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模顶出结构以及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6341发布日期:2019-03-19 20:53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模顶出结构以及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模顶出结构以及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塑料模具在生产的过程中,如果生产的产品在前模方向有筋条、凹槽或者倒扣等异形的形状或者产品细长时,生产的产品容易出现粘前模、顶不出等情况,当出现以上异常情况时,会导致以下结果:1、产品滞留在前模,后模顶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2、产品粘在前模,容易拉伤产品,从而出现不合格品,导致成品率低,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定模顶出结构,结构简单,能够从前模朝后模的方向将产品顶出,防止产品粘模的情况发生,顶出运动稳定可靠,实用性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定模顶出结构,包括顶针组件、定模板、动模板、扣机、止挡件、弹性件和卡持件,定模板设置于顶针组件和动模板之间,顶针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容置槽,卡持件通过弹性件与容置槽的底壁连接,卡持件能够伸出或者缩进容置槽,扣机固定安装于动模板上,且与卡持件卡持,动模板能够朝远离定模板的方向运动,以通过卡持件带动顶针组件向靠近定模板的方向运动,止挡件固定安装于定模板上,止挡件能够在顶针组件运动到预设位置时与卡持件配合,以克服弹性件的弹力将卡持件顶入容置槽,从而使得卡持件与扣机脱离。

进一步地,扣机靠近动模板的一侧开设有滑动槽,止挡件能够与滑动槽滑动配合,以对扣机进行导向限位。

进一步地,顶针组件包括面针板、底针板和顶针本体,面针板与底针板抵接,容置槽开设于底针板的侧壁上,定模板内设置有第一模仁,顶针本体安装于面针板内,顶针本体的一端与底针板抵持,另一端伸入第一模仁,且与第一模仁配合。

进一步地,卡持件相对设置有配合面和卡持面,卡持面设置于配合面远离面针板的一侧,卡持面与底针板的侧壁相互垂直,配合面与配合面呈预设夹角设置,卡持面用于与扣机抵持,配合面用于与止挡件配合。

进一步地,预设夹角的范围在45度至65度之间。

进一步地,扣机相对设置有抵持面和复位面,复位面设置于抵持面远离动模板的一侧,抵持面用于与卡持面抵持,复位面用于与配合面配合。

进一步地,面针板开设有台阶孔,台阶孔具有一台阶面,顶针本体安装于台阶孔内,且与台阶面抵持。

进一步地,顶针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部和顶针部,固定部的横截面积大于顶针部的横截面积,固定部的一端与底针板抵持,另一端与台阶面抵持,顶针部伸出台阶孔,且与第一模仁配合。

进一步地,定模顶出结构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呈U形,限位件与定模板固定连接,且与定模板组合形成限位空腔,扣机能够与限位空腔配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模顶出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模顶出结构,顶针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容置槽,卡持件通过弹性件与容置槽的底壁连接,卡持件能够伸出或者缩进容置槽,扣机固定安装于动模板上,且与卡持件卡持,动模板能够朝远离定模板的方向运动,以通过卡持件带动顶针组件向靠近定模板的方向运动,止挡件固定安装于定模板上,止挡件能够在顶针组件运动到预设位置时与卡持件配合,以克服弹性件的弹力将卡持件顶入容置槽,从而使得卡持件与扣机脱离。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模顶出结构采用了与扣机卡持的卡持件以及与卡持件配合的止挡件,所以能够实现顶针组件在动模板的带动下从定模板朝动模板的方向将产品顶出,防止产品粘模的情况发生,顶出运动稳定可靠,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注塑模具,其内的定模顶出结构结构简单,能够从前模朝后模的方向将产品顶出,防止产品粘模的情况发生,顶出运动稳定可靠,实用性强,成品率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述的定模顶出结构,该定模顶出结构包括顶针组件、定模板、动模板、扣机、止挡件、弹性件和卡持件,定模板设置于顶针组件和动模板之间,顶针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容置槽,卡持件通过弹性件与容置槽的底壁连接,卡持件能够伸出或者缩进容置槽,扣机固定安装于动模板上,且与卡持件卡持,动模板能够朝远离定模板的方向运动,以通过卡持件带动顶针组件向靠近定模板的方向运动,止挡件固定安装于定模板上,止挡件能够在顶针组件运动到预设位置时与卡持件配合,以克服弹性件的弹力将卡持件顶入容置槽,从而使得卡持件与扣机脱离。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注塑模具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注塑模具,其内的定模顶出结构结构简单,能够实现顶针组件在动模板的带动下从定模板朝动模板的方向将产品顶出,防止产品粘模的情况发生,顶出运动稳定可靠,实用性强,成品率高。

所述注塑模具与上述定模顶出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定模顶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定模顶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定模顶出结构中卡持件通过弹性件与顶针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定模顶出结构中止挡件与扣机配合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定模顶出结构中顶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定模顶出结构中卡持件分别与止挡件和扣机配合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定模顶出结构;2-顶针组件;3-定模板;4-动模板;5-扣机;6-止挡件;7-弹性件;8-卡持件;9-限位件;10-第一模仁;11-第二模仁;12-容置槽;13-滑动槽;14-面针板;15-底针板;16-顶针本体;17-台阶孔;18-台阶面;19-固定部;20-顶针部;21-配合面;22-卡持面;23-抵持面;24-复位面;25-固定板;26-方铁;27-注塑模具;28-动模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模顶出结构1,用于在产品成型后将产品从模具中顶出,实现产品的卸料。其结构简单,能够从前模朝后模的方向将产品顶出,防止产品粘模的情况发生,顶出运动稳定可靠,实用性强。

定模顶出结构1包括顶针组件2、定模板3、动模板4、扣机5、止挡件6、弹性件7、卡持件8和限位件9。定模板3设置于顶针组件2和动模板4之间,动模板4能够靠近或者远离定模板3,以实现合模或者开模的动作。定模板3内设置有第一模仁10,动模板4内设置有第二模仁11,当动模板4与定模板3合模时,定模板3与动模板4抵持,第一模仁10和第二模仁11配合形成型腔(图未示),熔融塑料填充型腔后冷却形成产品,顶针组件2用于在开模时将位于第一模仁10内的产品顶出,以完成卸料的动作,并且能够防止产品粘模的情况发生。

顶针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容置槽12,卡持件8通过弹性件7与容置槽12的底壁连接,卡持件8能够伸出或者缩进容置槽12,弹性件7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弹性件7能够对卡持件8施加弹力,以将卡持件8顶出容置槽12。本实施例中,弹性件7为弹簧,但并不仅限于此,弹性件7也可以为弹性橡胶。

扣机5固定安装于动模板4上,且与卡持件8卡持,在开模时动模板4能够朝远离定模板3的方向运动,以通过卡持件8带动顶针组件2向靠近定模板3的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顶针组件2与第一模仁10滑动配合,以将第一模仁10内的产品顶出。

止挡件6固定安装于定模板3上,止挡件6能够在顶针组件2运动到预设位置时与卡持件8配合,以克服弹性件7的弹力将卡持件8顶入容置槽12,从而使得卡持件8与扣机5脱离,此时顶针组件2的顶出动作完成,动模板4不会再带动顶针组件2发生运动,以便于实现后续开模以及对第二模仁11内产品的顶出动作。

本实施例中,限位件9呈U形,限位件9与定模板3固定连接,且与定模板3组合形成限位空腔(图未标),扣机5能够与限位空腔配合,限位空腔能够对扣机5的位置和运动方向进行限位,以使扣机5只能够沿垂直于分型面的方向发生运动,扣机5的运动的方向与开模方向相同,便于动模板4带动扣机5运动。

请结合参照图4、图5和图6,值得注意的是,扣机5靠近动模板4的一侧开设有滑动槽13,止挡件6能够与滑动槽13滑动配合,以对扣机5进行导向限位。止挡件6和限位件9共同作用,进一步对扣机5的运动方向进行限定,保证扣机5只能够沿垂直于分型面的方向发生运动。

顶针组件2包括面针板14、底针板15和顶针本体16。面针板14与底针板15抵接,容置槽12开设于底针板15的侧壁上,顶针本体16安装于面针板14内,顶针本体16的一端与底针板15抵持,另一端伸入第一模仁10,且与第一模仁10配合,面针板14和底针板15共同作用,对顶针本体16的位置进行固定。卡持件8能够带动底针板15运动,从而顶针本体16和面针板14同时运动,顶针本体16用于将第一模仁10内的产品顶出。

需要说明的是,面针板14开设有台阶孔17,台阶孔17具有一台阶面18。顶针本体16安装于台阶孔17内,顶针本体16的一侧与台阶面18抵持,另一侧与底针板15抵持,以在面针板14和底针板15的作用下得到固定。

具体地,顶针本体16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部19和顶针部20。固定部19的横截面积大于顶针部20的横截面积,固定部19的一端与底针板15抵持,另一端与台阶面18抵持,顶针部20伸出台阶孔17,且与第一模仁10配合。面针板14和底针板15共同作用,将固定部19固定于台阶孔17内,从而对顶针部20的位置进行固定。

卡持件8相对设置有配合面21和卡持面22。卡持面22设置于配合面21远离面针板14的一侧,卡持面22与底针板15的侧壁相互垂直,配合面21与配合面21呈预设夹角设置,卡持面22用于与扣机5抵持,以在扣机5的带动下发生运动,配合面21用于与止挡件6配合,以在止挡件6的作用下被顶入容置槽12内。具体地,预设夹角的范围在45度至65度之间,以便于配合面21与止挡件6的滑动配合。本实施例中,预设夹角为55度,但并不仅限于此,预设夹角可以为45度,也可以为65度,对预设夹角的度数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扣机5相对设置有抵持面23和复位面24。复位面24设置于抵持面23远离动模板4的一侧,抵持面23用于与卡持面22抵持,以带动卡持件8向靠近定模板3的方向运动,复位面24用于与配合面21配合,以将卡持件8顶入容置槽12内,便于扣机5的复位。

请继续参照图2,值得注意的是,定模顶出结构1还包括固定板25、方铁26和复位弹簧(图未示)。固定板25设置于定模板3远离动模板4的一侧,固定板25通过方铁26与定模板3固定连接,方铁26的高度大于面针板14和底针板15共同的厚度,整个顶针组件2能够在固定板25和定模板3之间沿垂直于分型面的方向发生运动。复位弹簧设置于面针板14和定模板3之间,复位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以对面针板14施加远离定模板3方向的弹力,从而带动整个顶针组件2复位,使得底针板15与固定板25抵持。

在生产产品时,首先将动模板4和定模板3合模,使得第一模仁10和第二模仁11合拢形成密封的型腔,在此过程中,扣机5穿过限位件9,且与卡持件8抵持,此时复位面24与配合面21滑动配合,扣机5克服弹性件7的弹力将卡持件8顶入容置槽12内,扣机5继续向前运动,直至扣机5不再与卡持件8抵持,卡持件8在弹性件7的作用下弹出容置槽12,抵持面23与卡持面22抵持;随后向型腔内通入熔融塑料,熔融塑料填充整个型腔后冷却成型形成产品;接着进行开模动作,动模板4朝远离定模板3的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扣机5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带动顶针组件2朝靠近定模板3的方向运动,顶针本体16伸入第一模仁10内,并将第一模仁10内的产品顶出,当顶针组件2运动到预设位置时,顶出工作完成,此时止挡件6与配合面21滑动配合,止挡件6克服弹性件7的弹力将卡持件8顶入容置槽12内,使得扣机5的抵持面23不再与卡持件8的卡持面22抵持,扣机5与卡持件8分离,扣机5在动模板4的带动下继续朝远离定模板3的方向运动,脱离限位件9和止挡件6,与此同时,顶针组件2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远离定模板3的方向运动,直至底针板15与固定板25抵持,止挡件6与配合面21脱离,整个定模顶出结构1实现复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定模顶出结构1,顶针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容置槽12,卡持件8通过弹性件7与容置槽12的底壁连接,卡持件8能够伸出或者缩进容置槽12,扣机5固定安装于动模板4上,且与卡持件8卡持,动模板4能够朝远离定模板3的方向运动,以通过卡持件8带动顶针组件2向靠近定模板3的方向运动,止挡件6固定安装于定模板3上,止挡件6能够在顶针组件2运动到预设位置时与卡持件8配合,以克服弹性件7的弹力将卡持件8顶入容置槽12,从而使得卡持件8与扣机5脱离。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模顶出结构1采用了与扣机5卡持的卡持件8以及与卡持件8配合的止挡件6,所以能够实现顶针组件2在动模板4的带动下从定模板3朝动模板4的方向将产品顶出,防止产品粘模的情况发生,顶出运动稳定可靠,实用性强。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27,用于生产塑料制品。该注塑模具27包括定模顶出结构1和动模主体28。其中,定模顶出结构1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实施例中,动模主体28通过螺钉与动模板4连接,以带动动模板4靠近或者远离定模板3,以完成合模或者开模工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注塑模具27的有益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