的作用,延长了气泡膜的使用寿命,泡辊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成型槽7,泡辊本体1的内部且位于成型槽7与第一吸气孔9之间开设有第二吸气孔8,第二吸气孔8的一侧与成型槽7的底部连通,且第二吸气孔8的另一侧与第一吸气孔9的一侧连通。

成型槽7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保护块11,通过设置在成型槽7底部两侧设置的第二保护块11,禁止其与成型槽7的底部进行接触,再次对其进行保护,保护效果好,且有助于增加气泡膜的质量,两个第二保护块11以成型槽7内壁底部的中心为对称点对称分布,且第二保护块11的形状为长方形,泡辊本体1的表面且位于成型槽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护块10,且第一保护块10的底部延伸至成型槽7的内部,通过主吸气管4与吸气设备进行连接,从而通过辅吸气管2对第一吸气孔9与第二吸气孔8进行吸气形成负压,当膜通过成型槽7的时候,对膜进行负压吸取,从而形成气泡膜,第一吸气孔9与第二吸气孔8的间隙及大小恒定,通过密封圈3增加辅吸气管2与主吸气管4的连接的密封性,进一步增加吸气的效果,整体吸气的效果更佳,方便气泡膜进行成型,使气泡更佳的饱满,产品厚薄及饱满度更适合,在保证气泡膜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气泡膜的质量,第一保护块10位于成型槽7内部的一侧与成型槽7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且第一保护块10的形状为弧形。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主吸气管4与吸气设备进行连接,从而通过辅吸气管2对第一吸气孔9与第二吸气孔8进行吸气形成负压,当膜通过成型槽7的时候,对膜进行负压吸取,从而形成气泡膜,第一吸气孔9与第二吸气孔8的间隙及大小恒定,通过密封圈3增加辅吸气管2与主吸气管4的连接的密封性,进一步增加吸气的效果,整体吸气的效果更佳,方便气泡膜进行成型,使气泡更佳的饱满,产品厚薄及饱满度更适合,在保证气泡膜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气泡膜的质量。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