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杆二次顶出抽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3658发布日期:2020-05-20 03:06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摆杆二次顶出抽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抽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摆杆二次顶出抽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注塑技术的发展,现有注塑手段已能够实现在一套模具内经一次注塑成型较为复杂的产品,该类产品内侧整圈都是倒扣,且产品扣位量较大,无法采用强脱抽芯,但是产品又允许存在一定变形量。受产品特征形状影响,该类产品在脱模时,不仅需要内抽,还需要侧抽,才能完成抽芯脱模工作;而现有成型这类产品的注塑模具若采用正常的斜顶内抽机构和侧抽机构设计来脱模,斜顶杆与侧抽机构可能会因为两者工作相互干涉而无法设计,或者即使能够设计,但导致模具的结构变得比较复杂,使得产品抽芯脱模较为困难,或者出现无法脱模的现象。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摆杆二次顶出抽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摆杆二次顶出抽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安装的b板、2个方铁和底板,所述b板上设置有模仁安装槽,所述模仁安装槽内安装有后模仁,所述2个方铁用于放置顶出系统,所述底板用于安装所述2个方铁;

所述后模仁上设置有内抽安装槽,所述内抽安装槽内安装有内抽底座;所述内抽底座上安装有内模仁,所述内模仁与后模仁用于成型产品,所述内模仁的侧边上设置有若干个镶件导槽,每个所述镶件导槽内安装有内抽镶件,通过所述内抽镶件完成产品的内抽操作;

所述顶出系统包括承载机构和摆杆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可活动安装于所述2个方铁之间,用于承载摆杆机构,以及带动摆杆机构和b板运动;所述摆杆机构安装于所述承载机构,通过摆杆机构完成将产品扣位顶出内模仁的抽芯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b板上还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于所述后模仁上方可活动安装于所述模仁安装槽内,用于完成产品与后模仁的分离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内模仁的顶部还设有一个成型安装槽,所述成型安装槽内安装有成型镶件,用于成型产品的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镶件导槽的数量为2个,对应的,所述内抽镶件的数量为2个。

进一步地,所述摆杆机构包括若干个摆杆,以及与所述若干个摆杆数量相匹配的摆杆座;所述承载机构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摆杆座数量相匹配的摆杆安装槽,每个所述摆杆安装槽内安装有所述摆杆座,每个所述摆杆座上通过两个固定件固定安装有所述摆杆;所述后模仁对应每个所述摆杆的位置上设置有摆杆斜槽,每个所述摆杆还可活动安装于所述摆杆斜槽内,且每个所述摆杆均设有斜面,使得摆杆在摆杆斜槽的作用下能够做横向运动,完成将扣位顶出内模仁的抽芯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摆杆的数量为8个,对应的,所述摆杆座的数量为8个。

进一步地,所述摆杆安装槽的数量为8个。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销钉。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次顶出抽芯的设计,将斜顶杆转换成摆杆机构,实现脱模过程中内抽与侧抽互不干扰,有效避免产品无法脱模的现象,确保产品能够顺利脱模,保障了产品的正常生产;

2、优选方案中复位拉杆的应用,使得整个结构能够通过油缸带动实现自动化复位,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可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剖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掉b板、方铁和产品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去掉b板、推板、后模仁、内模仁和产品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后模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模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摆杆和摆杆座部分的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摆杆91二次顶出抽芯结构,所述摆杆91二次顶出抽芯结构应用于注塑机,通过二次顶出实现内侧整圈都是倒扣且扣位量较大的产品6的抽芯脱模工作。本实用新型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安装的b板1、2个方铁2和底板3,所述b板1上设置有模仁安装槽,所述模仁安装槽内安装有后模仁4,所述2个方铁2用于放置顶出系统,所述底板3用于安装所述2个方铁2;

所述后模仁4上设置有内抽安装槽41,所述内抽安装槽41内固定安装有内抽底座42;所述内抽底座42上安装有内模仁5,所述内模仁5与后模仁4用于成型产品6,所述内模仁5的侧边上设置有2个镶件导槽51,每个所述镶件导槽51内安装有内抽镶件7,通过所述内抽镶件7完成产品6的内抽操作,所述内模仁5的顶部还设有一个成型安装槽52,所述成型安装槽52内安装有成型镶件53,用于成型产品6的特征;

所述b板1上还设置有推板11,所述推板11于所述后模仁4上方可活动安装于所述模仁安装槽内,用于完成产品6与后模仁4的分离操作;

所述顶出系统包括承载机构8和摆杆机构9,所述承载机构8可活动安装于所述2个方铁2之间,应用时,所述承载机构8外接有油缸,用于承载摆杆机构9,以及带动摆杆机构9和b板1运动;所述摆杆机构9固定安装于所述承载机构8,通过摆杆机构9完成将产品6扣位顶出内模仁5的抽芯操作。

其中,通过油缸提供驱动力在本技术领域属于常用技术手段,且油缸的具体结构、安装位置以及如何与承载机构8连接对本技术方案作出的技术改进无实质性促进作用,其不涉及本技术方案的设计要点,不属于技术改进点,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油缸的具体结构、安装位置以及如何与承载机构8连接部分的说明也能理解本技术方案,因此,未在说明书中对油缸的具体结构、安装位置以及如何与承载机构8连接作详细描述,亦未在附图中对油缸的具体结构、安装位置以及如何与承载机构8连接作展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机构8包括第一顶针板81、第二顶针板82、第三顶针板83、第一复位拉杆84、第二复位拉杆85、4根导向杆86和2根推杆87;所述第一顶针板81包括第一顶针面板811和第一顶针底板812,所述第二顶针板82包括第二顶针面板821和第二顶针底板822;所述四根导向杆86于所述2个方铁2之间分别安装于所述底板3上,所述b板1、第一顶针面板811、第一顶针底板812、第二顶针面板821、第二顶针底板822和第三顶针板83从上至下依次安装于所述所述4根导向杆86上;所述后模仁4上分别设置有2个贯通的推杆87安装槽,所述2根推杆87的底部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顶针底板822上,所述2根推杆87的顶部分别依次穿出所述第二顶针面板821、第一顶针底板812、第一顶针面板811和b板1并插入在所述推杆87安装槽内,用于带动推板11向上运动,使得推板11完全将产品6从后模仁4上脱离,完成第二次顶出的操作;所述第一复位拉杆84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三顶针板83,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顶针底板822,通过第一复位拉杆84带动第二顶针底板822完成将推板11复位的操作;所述第二复位拉杆85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顶针底板822,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顶针面板821安装于所述第一顶针底板812,通过第二复位拉杆85带动第一顶针底板812完成将摆杆机构9、内模仁5和内抽镶件7复位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摆杆机构9包括8个摆杆91和8个摆杆座92;所述第一顶针面板811上分别设置有8个摆杆安装槽,每个所述摆杆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所述摆杆座92,每个所述摆杆座92上通过两个销钉93固定安装有所述摆杆91;所述后模仁4对应每个所述摆杆91的位置上设置有摆杆斜槽,每个所述摆杆91还可活动安装于所述摆杆91斜槽内,且每个所述摆杆91均设有斜面911,使得摆杆91在摆杆斜槽的作用下能够做横向运动,完成将扣位顶出内模仁5的抽芯操作。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

当产品6注塑完成时,模具被打开,油缸开始作用于第三顶针板83,带动第三顶针板83向上运动,使得整个顶出系统一起向上运动,进而摆杆91挤顶产品6向上运动,因内抽底座42固定在后模仁4上,此时内抽底座42保持不动,而内模仁5随顶出系统一起向上运动,在内模仁5的镶件导槽51作用下,内抽镶件7在向上运动的同时还做横向运动,完成内抽操作;当产品6被顶出到第一预设行程(即高于产品6围骨)时,产品6有向外变形的空间,此时,摆杆91的斜面911开始与后模仁4上的摆杆斜槽接触,使得摆杆91在向上运动的同时还做横向运动,进而完成将产品6扣位顶出内模仁5的操作,直至产品6扣位完全与内模仁5脱离后,第一次顶出抽芯操作完成;在油缸的作用下,第二顶针底板822继续向上运动,带动推杆87作相同方向的运动,使得推杆87推动推板11向上运动,进而使得产品6完全与后模仁4脱离,完成第二次顶出抽芯操作;此时,可取走产品6。

复位时,油缸作用于第三顶针板83,使得第一复位拉杆84通过第三顶针板83的带动将推板11复位,到达预设距离后,第二复位拉杆85开始作用于第一顶针底板812,进而带动摆杆91、内模仁5以及内抽镶件7复位,自动完成整个结构的复位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次顶出抽芯的设计,将斜顶杆转换成摆杆机构,实现脱模过程中内抽与侧抽互不干扰,有效避免产品无法脱模的现象,确保产品能够顺利脱模,保障了产品的正常生产;

2、优选方案中复位拉杆的应用,使得整个结构能够通过油缸带动实现自动化复位,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可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