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72273发布日期:2020-09-11 21:2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弯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弯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过程中,常需要对导光条进行折弯后,再安装至汽车支架上。但目前,常通过操作人员将导光条送入加热箱加热后,再持握工具手动对导光条进行折弯,从而造成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较大,而且,人工手动对导光条进行折弯,常容出现折弯不到位而影响产品的质量,而造成不良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弯机,其可实现导光件的折弯,从而可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并可确保质量,降低不良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折弯机,包括用于供工件放置的承放装置、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并用于承托工件的承托装置、设置在支撑架上并位于承托装置一侧的折弯模具、用于罩设于折弯模具外的外罩、用于选择性地带动外罩朝着靠近或者远离折弯模具方向移动的平移装置、设置在外罩内的加热装置、以及设置在外罩上的冷却装置;所述折弯模具包括定模、用于与定模相配合的动模、用于选择性地驱动动模往靠近或者远离定模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可升降地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定位芯、用于带动定位芯升降的升降装置;所述定位芯位于定模的一侧,并设置有开口朝上并供工件嵌置的定位槽。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呈水平设置的第一丝杆、用于带动第一丝杆转动的第一动力部件、匹配地套接在第一丝杆上的第一丝杆螺母、可移动地安装在支撑架上并与第一丝杆螺母固定连接的第一导引座;所述第一导引座上设置有第一导引面,所述第一导引面从靠近承托装置的一端至远离承托装置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定位芯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导引面相匹配的第一配合倾斜面。

所述第一动力部件为第一电机,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该折弯机还包括导轨,所述外罩可移动地安装在导轨上;所述平移装置为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外罩连接。

所述动模可移动地安装在支撑架上;驱动装置包括呈水平设置的第二丝杆、用于带动第二丝杆转动的第二电机、匹配地套接在第二丝杆上的第二丝杆螺母;所述动模与第二丝杆螺母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架具有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分置于第二丝杆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中心轴线、第二导向杆的中心轴线均与第二丝杆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动模上设置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导向杆穿设于第一穿孔内,第二导向杆穿设于第二穿孔内。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外罩内的加热管。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头、用于带动冷却头升降的第二气缸。

所述承托装置包括承托座;所述承托座上设置有开口朝上并供工件嵌置的嵌置槽、以及与嵌置槽连通并贯穿承托座侧面的侧向口;该折弯机还包括侧向定位装置;所述侧向定位装置包括正对于侧向口的定位座、用于选择性地带动定位座朝着靠近或者远离承托座方向移动的第三气缸。

所述承放装置包括承放座,所述承放座上设置有开口朝上并供工件嵌置的限位槽。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折弯机,其可实现导光件的折弯,从而无需操作人员手动将导光条送入加热箱,也无需手动对导光条进行折弯,从而可减少操作人员的参与,以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可确保质量,降低不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向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省略外罩后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定位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冷却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承放装置;11、限位槽;20、支撑架;21、第一导引块;22、第二导引块;23、第一导向杆;24、第二导向杆;30、承托装置;31、嵌置槽;40、折弯模具;41、定模;42、动模;50、定位芯;51、定位槽;52、第一配合倾斜面;60、驱动装置;61、第二丝杆;62、第二电机;70、外罩;80、平移装置;90、加热装置;100、冷却装置;101、冷却头;102、第二气缸;103、通气通道;104、出气孔;110、升降装置;111、第一丝杆;112、第一动力部件;113、第一丝杆螺母;114、第一导引座;115、第一导引面;116、第一导引槽;117、第二导引槽;120、侧向定位装置;121、定位座;122、第三气缸;130、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7所示,一种折弯机,包括用于供工件放置的承放装置10、支撑架20、设置在支撑架20上并用于承托工件的承托装置30、设置在支撑架20上并位于承托装置30一侧的折弯模具40、用于罩设于折弯模具40外的外罩70、用于选择性地带动外罩70朝着靠近或者远离折弯模具40方向移动的平移装置80、设置在外罩70内的加热装置90、以及设置在外罩70上的冷却装置100;所述折弯模具40包括定模41、用于与定模41相配合的动模42、用于选择性地驱动动模42往靠近或者远离定模41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60、可升降地安装在支撑架20上的定位芯50、用于带动定位芯50升降的升降装置110;所述定位芯50位于定模41的一侧,并设置有开口朝上并供工件嵌置的定位槽51。

在使用时,导光件放置于承放装置10、承托装置30上,并通过利用升降装置110带动定位芯50上升,从而使得导光件可嵌置于定位槽51内,以利用定位芯50对导光件进一步定位,然后利用平移装置80带动外罩70朝着靠近折弯模具40方向移动,此时,加热装置90工作进行加热,导光件受热软化,之后,驱动装置60驱动动模42往靠近定模41方向移动,而与此同时,升降装置110带动定位芯50下降,动模42与定模41合模,软化的导光件可在动模42与定模41的作用下折弯到预定角度,然后利用冷却装置100起到冷却作用,而待冷却完成后,利用驱动装置60驱动动模42往远离定模41方向移动,便可将导光件取出,如此,便可实现导光件的折弯,从而无需操作人员手动将导光条送入加热箱,也无需手动对导光条进行折弯,从而可减少操作人员的参与,以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通过采用加热装置90、冷却装置100、以及折弯模具40的结合,可利用加热装置90先对导光件起到导热作用,然后利用折弯模具40对受热软化后的导光件折弯成型,再通过冷却装置100起到冷却作用,从而可确保导光件折弯到预定角度,以确保质量,降低不良率。

所述升降装置110包括呈水平设置的第一丝杆111、用于带动第一丝杆111转动的第一动力部件112、匹配地套接在第一丝杆111上的第一丝杆螺母113、可移动地安装在支撑架20上并与第一丝杆螺母113固定连接的第一导引座114;所述第一导引座114上设置有第一导引面115,所述第一导引面115从靠近承托装置30的一端至远离承托装置30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定位芯50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导引面115相匹配的第一配合倾斜面52。在使用时,第一动力部件112工作,带动第一丝杆111转动,从而可促使第一丝杆螺母113连同第一导引座114沿着水平方向移动,而此时,定位芯50在第一导引面115与第一配合倾斜面52的相互作用下升降。而通过将升降装置110采用上述结构,可提高定位芯50升降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动力部件112为第一电机,所述第一丝杆111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从而方便于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20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引块21和第二导引块22;所述第一导引座114的其中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引槽116,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引槽117;所述第一导引块21上设置有嵌置于第一导引槽116内的第一凸条,第二导引块22上设置有嵌置于第二导引槽117内的第二凸条,从而可使第一导引座114的移动更为平稳。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20还设置有穿设槽,所述定位芯50穿设于穿设槽内。

该折弯机还包括导轨130,所述外罩70可移动地安装在导轨130上;所述平移装置80为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外罩70连接。而通过将平移装置80采用第一气缸,可方便于安装。

所述动模42可移动地安装在支撑架20上;驱动装置60包括呈水平设置的第二丝杆61、用于带动第二丝杆61转动的第二电机62、匹配地套接在第二丝杆61上的第二丝杆螺母;所述动模42与第二丝杆螺母固定连接。而在使用时,第二电机62工作,可带动第二丝杆61转动,从而可促使第二丝杆螺母连同动模42移动。而通过将驱动装置60采用上述结构,可提高动模42移动的精确性。

所述支撑架20具有第一导向杆23和第二导向杆24,所述第一导向杆23、第二导向杆24分置于第二丝杆61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导向杆23的中心轴线、第二导向杆24的中心轴线均与第二丝杆61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动模42上设置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导向杆23穿设于第一穿孔内,第二导向杆24穿设于第二穿孔内,从而使得动模42的移动更为顺畅。具体的,所述定模41上设置有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所述第一导向杆23固定插装在第三穿孔内,所述第二导向杆24固定插装在第四穿孔内,从而方便于定模41与动模42安装对位。

所述加热装置90包括设置在外罩70内的加热管。具体的,所述外罩70包括背板、设置在背板上端的顶板、设置在背板下端的底板、两侧板;该两侧板分别设置在背板的两侧,且所述背板、顶板、底板、以及该两侧板围成一适于供折弯模具40容置的空腔;所述加热管位于空腔的顶端;该两侧板上均设置有供支撑架20穿设的过槽。而通过将外罩70采用上述结构,可在加热装置90加热时减少热量的流失,并可节省用材降低成本。

所述冷却装置100包括冷却头101、用于带动冷却头101升降的第二气缸102。具体的,所述冷却头101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104、以及与出气孔104连通的通气通道103;所述通气通道103用于与外界的送风装置连通。在使用时,可通过送风装置往通气通道103内送风,并经出气孔104朝向导光件吹出,从而可对导光件起到风冷的作用。优选的,所述冷却装置100还包括连接在冷却头101的顶压座,所述顶压座正对于承托装置30,而通过利用顶压座顶压于导光件上,以提高导光件定位的稳定性。

而在实际设计时,还可采用控制装置,以自动控制加热装置90的加热温度、冷却装置100的冷却温度及时间等,从而可实现智能控制,进一步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所述承托装置30包括承托座;所述承托座上设置有开口朝上并供工件嵌置的嵌置槽31、以及与嵌置槽31连通并贯穿承托座侧面的侧向口;该折弯机还包括侧向定位装置120;所述侧向定位装置120包括正对于侧向口的定位座121、用于选择性地带动定位座121朝着靠近或者远离承托座方向移动的第三气缸122。而在升降装置110带动定位芯50上升使得导光件嵌置于定位槽51内后,第三气缸122工作带动定位座121朝着靠近承托座方向移动,以利用定位座121从侧向顶紧导光件,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导光件定位的稳定性。

所述承放装置10包括承放座,所述承放座上设置有开口朝上并供工件嵌置的限位槽11,从而方便于工工件嵌置于限位槽11内,并可方便于加工制作。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