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注塑机自动取料夹具的铝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1169发布日期:2019-01-15 22:1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注塑机自动取料夹具的铝型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型材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机自动取料夹具的铝型材。



背景技术:

目前注塑成型工艺中,应用机械自动拾取注塑机生产的产品料和水口料,并放置在设定的位置,以提高生产效率。中国专利201620756446.1公开了一种注塑机取料夹具,该注塑机取料夹具包括由多个型材组成的矩形框架及固定在框架上的若干个手指气缸,其中整个注塑机取料夹具固定在机械手上进行移动,现如今注塑工艺技术中大部分生产还达不到完全自动化,需人工半自动的控制及监视着机器运作,所以还需对整个工作环境进行重点照明,而上述机台的照明通过将照明设备固定在整个注塑机的上方,无法做到对工作区域重点照明,且占据空间,且影响整个工作环境的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注塑机取料夹具且能对工作环境重点照明的铝型材。

一种用于注塑机自动取料夹具的铝型材,所述铝型材呈左右对称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一向下弯曲的弧形板,所述底板以及弧形板的中间连接有一垂直于底板的支撑板,且在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与支撑板相互平行且与弧形板、底板相连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底板上且在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U型凹槽和第二U型凹槽,所述第一U型凹槽和第二U型凹槽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卡边和第二卡边,所述在弧形板和底板的内侧壁相对设置有一对第一卡凸,所述第一卡凸位于左侧板的左侧,相应在右侧板的右侧设置有一对第二卡凸,所述弧形板、底板的左边缘设置有一对第一卡槽,相应在弧形板、底板的右边缘相应设置有一对第二卡槽。

优选地,所述左侧板、右侧板的背面设置有若干呈相互平行等间距排布的散热翅片。

优选地,所述弧形板和支撑板连接处设置有一开口向上的第三U型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三U型凹槽的开口处设置有一对第三卡边。

本实用新型存在优点及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挤出一体成型的铝型材,生产及组装方便,并两端安装LED灯,将照明与夹具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能够实现对注塑机工作区域重点照明,另一方面也有效的节省单独安装LED灯的空间以及降低费用支出,且较大程度的保持着工作环境的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铝型材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铝型材及手指气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铝型材装配零件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铝型材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

如图1、图2、图3所示,实施例一为一种用于注塑机自动取料夹具的铝型材,其中注塑机自动取料夹具包括多个所述铝型材组成的主框架以及固定在主框架上的手指气缸5;所述铝型材为挤出一体成型构件,呈左右对称结构,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一向下弯曲的弧形板2,所述底板1以及弧形板2的中间连接有一垂直于底板1的支撑板3,提高整个铝型材的可承载强度,且在支撑板3的两侧设置有与支撑板3相互平行且与弧形板2、底板1相连的左侧板41和右侧板42,其中左侧板41和右侧板42向外一面用于与LED电路板11贴合,且在背面设置有若干呈互相平行等间距排布的散热翅片6,降低LED电路板11过热而烧坏的风险;所述底板1上且在支撑板3的两侧设置有第一U型凹槽71和第二U型凹槽72,所述第一U型凹槽71和第二U型凹槽72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卡边711和第二卡边721,其中手指气缸5上的安装板(图中未示出)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一U型凹槽71和第二U型凹槽72;所述在弧形板2和底板1的内侧壁且在左侧板41的左侧设置有一对的第一卡凸81,相应的在右侧板42的右侧设置有一对第二卡凸82,所述第一卡凸81和第二卡凸82都是用来固定LED电路板11,所述弧形板2、底板1的左边缘设置有用于连接反光罩13以及PC灯罩14的一对第一卡槽91,其中反光罩13和PC灯罩14的另一端是相连的,所述弧形板2、底板1的右边缘相应设置有第二卡槽92,并且通过第一卡槽91和第一卡凸81之间来固定LED发光板12,同理也通过第二卡槽92和第二卡凸82之间来固定LED发光板12,LED灯光通过反光罩13折射,透过PC灯罩14投射在工作区域上。

如图4所示,实施例二为另一种用于注塑机自动取料夹具的铝型材,相对于实施例一,在弧形板2和支撑板3连接处设置有一开口向上的第三U型凹槽10,并且在开口处设置有一对第三卡边101,通过与第三U型凹槽10相配的固定块(图中未示出)相连接,可支撑整个主框架。

虽然上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前提下,依然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