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免除切除余料的筒状产品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0421发布日期:2019-07-10 09:3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免除切除余料的筒状产品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免除切除余料的筒状产品模具。



背景技术:

在进行筒状产品的浇筑中,在浇筑道与产品的接口会形成一个纽扣状的残料,还有边缘处也会有残料,这些都需要后期人工来进行修整,浪费多余的人力,影响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免除切除余料的筒状产品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免除切除余料的筒状产品模具,包括模箱、模芯、提板、截断装置、支架和液压气缸,所述模箱中心开设一端封闭的模孔,所述模孔开口端外围开设一圈溢流槽并于它们之间留出截断面,所述溢流槽通过若干条导流槽连接至模箱外部;所述模芯内设置浇筑道,所述浇筑道的出口高于模孔的上端面,所述模芯在浇筑道的出口上方设置有可上下运动的截断装置;所述液压气缸通过支架安装于模箱上,所述模芯上端连接液压气缸,下端通过螺纹连接与模孔外形匹配的提板。

进一步的,溢流槽上方还设有防溅盖。

进一步的,截断装置包括与模芯一体的环形滑槽,可相对所述环形滑槽上下滑动的环形压板,所述环形压板与所述环形滑槽之间通过复位弹簧连接。

进一步的,浇筑道包括浇筑口、主流道和若干的分流道,若干的分流道通过主流道与浇筑口连通。

进一步的,分流道至少为三个,并且均倾斜15-30°。

进一步的,导流槽底部与溢流槽的底部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使用之前先将提板与模芯底端螺纹连接,然后通过液压气缸驱动将模芯放入模孔中,然后通过浇筑道往模孔内浇筑熔液,直到熔液漫出模孔上端流入溢流槽为止,多余的熔液由导流槽流入回收装置(未示出),此时将截断装置放下与截断面接触,排出多余的熔液并且保持凝结产品的上端面平整,达到一次成型的目的,而且浇筑道出口高于模孔上端面,不会形成纽扣状残料,冷凝后通过液压气缸提起模芯,在提板的作用下产品也将随之提起,然后卸下提板便可取出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模箱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模芯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箱,11-模孔,12-截断面,13-溢流槽,14-导流槽,15-防溅盖,2-模芯,21-浇筑口,22-主流道,23-分流道,3-提板,4-截断装置,41-环形滑槽,42-环形压板,43-复位弹簧,5-支架,6-液压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4所示:

一种可免除切除余料的筒状产品模具,包括模箱1、模芯2、提板3、截断装置4、支架5和液压气缸6,所述模箱1中心开设一端封闭的模孔11,所述模孔11开口端外围开设一圈溢流槽13并于它们之间留出截断面12,所述溢流槽13通过若干条导流槽14连接至模箱1外部;所述模芯2内设置浇筑道,所述浇筑道的出口高于模孔11的上端面,所述模芯2在浇筑道的出口上方设置有可上下运动的截断装置4;所述液压气缸6通过支架5安装于模箱1上,所述模芯2上端连接液压气缸6,下端通过螺纹连接与模孔11外形匹配的提板3。

使用本实用新型之前先将提板3与模芯底端螺纹连接,然后通过液压气缸6驱动将模芯2放入模孔11中,然后通过浇筑道往模孔11内浇筑熔液,直到熔液漫出模孔11上端流入溢流槽13为止,多余的熔液由导流槽14流入回收装置(未示出),此时将截断装置4放下与截断面12接触,排出多余的熔液并且保持凝结产品的上端面平整,达到一次成型的目的,冷凝后通过液压气缸6提起模芯2,在提板3的作用下产品也将随之提起,然后卸下提板3便可取出产品。

具体的,为了防止浇筑液飞溅,溢流槽13上方还设有防溅盖15。

具体的,截断装置4包括与模芯2一体的环形滑槽41,可相对所述环形滑槽41上下滑动的环形压板42,所述环形压板42与所述环形滑槽41之间通过复位弹簧43连接,浇筑熔液直至从模孔漫出留至溢流槽内,此时将环形压板42压下,在环形压板42与截断面12的作用下就可以避免产生余料,达到一次成型的目的,当然截断装置4的目的就是与截断面12接触去除多余的浇筑液,保证浇筑产品的上端平齐,因此能够达到此种目的任何其它形式都是可以的。

具体的,为了浇筑迅速均匀,浇筑道包括浇筑口21、主流道22和若干的分流道23,若干的分流道23通过主流道22与浇筑口21连通。

具体的,为了避免浇筑液淤积,分流道23至少为三个,并且均倾斜15-30°。

具体的,为了多余的溶液都能够被输送走,导流槽14底部与溢流槽13的底部平齐。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