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面滑块抽芯整体出模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9412发布日期:2020-02-11 10:31阅读:9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面滑块抽芯整体出模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三面滑块抽芯整体出模模具。



背景技术:

塑料制品侧壁带有通孔、凹槽或凸台时,塑料制品不能直接从模具内脱出,必须将成型孔、凹槽及凸台的成型零件做成活动的,称为活动型芯(抽芯),完成活动型抽出和复位的机构叫做抽芯机构。

对于具有侧凹、并且侧凹的侧壁上还具有凹槽结构的塑料产品,倒扣与模具的模芯卡合,制品很难直接从模具内脱模。对于这种情况,往往需要设计特别的机构,先使模芯与倒扣分离,再将制品从模具内顶出。在进行模具设计的时候,采用抽芯结构脱模,常规的设计方案有单面滑块抽芯和双面滑块抽芯。

现有的滑块抽芯机构针对性地应用于较小行程深度(一般限于十余毫米以内)的倒扣胶位,其可用行程十分有限。对于某些具有长行程(可长达200毫米以上)的倒扣孔的成型需要,现有的滑块抽芯机构难以满足,使注塑产品的设计与应用严重受限。

当产品大面积出模时,由于压铸模具产品包紧力大,容易出现产品粘滑块导致产品脱模时产生变形或无法正常出模,常规脱模方式将会使产品表面有分型线和表面拉伤等不良状况,这样影响产品整体的外观质量。由于产品内腔面积非常大,左右两侧又都有倒扣结构,需要三面滑块抽芯才能实现。现有的技术缺点就是产品难以脱模,内滑块容易拉伤产品表面,不良率偏高。

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三面滑块抽芯整体出模模具,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面滑块抽芯整体出模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面滑块抽芯整体出模模具,包括后模底板、顶针底板、顶针面板、后模b板、前模a板、水口板和前模底板,所述后模b板和前模a板配合连接,后模b板的外侧依次设置有顶针面板、顶针底板、后模底板和后模隔热板,前模a板的外侧依次设置有水口板、前模底板和前模隔热板;

所述顶针面板上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内侧设置有型腔主镶件,型腔主镶件和连接块之间设置有推板,连接块上通过油缸固定板和推出结构支撑块安装固定有滑块油缸,所述滑块油缸用于推动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移动;所述顶针面板由其四角设置的顶针板油缸推动移动;所述后模b板上分别装配有滑块a和滑块b,所述前模a板上安装有与滑块a和滑块b相配合的斜导柱,且在开模时,所述斜导柱带动滑块a和滑块b分别向两侧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之间装配有顶针、复位杆以及复位弹簧,顶针面板和连接块之间还设置有顶针板导柱和顶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模b板的侧面还安装有用于限制滑块a和滑块b移动行程的滑块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模b板和前模a板上可拆卸安装固定有起吊架,与所述起吊架相对的另一侧后模b板和前模a板上安装有模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模底板和后模b板之间还设置有方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模a板上还装配有用于在合模时起导向定位作用的导向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口板上还设置有热流道,水口板的侧面还设置有与热流道连接的热流道线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模b板和前模a板的内侧还分别对应设置有四组精定位,四组所述精定位分别为第一精定位、第二精定位、第三精定位和第四精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三面滑块抽芯整体出模模具,采用三面滑块更加有效的提高了产品脱模效果,解决具有较大面积的内腔面脱模难题,有效的改善了产品表面缺陷,外观更加美观,提高合格率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b-b向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模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模a板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块a和滑块b抽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块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起吊架,2-滑块油缸,3-后模隔热板,4-后模底板,5-顶针底板,6-顶针面板,7-方铁,8-顶针板油缸,9-后模b板,10-滑块挡板,11-滑块b,12-前模a板,13-水口板,14-前模底板,15-前模隔热板,16-热流道,17-定位环,18-斜导柱,19-滑块a,20-模脚,21-热流道线盒,22-第一精定位,23-第二精定位,24-第三精定位,25-第四精定位,26-油缸固定板,27-顶针板导柱,28-顶杆,29-推出结构支撑块,30-连接块,31-推板,32-型腔主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三面滑块抽芯整体出模模具,包括后模底板4、顶针底板5、顶针面板6、后模b板9、前模a板12、水口板13和前模底板14,所述后模b板9和前模a板12配合连接,后模b板9的外侧依次设置有顶针面板6、顶针底板5、后模底板4和后模隔热板3,前模a板12的外侧依次设置有水口板13、前模底板14和前模隔热板15。

所述顶针面板6上固定有连接块30,连接块30的内侧设置有型腔主镶件32,型腔主镶件32和连接块30之间设置有推板31,连接块30上通过油缸固定板26和推出结构支撑块29安装固定有滑块油缸2;在脱模的第三阶段,顶针面板6顶出带动推出结构支撑块29移动,进而将型腔主镶件32和产品一起托出。

所述顶针面板6由其四角设置的顶针板油缸8推动移动,所述顶针底板5和顶针面板6之间装配有顶针、复位杆以及复位弹簧,顶针面板6和连接块30之间还设置有顶针板导柱27和顶杆28,当注塑机顶杆28向前顶出时,推动顶针底板5运动,此时复位弹簧压缩,顶针在顶针底板5和顶针面板6的推动下,向前运动,进而顶出产品。

所述后模b板9上分别装配有滑块a19和滑块b11,所述前模a板12上安装有与滑块a19和滑块b11相配合的斜导柱18,当开模的时候,斜导柱18带动滑块a19和滑块b11分别向两侧移动,所述后模b板9的侧面还安装有用于限制滑块a19和滑块b11移动行程的滑块挡板10。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进一步的,所述后模b板9和前模a板12上可拆卸安装固定有起吊架1,因为模具此表面没有合适直接安装吊环的位置,因此采用该起吊架1结构,可以在起吊模具的时候起到很好的平衡性;与所述起吊架1相对的另一侧后模b板9和前模a板12上安装有模脚20,并且在模脚20一边设计了水路口,这样可以连接多个水路软管,可以更加方便连接水管,还具有分布水管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后模底板4和后模b板9之间还设置有方铁7。

进一步的,所述前模a板12上还装配有用于在合模时起导向定位作用的导向柱。

进一步的,所述水口板13上还设置有热流道16,水口板13的侧面还设置有与热流道16连接的热流道线盒21;所述前模隔热板15上还安装有定位环17。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后模b板9和前模a板12的内侧还分别对应设置有四组精定位,四组所述精定位分别为第一精定位22、第二精定位23、第三精定位24和第四精定位25,精定位结构的作用是为了合模的时候,能够更加精准的让前后模高精度配合;主要原因是模具体积比较大,如果仅仅依靠导向柱定位远远不够。

本实用新型的开模顺序和原理如下:

1)第一阶段:后模b板9和前模a板12分离,四个斜导柱18后退的过程中,同步带动左右两侧的滑块a19和滑块b11分别向两边脱模,此时产品两个侧面脱模完成。

2)第二阶段:左右两侧的滑块a19和滑块b11抽芯之后,四个顶针板油缸8开始运动,此时顶针底板5和顶针面板6带动连接块30一起向上运动,整体顶出;

3)第三阶段:整体顶出之后,滑块油缸2、油缸固定板26、顶针底板5、顶针面板6、推出结构支撑块29、连接块30、推板31和型腔主镶件32一起与后模b板9分离;然后,滑块油缸2开始运动,推动顶针底板5和顶针面板6向前移动,因此也带动了四个顶杆28向前运动,顶杆28作用在推板31上,然后推板31开始前进,这样可以使产品从型腔主镶件32中脱模。

该三面滑块抽芯整体出模模具,适用于产品比较大、内腔面比较深(可达到213mm)的情况,在保证外观面不拉伤的情况下,可进行有效的脱模;采用三面滑块更加有效的提高了产品脱模效果,解决具有较大面积的内腔面脱模难题,有效的改善了产品表面缺陷,外观更加美观,提高合格率和生产效率。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