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打印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9450发布日期:2019-05-17 19:37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打印头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打印头。



背景技术: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腐蚀和多功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机器人和国防军事等领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根据纤维的长度尺寸可以分为短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长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及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中,短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长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造技术较为成熟,但其纤维对制件力学性能的提升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工业对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为此,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随着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工艺的出现,使得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低成本、快速制造成为可能。

但本申请实用新型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工艺存在制造效率低和制造过程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打印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工艺存在制造效率低和制造过程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通过纤维在线浸润包覆处理和纤维主动进给,避免了纤维在输送过程中因拉扯力过大而造成损伤,实现了高稳定快速地制造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技术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打印头,所述打印头包括:打印头机架;储纤维单元,所述储纤维单元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且所述储纤维单元可引出连续纤维;材料复合整容单元,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设置在所述储纤维单元的下方,且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包括:第一喉管,所述第一喉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散热管;第一加热块,所述第一加热块与所述打印头机架连接,且所述第一加热块与所述第一喉管连接;第二喉管,所述第二喉管与所述第一加热块连接,且所述第二喉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散热管;第一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加热单元与所述第一加热块连接;第一喷嘴,所述第一喷嘴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块的底端;整容加热块,所述整容加热块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且所述整容加热块的上部具有一开口,其中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喷嘴相对设置;第一送丝单元,所述第一送丝单元与所述第二喉管连接,且所述第一送丝单元上设置一料盘,其中所述料盘可引出树脂丝材;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且所述冷却单元与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连接;第二送丝单元,所述第二送丝单元与所述冷却单元连接;挤出单元,所述挤出单元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且所述挤出单元与所述第二送丝单元连接。

优选的,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还包括:第一隔热块,所述第一隔热块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喉管连接,所述第一隔热块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加热块固定连接;第二隔热块,所述第二隔热块与所述第二喉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单元,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块上;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二加热单元与所述整容加热块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单元,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单元设置在所述整容加热块上,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单元与所述第二加热单元连接。

优选的,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还包括:储料筒,所述储料筒与所述整容加热块的下端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送丝单元包括:送丝电机,所述送丝电机与所述打印头机架连接;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送丝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送丝单元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滑块连接;夹持力调节单元,所述夹持力调节单元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且所述夹持力调节单元与所述支架相配合;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所述支架连接,且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送丝单元还包括: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架的顶端,且所述定位单元具有一定位孔,其中所述定位孔可通过复合材料。

优选的,所述挤出单元包括:第三喉管,所述第三喉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三散热管;第三隔热块,所述第三隔热块与所述第三喉管的底部连接;第二加热块,所述第二加热块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且所述第二加热块与所述第三隔热块连接;第三加热单元,所述第三加热单元与所述第二加热块连接,所述第三加热单元可加热熔融复合材料;第三温度传感单元,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单元设置所述第二加热块上,且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单元与所述第三加热单元连接;第二喷嘴,所述第二喷嘴与所述第二加热块的底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挤出单元还包括:第一散热单元,所述第一散热单元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且所述第一散热单元与所述第三散热管相对设置;第二散热单元,所述第二散热单元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且所述第二散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加热块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连续纤维包括碳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聚苯咪唑纤维、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酰亚胺纤维、硼纤维、阻燃纤维和光导纤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打印头,所述打印头包括:打印头机架;储纤维单元,所述储纤维单元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且所述储纤维单元可引出连续纤维;材料复合整容单元,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设置在所述储纤维单元的下方,且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包括:第一喉管,所述第一喉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散热管;第一加热块,所述第一加热块与所述打印头机架连接,且所述第一加热块与所述第一喉管连接;第二喉管,所述第二喉管与所述第一加热块连接,且所述第二喉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散热管;第一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加热单元与所述第一加热块连接;第一喷嘴,所述第一喷嘴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块的底端;整容加热块,所述整容加热块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且所述整容加热块的上部具有一开口,其中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喷嘴相对设置;第一送丝单元,所述第一送丝单元与所述第二喉管连接,且所述第一送丝单元上设置一料盘,其中所述料盘可引出树脂丝材;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且所述冷却单元与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连接;第二送丝单元,所述第二送丝单元与所述冷却单元连接;挤出单元,所述挤出单元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且所述挤出单元与所述第二送丝单元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工艺存在制造效率低和制造过程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通过纤维在线浸润包覆处理和纤维主动进给,避免了纤维在输送过程中因拉扯力过大而造成损伤,实现了高稳定快速地制造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打印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材料复合整容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送丝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挤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储纤维单元1,打印头机架2,连续纤维3,材料复合整容单元4,冷却单元5,第二送丝单元6,挤出单元7,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材8,树脂丝材9,第一喉管4-1,第一散热管4-2,第一隔热块4-3,第一加热块4-4,第一温度传感单元4-5,整容加热块4-6,储料筒4-7,第二喉管4-8,第二散热管4-9,第二隔热块4-10,第一加热单元4-11,第一喷嘴4-12,第二温度传感单元4-13,第二加热单元4-14,第一送丝单元4-15,料盘4-16,送丝电机6-1,主动轮6-2,定位单元6-3,支架6-4,夹持力调节单元6-5,从动轮6-6,滑块6-7,导轨6-8,第三喉管7-1,第三散热管7-2,第一散热单元7-3,第三隔热块7-4,第二加热块7-5,第三温度传感单元7-6,第二喷嘴7-7,第三加热单元7-8,第二散热单元7-9。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打印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工艺存在制造效率低和制造过程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打印头机架;储纤维单元,所述储纤维单元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且所述储纤维单元可引出连续纤维;材料复合整容单元,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设置在所述储纤维单元的下方,且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包括:第一喉管,所述第一喉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散热管;第一加热块,所述第一加热块与所述打印头机架连接,且所述第一加热块与所述第一喉管连接;第二喉管,所述第二喉管与所述第一加热块连接,且所述第二喉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散热管;第一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加热单元与所述第一加热块连接;第一喷嘴,所述第一喷嘴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块的底端;整容加热块,所述整容加热块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且所述整容加热块的上部具有一开口,其中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喷嘴相对设置;第一送丝单元,所述第一送丝单元与所述第二喉管连接,且所述第一送丝单元上设置一料盘,其中所述料盘可引出树脂丝材;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且所述冷却单元与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连接;第二送丝单元,所述第二送丝单元与所述冷却单元连接;挤出单元,所述挤出单元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且所述挤出单元与所述第二送丝单元连接。通过纤维在线浸润包覆处理和纤维主动进给,避免了纤维在输送过程中因拉扯力过大而造成损伤,实现了高稳定快速地制造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打印头,请参考图1至图4,所述打印头包括:

打印头机架2;储纤维单元1,所述储纤维单元1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2上,且所述储纤维单元1可引出连续纤维3;材料复合整容单元4,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4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2上,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4设置在所述储纤维单元1的下方;冷却单元5,所述冷却单元5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2上,且所述冷却单元5与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4连接;第二送丝单元6,所述第二送丝单元6与所述冷却单元5连接;挤出单元7,所述挤出单元7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2上,且所述挤出单元7与所述第二送丝单元6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续纤维3包括碳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聚苯咪唑纤维、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酰亚胺纤维、硼纤维、阻燃纤维和光导纤维。

具体而言,所述复合材料打印头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结构紧凑、装配关系清晰,且便于维护的优点,所述打印头通过纤维在线浸润包覆处理和纤维主动进给,实现了高稳定性快速地制造出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材8。如图1所示,所述打印头由打印头机架2、储纤维单元1、材料复合整容单元4、冷却单元5、第二送丝单元6以及挤出单元7这六大部分组成。其中,所述打印头机架2主要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所述储纤维单元1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2上,且从所述储纤维单元1中可引出连续纤维3,其中,所述连续纤维3包括碳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聚苯咪唑纤维、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酰亚胺纤维、硼纤维、阻燃纤维和光导纤维,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4、所述冷却单元5、所述第二送丝单元6和所述挤出单元7均安装在所述打印头机架2上,且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4设置在所述储纤维单元1的下方,所述冷却单元5与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4连接,所述第二送丝单元6与所述冷却单元5连接,所述挤出单元7与所述第二送丝单元6连接。首先连续纤维3从所述储纤维单元1中引出,同时树脂丝材9进入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4,所述连续纤维3与所述树脂丝材9经过在线浸润包覆后形成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材8,再经过所述冷却单元5固化后,在所述第二送丝单元6的作用下,进入所述挤出单元7被加热熔融挤出,进一步实现了在打印过程中,所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材8能够稳定、快速地挤出。

其中,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4包括:第一喉管4-1,所述第一喉管4-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散热管4-2;第一加热块4-4,所述第一加热块4-4与所述打印头机架2连接,且所述第一加热块4-4与所述第一喉管4-1连接;第二喉管4-8,所述第二喉管4-8与所述第一加热块4-4连接,且所述第二喉管4-8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散热管4-9;第一加热单元4-11,所述第一加热单元4-11与所述第一加热块4-4连接;第一喷嘴4-12,所述第一喷嘴4-12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块4-4的底端;整容加热块4-6,所述整容加热块4-6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2上,且所述整容加热块4-6的上部具有一开口,其中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喷嘴4-12相对设置;第一送丝单元4-15,所述第一送丝单元4-15与所述第二喉管4-8连接,且所述第一送丝单元4-15上设置一料盘4-16,其中所述料盘4-16可引出树脂丝材9;

进一步的,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4还包括:第一隔热块4-3,所述第一隔热块4-3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喉管4-1连接,所述第一隔热块4-3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加热块4-4固定连接;第二隔热块4-10,所述第二隔热块4-10与所述第二喉管4-8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4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单元4-5,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单元4-5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块4-4上;第二加热单元4-14,所述第二加热单元4-14与所述整容加热块4-6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单元4-13,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单元4-13设置在所述整容加热块4-6上,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单元4-13与所述第二加热单元4-14连接;储料筒4-7,所述储料筒4-7与所述整容加热块4-6的下端部连通。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4用于对从所述储纤维单元1引出的所述连续纤维3和所述树脂丝材9进行在线浸润复合形成所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材8。在3D打印过程中,所述连续纤维3经过所述第一喉管4-1进入所述第一加热块4-4,其中,在所述第一喉管4-1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散热管4-2,通过所述第一散热管4-2让所述第一喉管4-1尽量散热,使所述第一喉管4-1的温度低到能够使倒流的所述连续纤维3凝固,阻止所述连续纤维3倒流,避免引起所述第一喉管4-1的堵塞,在所述第一喉管4-1与所述第一加热块4-4之间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一隔热块4-3,通过所述第一隔热块4-3使得所述第一喉管4-1上半部的温度仍然无法有效降低,起到隔热的作用。与此同时,所述树脂丝材9在所述第一送丝单元4-15的牵引作用下,从所述料盘4-16中引出,经过所述第二喉管4-8同样进入所述第一加热块4-4,其中,在所述第二喉管4-8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散热管4-9,通过所述第二散热管4-9让所述第二喉管4-8尽量散热,使所述第二喉管4-8的温度低到能够使倒流的所述树脂丝材9凝固,阻止所述树脂丝材9倒流,避免引起所述第二喉管4-8的堵塞,在所述第二喉管4-8与所述第一加热块4-4之间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二隔热块4-10,通过所述第二隔热块4-10使得所述第二喉管4-8上半部的温度仍然无法有效降低,起到隔热的作用,然后所述第一加热块4-4在所述第一加热单元4-11的加热作用下,使得所述树脂丝材9熔融,熔融的所述树脂丝材9与所述连续纤维3进行在线浸润复合形成所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材8,再从所述第一喷嘴4-12挤出,其中,在所述第一加热块4-4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单元4-5,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单元4-5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加热块4-4内的温度是否保持在所述树脂丝材9和所述连续纤维3刚好处于熔融态的温度,从而保证了复合形成的所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材8能够被均匀地从所述第一喷嘴4-12挤出,然后所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材8进入到所述整容加热块4-6,所述整容加热块4-6在所述第二加热单元4-14的作用下,将所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材8上多余的所述树脂丝材9流入到所述储料筒4-7内,其中,在所述整容加热块4-6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单元4-13,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单元4-13与所述第二加热单元4-14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单元4-13用于检测所述整容加热块4-6内的温度是否保持在所述树脂丝材9的熔融点,从而可以将所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材8上多余的熔融态的所述树脂丝材9刮入到所述储料筒4-7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送丝单元6包括:送丝电机6-1,所述送丝电机6-1与所述打印头机架2连接;主动轮6-2,所述主动轮6-2与所述送丝电机6-1的输出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送丝单元6还包括:导轨6-8,所述导轨6-8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2上;滑块6-7,所述滑块6-7与所述导轨6-8滑动连接;支架6-4,所述支架6-4与所述滑块6-7连接;夹持力调节单元6-5,所述夹持力调节单元6-5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2上,且所述夹持力调节单元6-5与所述支架6-4相配合;从动轮6-6,所述从动轮6-6与所述支架6-4连接,且所述从动轮6-6与所述主动轮6-2啮合连接;定位单元6-3,所述定位单元6-3设置在所述支架6-4的顶端,且所述定位单元6-3具有一定位孔,其中所述定位孔可通过复合材料。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送丝单元6包括送丝电机6-1、主动轮6-2、定位单元6-3、导轨6-8、滑块6-7、支架6-4、夹持力调节单元6-5以及从动轮6-6。其中,所述送丝电机6-1固定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2上,所述主动轮6-2与所述送丝电机6-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送丝电机6-1驱动所述主动轮6-2,所述导轨6-8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2上,所述滑块6-7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6-4上,所述夹持力调节单元6-5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2上,且所述夹持力调节单元6-5与所述支架6-4相配合,在所述夹持力调节单元6-5的作用下,所述支架6-4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滑块6-7在所述导轨6-8内滑动,所述从动轮6-6与所述支架6-4连接,且所述从动轮6-6与所述主动轮6-2啮合连接,所述定位单元6-3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6-4的顶端,且所述定位单元6-3具有一定位孔,通过所述滑块6-7在所述导轨6-8内滑动,从而调节所述定位单元6-3的位置,使得所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材8进入所述主动轮6-2的切线上,在所述主动轮6-2和所述从动轮6-6的输送下,所述连续纤维3从所述储纤维单元1拉出,所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材8可以被输送到所述挤出单元7中。

进一步的,所述挤出单元7包括:第三喉管7-1,所述第三喉管7-1的外侧设置有第三散热管7-2;第一散热单元7-3,所述第一散热单元7-3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2上,且所述第一散热单元7-3与所述第三散热管7-2相对设置;第三隔热块7-4,所述第三隔热块7-4与所述第三喉管7-1的底部连接;第二加热块7-5,所述第二加热块7-5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2上,且所述第二加热块7-5与所述第三隔热块7-4连接;第三加热单元7-8,所述第三加热单元7-8与所述第二加热块7-5连接,所述第三加热单元7-8可加热熔融复合材料;第三温度传感单元7-6,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单元7-6设置所述第二加热块7-5上,且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单元7-6与所述第三加热单元7-8连接;第二散热单元7-9,所述第二散热单元7-9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2上,且所述第二散热单元7-9设置在所述第二加热块7-5的外侧;第二喷嘴7-7,所述第二喷嘴7-7与所述第二加热块7-5的底端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挤出单元7主要用于将所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材8稳定、快速地挤出。如图4所示,所述挤出单元7包括第三喉管7-1、第三散热管7-2、第一散热单元7-3、第三隔热块7-4、第二加热块7-5、第三加热单元7-8、第三温度传感单元7-6、第二散热单元7-9以及第二喷嘴7-7。所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材8在所述第二送丝单元6的输送作用下,通过所述第三喉管7-1,进入到所述第二加热块7-5,其中,所述第三喉管7-1的外侧设置有第三散热管7-2,所述第一散热单元7-3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2上,且所述第一散热单元7-3与所述第三散热管7-2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散热管7-2在所述第一散热单元7-3的作用下,让所述第三喉管7-1尽量散热,使所述第三喉管7-1的温度低到能够使倒流的所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材8凝固,阻止所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材8倒流,避免引起所述第三喉管7-1的堵塞,在所述第三喉管7-1的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三隔热块7-4,通过所述第二隔热块4-10使得所述第三喉管7-1上半部的温度仍然无法有效降低,起到隔热的作用。所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材8在进入所述第二加热块7-5后,在所述第三加热单元7-8的作用下,被加热熔融并从所述第二喷嘴7-7中挤出,其中,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单元7-6设置所述第二加热块7-5上,且与所述第三加热单元7-8连接,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单元7-6用来监测所述第二加热块7-5的温度是否保持在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材8的熔融点;所述第二散热单元7-9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2上,且所述第二散热单元7-9设置在所述第二加热块7-5的外侧,通过所述第二散热单元7-9让所述第二喷嘴7-7尽量散热,使所述第二喷嘴7-7的温度低到能够使倒流的所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材8凝固,阻止所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材8倒流,避免引起所述第二喷嘴7-7的堵塞。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打印头,所述打印头包括:打印头机架;储纤维单元,所述储纤维单元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且所述储纤维单元可引出连续纤维;材料复合整容单元,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设置在所述储纤维单元的下方,且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包括:第一喉管,所述第一喉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散热管;第一加热块,所述第一加热块与所述打印头机架连接,且所述第一加热块与所述第一喉管连接;第二喉管,所述第二喉管与所述第一加热块连接,且所述第二喉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散热管;第一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加热单元与所述第一加热块连接;第一喷嘴,所述第一喷嘴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块的底端;整容加热块,所述整容加热块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且所述整容加热块的上部具有一开口,其中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喷嘴相对设置;第一送丝单元,所述第一送丝单元与所述第二喉管连接,且所述第一送丝单元上设置一料盘,其中所述料盘可引出树脂丝材;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且所述冷却单元与所述材料复合整容单元连接;第二送丝单元,所述第二送丝单元与所述冷却单元连接;挤出单元,所述挤出单元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机架上,且所述挤出单元与所述第二送丝单元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工艺存在制造效率低和制造过程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通过纤维在线浸润包覆处理和纤维主动进给,避免了纤维在输送过程中因拉扯力过大而造成损伤,实现了高稳定快速地制造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