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塑模具用切边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1045发布日期:2021-01-15 11:30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吹塑模具用切边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塑模具用切边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大尺寸的瓶状产品在吹塑完成后需要进行切边操作,传统的切边模具是在产品吹塑完成后进行机械加工,如此不仅增加切边工序,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只能依靠设备精度保证加工精度,如此就会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吹塑模具用切边模具,利用模具合模时对产品进行切边操作,模具的开模合模不仅可以保证产品的外形尺寸,而且不需要再在设备上进行定位加工,提高效率的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吹塑模具用切边模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吹塑模具用切边模具,包括主模、副模和背板;所述的主模和副模均设置为两半结构,相互之间对应,合成整体模具;所述的主模位于所述的背板上,与所述的背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副模位于所述的主模的一侧,与所述的背板固定连接;

所述的主模包括主模上段、主模中段和主模底段;所述的主模上段、主模中段和主模底段依次排列,均布置在所述的背板上,与所述的背板固定连接;

所述的副模包括上部副模、底部副模和切边组件,所述的上部副模和底部副模依次排列,同时位于所述的主模的一侧,对应所述的主模上段和主模底段,与所述的背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切边组件位于所述的上部副模和底部副模的一侧,与所述的背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切边组件包括第一底部切边组件、第二底部切边组件和上部切边组件;所述的第一底部切边组件位于所述的底部副模的一侧,与所述的背板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底部切边组件位于所述的底部副模的一侧,与所述的第一底部切边组件位于不同侧边,与所述的背板固定连接;所述的上部切边组件位于所述的上部副模的一侧,与所述的背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底部切边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导向套、第一拉杆导柱和第一底部切刀;所述的第一固定座位于所述的背板上,与所述的背板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导向套贯穿所述的背板;所述的第一拉杆导柱贯穿所述的第一导向套,延伸至所述的底部副模的一侧;所述的第一底部切刀位于所述的底部副模的下方,对应所述的底部副模,与所述的第一拉杆导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导向套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在所述的第一底部切刀的两侧,贯穿所述的背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底部切边组件包括气缸、气缸垫板、第二导向套、第二拉杆导柱和第二底部切刀;所述的气缸位于所述的背板的一侧,与所述的底部副模位于所述的背板的不同侧,与所述的气缸垫板固定连接;所述的气缸垫板位于所述的背板的一侧,与所述的背板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导向套贯穿所述的背板,对应所述的第二拉杆导柱,同时与所述的背板相配合;所述的第二拉杆导柱贯穿所述的背板和第二导向套,延伸至所述的底部副模的一侧;所述的第二底部切刀位于所述的第二拉杆导柱的一端,位于所述的底部副模的下方,对应所述的底部副模,与所述的第二拉杆导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导向套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在所述的第二底部切刀的两侧,贯穿所述的背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部切边组件包括切刀把手、上部切刀、上部导向套、上部气缸和上部拉杆导柱;所述的上部气缸位于所述的背板的一侧,与所述的背板固定连接;所述的上部导向套贯穿所述的背板,与所述的上部拉杆导柱相配合;所述的切刀把手位于所述的上部气缸的一侧,与所述的上部气缸相连接;所述的上部拉杆导柱贯穿所述的上部导向套,一端与所述的上部气缸固定连接,一端延伸至上部副模的一侧;所述的上部切刀位于所述的上部拉杆导柱的一端,与所述的上部拉杆导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部导向套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在所述的上部切刀的两侧,贯穿所述的背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吹塑模具用切边模具,通过将切边模具和吹塑模具设置在同一背板上,利用合模时的模具合并,对产品的侧边进行切边操作,同时通过气缸和上部气缸带动第二底部切刀和上部切刀进行操作,可以实现合模注塑的同时对已生产的产品进行切边,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左视图。

其中:1.主模、2.副模、3.背板、4.主模上段、5.主模中段、6.主模底段、7.上部副模、8.底部副模、9.切边组件、10.第一底部切边组件、11.第二底部切边组件、12.上部切边组件、13.第一固定座、14.第一导向套、15.第一拉杆导柱、16.第一底部切刀、17.气缸、18.气缸垫板、19.第二导向套、20.第二拉杆导柱、21.第二底部切刀、22.切刀把手、23.上部切刀、24.上部导向套、25.上部气缸、26.上部拉杆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吹塑模具用切边模具,包括主模1、副模2和背板3;所述的主模1和副模2均设置为两半结构,相互之间对应,合成整体模具;所述的主模1位于所述的背板3上,与所述的背板3固定连接;所述的副模2位于所述的主模1的一侧,与所述的背板3固定连接;

所述的主模1包括主模上段4、主模中段5和主模底段6;所述的主模上段4、主模中段5和主模底段6依次排列,均布置在所述的背板3上,与所述的背板3固定连接;

所述的副模2包括上部副模7、底部副模8和切边组件9,所述的上部副模7和底部副模8依次排列,同时位于所述的主模1的一侧,对应所述的主模上段4和主模底段6,与所述的背板3固定连接;所述的切边组件9位于所述的上部副模7和底部副模8的一侧,与所述的背板3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切边组件9包括第一底部切边组件10、第二底部切边组件11和上部切边组件12;所述的第一底部切边组件10位于所述的底部副模8的一侧,与所述的背板3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底部切边组件11位于所述的底部副模8的一侧,与所述的第一底部切边组件10位于不同侧边,与所述的背板3固定连接;所述的上部切边组件12位于所述的上部副模7的一侧,与所述的背板3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底部切边组件10包括第一固定座13、第一导向套14、第一拉杆导柱15和第一底部切刀16;所述的第一固定座13位于所述的背板3上,与所述的背板3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导向套贯穿所述的背板3;所述的第一拉杆导柱15贯穿所述的第一导向套14,延伸至所述的底部副模8的一侧;所述的第一底部切刀16位于所述的底部副模8的下方,对应所述的底部副模8,与所述的第一拉杆导柱15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导向套14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在所述的第一底部切刀16的两侧,贯穿所述的背板3。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底部切边组件11包括气缸17、气缸垫板18、第二导向套19、第二拉杆导柱20和第二底部切刀21;所述的气缸17位于所述的背板3的一侧,与所述的底部副模8位于所述的背板3的不同侧,与所述的气缸垫板18固定连接;所述的气缸垫板18位于所述的背板3的一侧,与所述的背板3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导向套19贯穿所述的背板3,对应所述的第二拉杆导柱,同时与所述的背板3相配合;所述的第二拉杆导柱20贯穿所述的背板3和第二导向套19,延伸至所述的底部副模8的一侧;所述的第二底部切刀21位于所述的第二拉杆导柱20的一端,位于所述的底部副模8的下方,对应所述的底部副模8,与所述的第二拉杆导柱20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导向套19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在所述的第二底部切刀21的两侧,贯穿所述的背板3。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部切边组件12包括切刀把手22、上部切刀23、上部导向套24、上部气缸25和上部拉杆导柱26;所述的上部气缸25位于所述的背板3的一侧,与所述的背板3固定连接;所述的上部导向套24贯穿所述的背板3,与所述的上部拉杆导柱26相配合;所述的切刀把手22位于所述的上部气缸25的一侧,与所述的上部气缸25相连接;所述的上部拉杆导柱26贯穿所述的上部导向套24,一端与所述的上部气缸25固定连接,一端延伸至上部副模7的一侧;所述的上部切刀23位于所述的上部拉杆导柱26的一端,与所述的上部拉杆导柱26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部导向套24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在所述的上部切刀23的两侧,贯穿所述的背板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