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成型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4356发布日期:2020-05-26 18:15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C型成型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塑性复合材料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c型成型模。



背景技术:

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以往产品加热后,采取人工用普通工具进行手工敲打成型的形式,存在着手工成型效率慢、成型不到位,产品壁厚不均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型成型模,解决了手工成型效率慢、成型不到位,产品壁厚不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c型成型模,包括下模体、上模体、拉伸弹簧、上压板、两个侧压板、多个加热管及多个热电偶;所述上压板与下模体上下对应设置,所述两个侧压板分别设置在上压板的左右两侧,且两个侧压板均与上模体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上压板和两个侧压板罩设在下模体上并与下模体之间形成型压腔,上压板与上模体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上压板两端上下移动时带动两个侧压板绕转轴转动,所述下模体和两个侧压板上均开设有多个加热管孔,每个所述加热管孔内均安装有一个加热管,所述多个热电偶分别放置在下模体上端外表面设有的热电偶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以往产品加热后人工用普通工具进行手工敲打成型的麻烦,解决了手工成型效率慢、成型不到位,产品壁厚不均的情况;且便捷的成型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模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模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分模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合模状态示意图;

其中:1-下模板;2-下模体;3-上模板;4-上模体;5-侧压板;6-加热管;7-热电偶;8-拉伸弹簧;9-上压板;10-料厚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c型成型模,包括下模体2、上模体4、拉伸弹簧8、上压板9、两个侧压板5、多个加热管6及多个热电偶7;所述上压板9与下模体2上下对应设置,所述两个侧压板5分别设置在上压板9的左右两侧,且两个侧压板5均与上模体4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上压板9和两个侧压板5罩设在下模体2上并与下模体2之间形成c型压腔,零件材料放置在c型压腔内,上压板9与上模体4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8,上压板9两端上下移动时带动两个侧压板5绕转轴转动,所述下模体2和两个侧压板5上靠近零件材料处均开设有多个加热管孔,每个所述加热管孔内均安装有一个加热管6,所述多个热电偶7分别放置在下模体2上端外表面设有的热电偶孔内。

所述上压板9两端为外凸弧形,所述两个侧压板5内侧端均设有内凹弧形,所述上压板9两端的外凸弧形匹配插入对应侧压板5的内凹弧形内并通过外凸弧形的上下移动可拨动内凹弧形转动。

所述上模体4下端中部开设有通槽,上模体4的通槽和下模体2上下相对设置,所述拉伸弹簧8设置在上模体4的通槽内,拉伸弹簧8上端与上模体4固定连接,拉伸弹簧8下端与上压板9上端固定连接。

如图1~图5所示,所述c型成型模还包括上模板3及下模板1;所述上模体4顶面与上模板3贴合连接,所述下模体2底面与下模板1贴合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c型成型模还包括料厚垫片10,所述下模板1的顶面和左右两侧面上端均固定贴覆有料厚垫片10。

拉伸弹簧8采用抗拉抗疲劳的材料,

下模体2、上模体4、拉伸弹簧8、上压板9、上模板3、下模板1、料厚垫片10和两个侧压板5均全部使用高强度45#钢进行制造。

工作原理:将下模体2和上模体4分别通过下模板1和上模板3安装在压床上,零件材料放置在下模板1后,压床下压,带动上模体4和上压板9下移,上压板9压动两个侧压板5绕着转轴向下模体2转动,并逐渐形成c型压腔,如图5所示,上压板9和两个侧压板5压在零件材料,零件材料挤压成型,零件材料受力均匀,

成型后,压床带动上模体4和两个侧压板5上移,两个侧压板5在上压板9的作用下向外翻转,如图4所示,然后,在拉伸弹簧8作用下拉动上压板9脱离成型件。

组装调试后进行200次挤压试验,以此保证工装的精度公差要求,同时提高工装的使用寿命。上模板3、下模板1及上模体4、下模体2均采用可拆卸螺丝进行固定连接,能够实现自由调整自由拆卸的目的。其中下模板1组件外形设计时特意在工装两侧进行加长处理,在使用前用压板在两侧加长部分进行装夹固定,防止工装上下合模时出现工装位移的风险。工装成型方式采用上下合模方法,通过双向滑动装置进行位置调节,首先将成型模具与压床定位连接,控制压床按键使上模体4上升下降挤压成型。挤压的同时配合拉伸弹簧8对上模体4进行上下调节挤压,避免产品因一次成型导致最终和工装表面不贴合产生的变形,扭曲。为了更加保证产品受热均匀性,特在工装底部增加加热管6,加热管6的均匀分布能够保证产品在成型过程中受热均匀,避免出现产品内部分层变形的问题。此套c型成型加热工装经过试验,能够保证产品成型过程中温度、质量的控制。提便捷的成型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加工成本。

c型成型模最大成型压力可达到15mpa;最高使用温度可达到450℃;模具表面粗糙度ra0.8,其余不大于ra6.3;模具在成型压力和温度作用下,最大变形达到制件外形公差的1/3;材料满足模具使用温度要求,且模具重量尽量轻,模具材料和产品零件材料间的热膨胀系数匹配,考虑缩比进行补偿;对复合材料成型过程提供了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高,节约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c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体(2)、上模体(4)、拉伸弹簧(8)、上压板(9)、两个侧压板(5)、多个加热管(6)及多个热电偶(7);所述上压板(9)与下模体(2)上下对应设置,所述两个侧压板(5)分别设置在上压板(9)的左右两侧,且两个侧压板(5)均与上模体(4)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上压板(9)和两个侧压板(5)罩设在下模体(2)上并与下模体(2)之间形成c型压腔,上压板(9)与上模体(4)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8),上压板(9)两端上下移动时带动两个侧压板(5)绕转轴转动,所述下模体(2)和两个侧压板(5)上均开设有多个加热管孔,每个所述加热管孔内均安装有一个加热管(6),所述多个热电偶(7)分别放置在下模体(2)上端外表面设有的热电偶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9)两端为外凸弧形,所述两个侧压板(5)内侧端均设有内凹弧形,所述上压板(9)两端的外凸弧形匹配插入对应侧压板(5)的内凹弧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4)下端中部开设有通槽,上模体(4)的通槽和下模体(2)上下相对设置,所述拉伸弹簧(8)设置在上模体(4)的通槽内,拉伸弹簧(8)上端与上模体(4)固定连接,拉伸弹簧(8)下端与上压板(9)上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成型模还包括上模板(3)及下模板(1);所述上模体(4)顶面与上模板(3)贴合连接,所述下模体(2)底面与下模板(1)贴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c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成型模还包括料厚垫片(10),所述下模板(1)的顶面和左右两侧面上端均固定贴覆有料厚垫片(10)。


技术总结
C型成型模,属于热塑性复合材料制造。它解决了手工成型效率慢、成型不到位,产品壁厚不均的问题。所述两个侧压板分别设置在上压板的左右两侧,且两个侧压板均与上模体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上压板和两个侧压板罩设在下模体上并与下模体之间形成型压腔,上压板与上模体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上压板两端上下移动时带动两个侧压板绕转轴转动,所述下模体和两个侧压板上均开设有多个加热管孔,每个所述加热管孔内均安装有一个加热管,所述多个热电偶分别放置在下模体上端外表面设有的热电偶孔内。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手工成型效率慢、成型不到位,产品壁厚不均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付俊成;吴刚;代立东;吴喜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正朗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5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