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制预复位防撞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70798发布日期:2020-04-29 00:4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制预复位防撞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强制预复位防撞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有些制品为了结构的需要,模具在合模的时候,斜导柱插入移动座的孔内,使移动座复位,组成成型腔,便于后续向成型腔内注塑原料,若此时移动座未能及时复位,斜导柱就会撞上移动座,轻则斜导柱撞断,重则移动座撞坏,使得模具无法正常使用,且成型后还需要进行脱模,工作效率低,为此,我们推出一种强制预复位防撞模具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制预复位防撞模具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强制预复位防撞模具结构,包括底座和上模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凹槽内设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包括左右对称设置于底座上端凹槽内的移动座,左右两组所述移动座之间连接有弹簧,左右两组所述移动座的上端内侧均设有成型腔凹槽,两组所述成型腔凹槽组合为成型腔,所述上模座下端的凸起平台两侧设有斜导柱,所述上模座的下端两侧设有复位杆,所述移动座的上端外侧设有用于插入复位杆的倾斜开口槽,所述移动座的上端还设有用于插入斜导柱的斜孔。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端凹槽内设有横向滑轨,所述移动座底部的滑槽滑接于横向滑轨。

优选的,所述弹簧的两端对应插入至左右两组所述移动座内侧的定位圆孔内。

优选的,所述上模座两侧的滑接凸起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滑接于支架内侧壁上的竖直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下端两侧连接于底座的上端,且支架顶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输出端的活塞杆贯穿支撑板并连接于上模座的上端中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两组移动座顺着横向滑轨向其两端移动,直至移动座与底座的上端凹槽侧壁接触,使得倾斜开口槽刚好位于复位杆的正下方;

液压缸输出端的活塞杆伸出,使得上模座向下移动,此时由于上模座两侧的滑接凸起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滚轮、滚轮滑接于支架内侧壁上的竖直滑槽内,这样确保上模座下移过程中不会出现水平方向上的偏差,有利于复位杆准确插入至倾斜开口槽;

上模座持续向下移动,复位杆的下端与倾斜开口槽刚好接触,随后复位杆的下端进入倾斜开口槽,由于复位杆的下端抵住倾斜开口槽内侧的倾斜面,这样在复位杆下移时,复位杆可推动移动座顺着横向滑轨向内侧移动;

复位杆推动移动座顺着横向滑轨持续向内侧移动的过程中,斜导柱的下端插入至斜孔,此时,上模座、复位杆和斜导柱整体下移,再在复位杆推动移动座顺着横向滑轨持续向内侧移动的情况下,直至斜导柱完全插入至斜孔,此时,两组移动座的内侧刚好接触,使得两组成型腔凹槽组合为成型腔,这样就完成了上模座和下模座的合模,使得上模座将成型腔进行密封;

在斜导柱插入至斜孔的过程中,复位杆持续推动移动座顺着横向滑轨向内侧移动,这样避免了斜导柱插入至斜孔时,产生的撞击使得斜导柱撞断,造成模具无法正常使用;

成型后,液压缸输出端的活塞杆回缩,使得上模座向上移动,复位杆的下端逐渐离开倾斜开口槽的同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两组移动座顺着横向滑轨向其两端移动,同时,斜导柱的下端也逐渐离开斜孔,直至斜导柱率先离开斜孔,随后复位杆也离开倾斜开口槽,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两组移动座顺着横向滑轨向其两端移动,移动座与底座的上端凹槽侧壁接触,这样,两组移动座分开后,成型件也脱离了成型腔,完成了脱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初始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上模座与下模座合模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两组移动座、弹簧和横向滑轨的连接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架、3支撑板、4液压缸、5活塞杆、6上模座、7凸起平台、8竖直滑槽、9滚轮、10滑接凸起、11复位杆、12斜导柱、13移动座、14倾斜开口槽、15横向滑轨、16弹簧、17斜孔、18成型腔、19成型腔凹槽、20滑槽、21定位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强制预复位防撞模具结构,包括底座1和上模座6,所述底座1的上端凹槽内设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包括左右对称设置于底座1上端凹槽内的移动座13,左右两组所述移动座13之间连接有弹簧16,左右两组所述移动座13的上端内侧均设有成型腔凹槽19,两组所述成型腔凹槽19组合为成型腔18,所述上模座6下端的凸起平台7两侧设有斜导柱12,所述上模座6的下端两侧设有复位杆11,所述移动座13的上端外侧设有用于插入复位杆11的倾斜开口槽14,所述移动座13的上端还设有用于插入斜导柱12的斜孔17。

具体的,所述底座1上端凹槽内设有横向滑轨15,所述移动座13底部的滑槽20滑接于横向滑轨15。

具体的,所述弹簧16的两端对应插入至左右两组所述移动座13内侧的定位圆孔21内。

具体的,所述上模座6两侧的滑接凸起10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滚轮9,所述滚轮9滑接于支架2内侧壁上的竖直滑槽8内。

具体的,所述支架2的下端两侧连接于底座1的上端,且支架2顶部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顶部设有液压缸4,所述液压缸4输出端的活塞杆5贯穿支撑板3并连接于上模座6的上端中部。

具体的,使用时,在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下,使得两组移动座13顺着横向滑轨15向其两端移动,直至移动座13与底座1的上端凹槽侧壁接触,使得倾斜开口槽14刚好位于复位杆11的正下方;

液压缸4输出端的活塞杆5伸出,使得上模座6向下移动,此时由于上模座6两侧的滑接凸起10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滚轮9、滚轮9滑接于支架2内侧壁上的竖直滑槽8内,这样确保上模座6下移过程中不会出现水平方向上的偏差,有利于复位杆11准确插入至倾斜开口槽14;

上模座6持续向下移动,复位杆11的下端与倾斜开口槽14刚好接触,随后复位杆11的下端进入倾斜开口槽14,由于复位杆11的下端抵住倾斜开口槽14内侧的倾斜面,这样在复位杆11下移时,复位杆11可推动移动座13顺着横向滑轨15向内侧移动;

复位杆11推动移动座13顺着横向滑轨15持续向内侧移动的过程中,斜导柱12的下端插入至斜孔17,此时,上模座6、复位杆11和斜导柱12整体下移,再在复位杆11推动移动座13顺着横向滑轨15持续向内侧移动的情况下,直至斜导柱12完全插入至斜孔17,此时,两组移动座13的内侧刚好接触,使得两组成型腔凹槽19组合为成型腔18,这样就完成了上模座6和下模座的合模,使得上模座6将成型腔18进行密封;

在斜导柱12插入至斜孔17的过程中,复位杆11持续推动移动座13顺着横向滑轨15向内侧移动,这样避免了斜导柱12插入至斜孔17时,产生的撞击使得斜导柱12撞断,造成模具无法正常使用;

成型后,液压缸4输出端的活塞杆5回缩,使得上模座6向上移动,复位杆11的下端逐渐离开倾斜开口槽14的同时,在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下,使得两组移动座13顺着横向滑轨15向其两端移动,同时,斜导柱12的下端也逐渐离开斜孔17,直至斜导柱12率先离开斜孔17,随后复位杆11也离开倾斜开口槽14,在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下,使得两组移动座13顺着横向滑轨15向其两端移动,移动座13与底座1的上端凹槽侧壁接触,这样,两组移动座13分开后,成型件也脱离了成型腔18,完成了脱模。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