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组份混色共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2262发布日期:2019-10-18 22:0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双组份混色共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注塑机领域,具体是一种双组份混色共注装置。



背景技术:

本文所述的“双色”或“双组份”是行业术语,泛指两种塑胶材料或同种材料不同颜色或同种材料同种颜色,或指设置了至少两副塑化及注射系统的机构。当前的混色注塑机射台结构多采用普通单色射台结构拼装样式,如直角式、斜角式、平行式拼装等,并且普通单色射台的注射油缸多为有杆腔射胶,它们虽然能实现双色混合注射,但多存在诸如体积庞大、空间利用率低、积料变质等问题或不足。市场急需专用化设计的混色结构,生产颜色渐变、自然接驳的混色制品,并实现简洁紧凑、轻量经济的有益效果。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组份混色共注装置,实现双色混合注射,并具备结构紧凑简单,安装维修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组份混色共注装置,包括一套射咀机构、射台机构及射移油缸组、料筒螺杆组、塑化传动组、注射油缸组各两套,射咀机构设置内流道和外流道,内流道和外流道分别对接不同的料筒螺杆组;两套料筒螺杆组一端固定在射咀机构上,另一端固定在射台机构上,两套料筒螺杆组轴接相应的塑化传动组,塑化传动组固定在射台机构上;两套注射油缸组固定在射台机构尾部外侧,独立带动相应的料筒螺杆组和塑化传动组作直线往复运动实现射胶和抽胶的动作;两套射移油缸组固定在射台机构上,并呈斜角平行布置于射咀机构头部中心轴线的两侧,拖动整个射台机构前进或后退。

上述的两套射移油缸组可保证在注射时射咀紧密抵触模具,上下左右受力均衡,姿态稳固,不漏胶。该双组份混色共注装置实现双色混合注射,并且结构紧凑简单,安装维修方便。两套注射油缸组设置于射台机构的尾部外侧,有利于液压管路和油路阀块的布置。

进一步射台机构包括射台前板、射台座板、射台后板组一、射台后板组二,射台前板为整体铸造框架式结构;其有益特点是强度好、刚性高,可保证料筒螺杆组不易下坠,加工性能好,易于保证高的装配精度;

射台座板上紧固设置有导杆一和导杆二,射台前板位于导杆一和导杆二上并可沿轴线滑动;

在射台前板内穿设有导柱一、导柱二、导柱三、导柱四,射台后板组一穿过导柱一和导柱二,竖直安装于射台前板内腔的一侧;射台后板组二穿过导柱三和导柱四,竖直安装于射台前板内腔的另一侧;射台后板组这种竖直平行排布的结构,体积小、空间利用率高;

两套射移油缸组固定在射台前板前部,两套料筒螺杆组固定在射台前板前部中间位置,两套塑化传动组分别固定在射台后板组一、射台后板组二上,两套注射油缸组设于射台前板的尾部外侧,分别单独驱动射台后板组一、射台后板组二作直线往复运动。

进一步两套料筒螺杆组包括料筒一、料筒二及设置在料筒一、料筒二中的螺杆组一、螺杆组二,料筒一和料筒二分别通过料筒螺母一和料筒螺母二与射台前板连接紧固;

螺杆组一通过螺杆半环一固定在两组塑化传动组中的塑化传动轴一上,塑化传动轴一连接塑化马达一;

螺杆组二通过螺杆半环二固定在两组塑化传动组中的塑化传动轴二上,塑化传动轴二连接塑化马达二。

进一步两套注射油缸组之一包括注射油缸一、推筒一、推板一,推筒一贯穿设于导柱一和导柱二上,推筒一将射台后板组一和推板一连接紧固,锁紧螺母一将推板一和注射油缸一的射胶活塞杆一连接紧固;

所述的两套注射油缸组之二包括注射油缸二、推筒二、推板二,推筒二贯穿设于导柱三和导柱四上,推筒二将射台后板组二和推板二连接紧固,锁紧螺母二将推板二和注射油缸二的射胶活塞杆二连接紧固。

上述单缸作用的注射油缸中心轴线与螺杆同轴共线,施力与受力共线,且避免了传统双缸作用不同步的问题,可有效避免螺杆在高速高压射胶时的断裂风险。

螺杆组一和螺杆组二的射胶动作是分别由注射油缸一和注射油缸二的单缸无杆腔推力实现的,相比传统的双缸有杆腔射胶,单缸结构紧凑小巧,射胶活塞杆可以做到较大直径,有利于射胶时减少有杆腔的回油量,油液发热少,易于实现快速射胶,可配用较小通径的油阀,降低成本。

进一步两套注射油缸组前端设置了用以集中安装密封件的前盖法兰一和前盖法兰二。便于单独对注射油缸进行拆换维修,减少油液污染,保持车间清洁。

进一步射咀机构包括射咀头部,射咀头部前端紧固安装有外射咀和内射咀,其中内射咀设在外射咀的内腔中,外流道由外流道孔和外流道腔组成,内流道由内流道孔一和内流道孔二组成;外流道和内流道设有公共喷出口。内外流道通路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无死角、不积料,可避免因胶料在流道内积存时间过长而发生过热分解变质;由此即实现了双色混合注射,可生产出自然渐变、过渡变色的混色制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优点:

1、该双组份混色共注装置实现双色混合注射,可生产出自然渐变、过渡变色的混色制品;并且结构紧凑简单,安装维修方便;

2、射台机构中射台前板为整体铸造框架式结构,其强度好、刚性高,可保证料筒螺杆组不易下坠,加工性能好,易于保证高的装配精度;射台后板组竖直平行排布的结构,体积小、空间利用率高;

3、两套注射油缸组中单缸作用的注射油缸中心轴线与螺杆同轴共线,施力与受力共线,且避免了传统双缸作用不同步的问题,可有效避免螺杆在高速高压射胶时的断裂风险;单缸结构紧凑小巧,射胶活塞杆可以做到较大直径,有利于射胶时减少有杆腔的回油量,油液发热少,易于实现快速射胶,可配用较小通径的油阀,降低成本;

4、射咀机构中内外流道通路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无死角、不积料,可避免因胶料在流道内积存时间过长而发生过热分解变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6是图4的c局部放大图。

图中:射咀机构10、料筒螺杆组20、塑化传动组30、射台机构40、射移油缸组1、外流道1a、内流道1b、料筒一2a、料筒二2b、射台前板3、射台后板组一4a、射台后板组二4b、射台座板5、注射油缸组6、外射咀21、射咀头部22、料筒螺母一24a、料筒螺母二24b、螺杆组一25a、螺杆组二25b、内射咀26、外流道腔27、内流道孔二28、喷出口211、内流道孔一221、外流道孔222、导柱一31a、导柱二31b、导柱三32a、导柱四32b、螺杆半环一41a、螺杆半环二41b、塑化传动轴一42a、塑化传动轴二42b、塑化马达一43a、塑化马达二43b、导杆一51、导杆二52、注射油缸一6a、注射油缸二6b、推筒一61a、推筒二61b、推板一62a、推板二62b、射胶活塞杆一641a、射胶活塞杆二641b、前盖法兰一642a、前盖法兰二642b、锁紧螺母一66a、锁紧螺母二66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1至6所示,本发明的双组份混色共注装置,包括一套射咀机构10、射台机构40及射移油缸组1、料筒螺杆组20、塑化传动组30、注射油缸组6各两套,射咀机构10设置内流道1b和外流道1a,内流道1b和外流道1a分别对接不同的料筒螺杆组20;两套料筒螺杆组20一端固定在射咀机构10上,另一端固定在射台机构40上,两套料筒螺杆组20轴接相应的塑化传动组30,塑化传动组30固定在射台机构40上;两套注射油缸组6固定在射台机构40尾部外侧,独立带动相应的料筒螺杆组20和塑化传动组30作直线往复运动实现射胶和抽胶的动作;两套射移油缸组1固定在射台机构40上,并呈斜角平行布置于射咀机构10头部中心轴线的两侧,拖动整个射台机构40前进或后退。两套射移油缸组1可保证在注射时外射咀21紧密抵触模具,上下左右受力均衡,姿态稳固,不漏胶。

如图6所示,射咀机构10包括射咀头部22,射咀头部22前端紧固安装有外射咀21和内射咀26,其中内射咀26设在外射咀21的内腔中,外流道1a由外流道孔222和外流道腔27组成,内流道1b由内流道孔一221和内流道孔二28组成;外流道1a和内流道1b设有公共喷出口211。内外流道通路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无死角、不积料,可避免因胶料在流道内积存时间过长而发生过热分解变质;实现了双色混合注射,可生产出自然渐变、过渡变色的混色制品。

如图1所示,射台机构40包括射台前板3、射台座板5、射台后板组一4a、射台后板组二4b,射台前板3为整体铸造框架式结构;射台前板3采用整体铸造框架式结构,用作整个射台装置全部零配件的安装载体,其有益特点是强度好、刚性高,可保证料筒螺杆组不易下坠,加工性能好,易于保证高的装配精度。

如图1/3所示,射台座板5上紧固设置有导杆一51和导杆二52,射台前板3位于导杆一51和导杆二52上并可沿轴线滑动;沿导杆的轴线滑动实现射台进或射台退的动作。

如图1/3/5所示,在射台前板3内穿设有导柱一31a、导柱二31b、导柱三32a、导柱四32b,射台后板组一4a穿过导柱一31a和导柱二31b,竖直安装于射台前板3内腔的一侧;射台后板组二4b穿过导柱三32a和导柱四32b,竖直安装于射台前板3内腔的另一侧;这种竖直平行排布的结构,体积小、空间利用率高。

如图1所示,两套射移油缸组1固定在射台前板3前部,两套料筒螺杆组20固定在射台前板3前部中间位置,两套塑化传动组30分别固定在射台后板组一4a、射台后板组二4b上,两套注射油缸组6设于射台前板3的尾部外侧,分别单独驱动射台后板组一4a、射台后板组二4b作直线往复运动。注射油缸组6设置于射台前板3的尾部外侧,有利于液压管路和油路阀块的布置。

如图1/2/4所示,两套料筒螺杆组20包括料筒一2a、料筒二2b及设置在料筒一2a、料筒二2b中的螺杆组一25a、螺杆组二25b,料筒一2a和料筒二2b分别通过料筒螺母一24a和料筒螺母二24b与射台前板3连接紧固。

如图4/5所示,螺杆组一25a通过螺杆半环一41a固定在两组塑化传动组30中的塑化传动轴一42a上,塑化传动轴一42a连接塑化马达一43a;螺杆组二25b通过螺杆半环二41b固定在两组塑化传动组30中的塑化传动轴二42b上,塑化传动轴二42b连接塑化马达二43b。通过塑化马达旋转,带动塑化传动轴旋转,最终带动螺杆组旋转实现塑化动作。

如图3/4/5所示,两套注射油缸组6之一包括注射油缸一6a、推筒一61a、推板一62a,推筒一61a贯穿设于导柱一31a和导柱二31b上,推筒一61a将射台后板组一4a和推板一62a连接紧固,锁紧螺母一66a将推板一62a和注射油缸一6a的射胶活塞杆一641a连接紧固;所述的两套注射油缸组6之二包括注射油缸二6b、推筒二61b、推板二62b,推筒二61b贯穿设于导柱三32a和导柱四32b上,推筒二61b将射台后板组二4b和推板二62b连接紧固,锁紧螺母二66b将推板二62b和注射油缸二6b的射胶活塞杆二641b连接紧固。

由注射油缸推动或回拉射台后板组作直线往复运动,以实现螺杆组的射胶和抽胶动作;单缸作用的注射油缸中心轴线与螺杆同轴共线,施力与受力共线,且避免了传统双缸作用不同步的问题,可有效避免螺杆在高速高压射胶时的断裂风险。

螺杆组一25a和螺杆组二25b的射胶动作是分别由注射油缸一6a和注射油缸二6b的单缸无杆腔推力实现的,相比传统的双缸有杆腔射胶,单缸结构紧凑小巧,射胶活塞杆可以做到较大直径,有利于射胶时减少有杆腔的回油量,油液发热少,易于实现快速射胶,可配用较小通径的油阀,降低成本。

如图4/5所示,两套注射油缸组6前端设置了用以集中安装密封件的前盖法兰一642a和前盖法兰二642b。设置前盖法兰便于单独对注射油缸进行拆换维修,减少油液污染,保持车间清洁。

另外,本发明也可用作单色机,即螺杆组一25a和螺杆组二25b塑化注射同材同色的胶料,以实现大胶量注射生产,设备不闲置,有利于客户实现最大盈利。

综上所述,本发明如说明书及图示内容,制成实际样品且经多次使用测试,从测试效果看,证明该发明能达到预期目的,实用性毋庸置疑。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来方便说明该发明的内容,并非对其作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公知常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及相似特征的范畴,利用该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改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