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MC转子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9944发布日期:2020-08-11 21:57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BMC转子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bmc转子模具。



背景技术:

在常规bmc注塑过程中,由于bmc属于热固性塑料,在固化成型后,产品会与料头连接,需要在开模后进行去料头操作。并且,流道内的料头末端为物料的固液交接,在开模时,料头与产品一并取出,但是容易发生料头末端不完全取出的现象,致使流道内出现堵塞。

另外,转子产品对动平衡有较高要求,注塑进料必须均匀,现有的模具中,物料进入型腔多为一侧端点进入,到时进料不均匀,注塑出的转子产品的动平衡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bmc转子模具,可对转子产品进行注塑并实现模内切断料头的操作,并且在开模时将料头单独从流道内拉出,避免堵塞,同时改变现有的进料方式,提升转子产品的动平衡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bmc转子模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堆叠设置的顶板、上模脚、流道承板、流道板、隔热板、上模板、下模板、下模脚以及底板;所述上模脚与顶板和流道承板之间设置有上顶针底板和上顶针面板,所述下模脚与下模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下顶针底板和下顶针面板;还包括切刀、拉料杆、顶料柱头、司筒针以及镶套,所述切刀通过刀座与上顶针底板连接,所述切刀与顶料柱头的上下位置相对应,所述拉料杆贯穿顶料柱头和司筒针中心的通孔并且与底板连接,所述顶料柱头与切刀同轴设置并且顶料柱头的顶端伸入切刀的斜扩口料道内,形成环形进胶口,所述司筒针与下顶针面板连接并且司筒针的与顶料柱头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板内设置有上模仁,所述下模板内设置有下模仁,所述切刀通过t形槽结构与刀座连接,所述切刀的斜扩口料道的顶端与流道板内的流道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切刀底端在合模状态下与顶料柱头的顶端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顶料柱头为具有中心通孔的t形回转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顶料柱头的下部嵌入镶套的中心通孔的顶端,所述司筒针的上部嵌入镶套的中心通孔内,所述顶料柱头的上部直径大于镶套的外径,所述镶套位于下模仁内部并且与下模仁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拉料杆顶端伸入切刀的斜扩口料道的部位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拉料杆同心并且沿拉料杆的长度方向呈等距阵列状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拉料杆的外径与顶料柱头和司筒针中心的通孔内径呈过渡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bmc转子模具,通过切刀与顶料柱头的配合使用,可对转子产品进行注塑并实现模内切断料头的操作,并且具有环形凹槽的拉料杆在开模时可将料头单独从流道内拉出,避免流道内发生堵塞现象,同时改变现有的进料方式,拉料杆伸入斜扩口料道,形成环形进胶口,从而实现均匀进料,有利于提升转子产品的动平衡性能;另外,隔热板的温度阻隔以及切刀的移动均可减少料头的体积,从而节约原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bmc转子模具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bmc转子模具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bmc转子模具的部分结构三维立体剖视图。

图中:1、顶板;2、上模脚;3、流道承板;4、流道板;5、隔热板;6、上模板;7、下模板;8、下模脚;9、底板;10、上顶针底板;11、上顶针面板;12、下顶针底板;13、下顶针面板;14、上模仁;15、下模仁;16、切刀;17、刀座;18、拉料杆;19、顶料柱头;20、司筒针;21、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至图3,一种bmc转子模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堆叠设置的顶板1、上模脚2、流道承板3、流道板4、隔热板5、上模板6、下模板7、下模脚8以及底板9;隔热板5用于起隔热作用,避免流道板4内的流道内出现物料固化现象,从而可减少料头的体积,节约原材料,所述上模脚2与顶板1和流道承板3之间设置有上顶针底板10和上顶针面板11,所述下模脚8与下模板7和底板9之间设置有下顶针底板12和下顶针面板13;还包括切刀16、拉料杆18、顶料柱头19、司筒针20以及镶套21,所述切刀16通过刀座17与上顶针底板10连接,刀座17用于推动切刀16移动,所述切刀16与顶料柱头19的上下位置相对应,所述拉料杆18贯穿顶料柱头19和司筒针20中心的通孔并且与底板9连接,所述顶料柱头19与切刀16同轴设置并且顶料柱头19的顶端伸入切刀16的斜扩口料道内,形成环形进胶口,使bmc物料呈环形的轮廓进入型腔内,从而保证均匀进料,所述司筒针20与下顶针面板13连接并且司筒针20的与顶料柱头19相接触,司筒针20贯穿下模板7和下模仁15,司筒针20用于推动顶料柱头19移动。

所述上模板6内设置有上模仁14,所述下模板7内设置有下模仁15,所述切刀16通过t形槽结构与刀座17连接,所述切刀16的斜扩口料道的顶端与流道板4内的流道孔相连通,bmc物料从流道孔流入斜扩口料道,最终进入上模仁14和下模仁15内的型腔,固化成型转子产品。

所述切刀16底端在合模状态下与顶料柱头19的顶端面之间存在间隙,使切刀16在开模前可下降移动;所述顶料柱头19为具有中心通孔的t形回转体结构,顶料柱头19用于在开模时动作,从而切断料头与产品的连接处。

所述顶料柱头19的下部嵌入镶套21的中心通孔的顶端,所述司筒针20的上部嵌入镶套21的中心通孔内,所述顶料柱头19的上部直径大于镶套21的外径,所述镶套21位于下模仁15内部并且与下模仁15卡接,镶套21贯穿下模仁15,并且参与转子产品中部通孔的成型。

所述拉料杆18顶端伸入切刀16的斜扩口料道的部位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拉料杆18同心并且沿拉料杆18的长度方向呈等距阵列状设置,环形凹槽用于增大与固态料头的摩擦力,保证将料头从斜扩口料道内拽出。

所述拉料杆18的外径与顶料柱头19和司筒针20中心的通孔内径呈过渡配合,保证模具零部件的配合精度,避免在注塑时产生毛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合模后,开始进行注塑操作,bmc物料经注塑机挤入流道板4上的流道孔内,并沿流道孔流动,进入切刀16上的斜扩口料道顶端,进而流动至斜扩口料道底端,此时由于斜扩口料道中心有拉料杆18存在,为环形进料口,因此bmc料的进料轮廓呈环形,从而均匀地进入型腔内,实现回转体结构的转子产品注塑。

注塑完成后,首先注塑机驱动上顶针底板10和上顶针面板11向下移动,通过刀座17推动切刀16向下移动,直至切刀16与顶料柱头19相接触,用于缩小料头与产品连接处的厚度,从而便于模内切断料头,同时减小了料头的体积,有利于节省原材料。

随后,在bmc物料固化后,转子产品成型,注塑机驱动下顶针底板12和下顶针面板13向上移动,通过司筒针20向上推动顶料柱头19,顶料柱头19向上移动,推动切刀16一并移动,顶料柱头19上部外沿轮廓将位于环形进胶口处的转子产品与料头连接处切断,实现模内分离转子产品与料头。

继续开模,上模板6与下模板7分离,上模仁14与下模仁15同步分离,切刀16与拉料杆18产生相对运动,拉料杆18从切刀16的斜扩口料道内抽出,通过环形凹槽的拉拽作用,将斜扩口料道内的固态料头拽出,从而避免料道内料头堵塞。

完全开模后,可取出产品和拉料杆18上的料头。

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