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复合件开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8142发布日期:2019-08-23 22:26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橡胶复合件开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橡胶复合件开发模具。



背景技术:

气动减压阀也叫调压阀,气动减压阀能够将较高的进口压力调节并降低到要求的出口压力,并能保证出口压力的稳定性,因此,气动减压阀能够起到减压和稳压的作用。

在现有技术中,部分气动减压阀中的使用到的一些高精密器件,采用的是树脂件和橡胶的复合件。部分复合件的外形结构比较复杂,在成型的时候,对模具的要求就比较高,直接提高了模具的制作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成品脱模的难度,容易在脱模的时候增加成品的损坏率;其次,模具的后期保养也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橡胶复合件开发模具,可以直接降低模具的制作难度和成品的脱模难度。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橡胶复合件开发模具,包括上模、中模、下模和压料板,所述上模、中模和下模配合形成产品成型槽,用于树脂件的放置和产品的成型,所述中模包括第一中模和第二中模,所述第一中模和第二中模配合形成产品成型槽的槽身,所述上模与第一中模配合形成产品成型槽的槽顶,所述下模与第二中模配合形成产品成型槽的槽底。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设有料仓和注料孔,所述第一中模上设有缓冲槽,所述注料孔一端连通料仓,另一端连通缓冲槽,所述缓冲槽与产品成型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模上还设有第一溢料槽,所述第一溢料槽一端与缓冲槽连通,另一端与产品成型槽通过细缝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上设有第二溢料槽,所述第二溢料槽与产品成型槽通过细缝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溢料槽和第二溢料槽与细缝处相连接的一端均呈尖角状。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还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树脂件的中心孔内,用于对橡胶件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中模上还设有定位销,所述第一中模上设有定位孔,所述上模上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销穿过定位孔,与定位套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压料板、上模、第二中模、下模外周均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产品成型槽的主要槽身部分设置在中模上,在产品成型的时候,由中模和上模、下模分别配合形成完整的产品成型模;将中模分成第一中模和第二中模两个部分,在制作模具时,可以将对应的产品成型槽的主要槽身部分分成两个部分分别在第一中模和第二中模上设置,在产品成型时,由第一中模和第二中模配合形成完整的槽身,如此大大降低了产品成型槽的加工难度,在成品脱模的时候也可以将成品从第一中模和第二中模上一步一步脱下,降低了成品脱模损坏率;第三,在模具的后期维护时,由于第一中模和第二中模的分开设置,使得产品成型槽中的一些细节部分也可以得到清洁和保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压料板抬起);

图3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定位销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定位套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成品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上模;11、料仓;12、注料孔;13、定位柱;14、定位套;2、中模;21、第一中模;211、缓冲槽;212、第一溢料槽;213、定位孔;22、第二中模;221、定位销;3、下模;31、第二溢料槽;4、压料板;5、产品成型槽;6、把手;7、树脂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参加图1-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橡胶复合件开发模具,包括上模1、中模2、下模3和压料板4。

参加图2、3,上模1、中模2和下模3配合形成产品成型槽5,用于树脂件7的放置和产品的成型。中模2包括第一中模21和第二中模22,第一中模21和第二中模22配合形成产品成型槽5的槽身。

上模1与第一中模21配合形成产品成型槽5的槽顶,下模3与第二中模22配合形成产品成型槽5的槽底。

产品成型槽5的主要槽身部分设置在中模2上,在产品成型的时候,由中模2和上模1、下模3分别配合形成完整的产品成型模;将中模2分成第一中模21和第二中模22两个部分,在制作模具时,可以将对应的产品成型槽5的主要槽身部分分成两个部分分别在第一中模21和第二中模22上设置,在产品成型时,由第一中模21和第二中模22配合形成完整的槽身,如此大大降低了产品成型槽5的加工难度,在成品脱模的时候也可以将成品从第一中模21和第二中模22上一步一步脱下,降低了成品脱模损坏率;第三,在模具的后期维护时,由于第一中模21和第二中模22的分开设置,使得产品成型槽5中的一些细节部分也可以得到清洁和保养。

参加图2,上模1设有料仓11和注料孔12,第一中模21上设有缓冲槽211。

注料孔12的形状为倒圆锥形,其直径从与料仓11相接处往底端逐渐缩小。注料孔12的倒圆锥形设置可以增加橡胶流动速度,且取出边料时更方便。

注料孔12一端连通料仓11,另一端连通缓冲槽211,用于将料仓11内的橡胶料导入到缓冲槽211内。

缓冲槽211与产品成型槽5连通。橡胶料通过主料孔后,首先在缓冲槽211内得到缓冲后,再进入产品成型槽5。当半液态的橡胶经过注料孔12后,注射压力增大,进入下模3的缓冲腔时可以起到缓冲效果,减少橡胶内部的杂质和气孔。

参加图3,第一中模21上还设有第一溢料槽212。第一溢料槽212一端与缓冲槽211连通,另一端与产品成型槽5通过细缝连通。

下模3上设有第二溢料槽31,第二溢料槽31与产品成型槽5通过细缝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溢料槽212和第二溢料槽31与细缝处相连接的一端均呈尖角状。在产品成型的过程中,多余的半液态橡胶可以在力的作用下流到溢料槽中,使得橡胶可以尽可能地填充满整个产品成型槽5。在成型完成后,将成品脱模取下,由于第一溢料槽212和第二溢料槽31与产品成型槽5之间通过细缝连通,所以成品取下后,多余的边料与成品之间仅为线接触,可以方便地将边料撕下去除毛边,成品外观几乎不受影响。

上模1还设有定位柱13。定位柱13设置在树脂件7的中心孔内,用于对橡胶件进行定位,从而防止橡胶件在成型的过程中发生位移的情况,提高了成品的合格率。

参加图2、4、5,第二中模22上还设有定位销221,第一中模21上设有定位孔213,上模1上设有定位套14。定位销221穿过定位孔213,与定位套14配合,从而将第二中模22、第一中模21和上模1进行定位。

参加图1、2,压料板4、上模1、第二中模22、下模3外周均设有把手6,增加了模具的手动可操作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