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双斜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80276发布日期:2020-12-15 08:20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模具的双斜顶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具的双斜顶机构。



背景技术:

模具的术语,有各种不一样的叫法,中国台湾、日本的一般叫母模和公模,中国香港的一般叫前模和后模,国内的一般叫定模和动模,其实母模与前模、定模相同,公模与后模、动模相同。

在现有技术中,斜顶镶件对应一个滑导座,两个斜顶镶件则对应两个滑导座。当注塑产品的一个倒扣结构需要两个斜顶镶件成型时,需要使用两个滑导座分别通过斜顶杆对两个斜顶镶件实现出模。即使两个斜顶镶件相邻,也需要两个滑导座,这样导致模具结构增大,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模具的双斜顶机构,仅仅通过一个滑导座能够实现第一斜顶镶件和第二斜顶镶件的联动出模,节省了模具空间,减少了模具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的双斜顶机构,所述模具包括后模固定板,架设在后模固定板上的后模板,与后模板开合配合的前模板,以及可升降地设置在后模板和后模固定板之间的顶针板,后模板上设有镶件滑腔,所述双斜顶机构包括:

斜顶镶件组件,斜顶镶件组件包括第一斜顶镶件和第二斜顶镶件,第一斜顶镶件沿第一斜顶方向滑动设置在镶件滑腔内,第二斜顶镶件沿第二斜顶方向滑动设置在镶件滑腔内,并且第二斜顶镶件与第一斜顶镶件滑动配合;

滑导座,滑导座包括固定座和滑动块,固定座与顶针板固定连接,滑动块滑动设置在固定座上;

第一斜顶约束组件,第一斜顶约束组件包括第一导滑块和第一斜顶杆,第一导滑块嵌设固定在后模板内并且具有倾斜贯通的第一导滑孔,第一斜顶杆滑动穿设于第一导滑孔内,第一斜顶杆的顶端与第一斜顶镶件连接,第一斜顶杆的底端与滑动块活动连接;

第二斜顶约束组件,第二斜顶约束组件包括第二导滑块和第二斜顶杆,第二导滑块嵌设固定在后模板内并且具有倾斜贯通的第二导滑孔,第二斜顶杆滑动穿设于第二导滑孔内,第二斜顶杆的顶端与第二斜顶镶件连接,第二斜顶杆的底端处于悬空状态;

将第一斜顶杆的轴向与模具开合方向的夹角记为α,将第二斜顶杆的轴向与模具开合方向的夹角记为β,将第一斜顶方向与模具开合方向的夹角记为γ,将第二斜顶方向与模具开合方向的夹角记为θ,则γ≥α,θ≥β,β>α。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沿垂直于模具开合方向的方向贯通的卡滑槽,卡滑槽的横截面与滑动块的横截面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卡滑槽的横截面与滑动块的横截面均呈倒t形。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通过紧固件与顶针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斜顶镶件底部设有半敞开的开口容置腔,开口容置腔的腔壁上设有卡滑斜槽,所述第二斜顶镶件的形状与开口容置腔的形状相适配,并且第二斜顶镶件设有与卡滑斜槽滑动配合的卡滑斜棱。

优选地,所述第二斜顶镶件朝向注塑产品的一侧具有成型凸起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斜顶杆的底端固定设有转动销,转动销转动穿设于滑动块。

优选地,所述滑动块上设有沿垂直于模具开合方向的方向贯通的转动配合孔,滑动块的顶部设有与转动配合孔连通的杆件穿设孔,所述转动销转动设置在转动配合孔内,所述第一斜顶杆的底端避空穿设在杆件穿设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滑块呈圆管状。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滑块呈圆管状。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的双斜顶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斜顶镶件朝向注塑产品的侧壁和第二斜顶镶件朝向注塑产品的侧壁共同构成该注塑产品的倒扣结构的成型面。当滑导座的固定座随顶针板同步上升h时,首先,由于第一斜顶杆的底端与滑动块活动连接并且滑动块滑动设置在固定座上,第一斜顶杆和固定座之间不会发生运动干涉,又由于第一导滑块与后模板是固定连接的,第一斜顶杆会沿着第一导滑孔的贯通方向轴向运动一段距离,从而致使第一斜顶镶件沿第一斜顶方向运动一段距离。与此同时,由于第二斜顶镶件与第一斜顶镶件滑动配合,第一斜顶镶件会带动第二斜顶镶件运动,又由于第二导滑块与后模板是固定连接的并且第二斜顶杆的底端处于悬空状态,在第二斜顶杆的约束下,第二斜顶镶件会沿第二斜顶方向运动一段距离,最终第二斜顶镶件和第一斜顶镶件会错开一段距离。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的双斜顶机构仅仅通过一个滑导座能够实现第一斜顶镶件和第二斜顶镶件的联动出模,节省了模具空间,减少了模具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的双斜顶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显示为第一斜顶杆和滑动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显示为模具的双斜顶机构的合模状态图;

图4显示为模具的双斜顶机构的开模状态图。

元件标号说明

1斜顶镶件组件

11第一斜顶镶件

111开口容置腔

112卡滑斜槽

12第二斜顶镶件

121卡滑斜棱

122成型凸起部

2滑导座

21固定座

22滑动块

23紧固件

3第一斜顶约束组件

31第一导滑块

32第一斜顶杆

33转动销

4第二斜顶约束组件

41第二导滑块

42第二斜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的双斜顶机构,上述模具包括后模固定板,架设在后模固定板上的后模板,与后模板开合配合的前模板,以及可升降地设置在后模板和后模固定板之间的顶针板,后模板上设有镶件滑腔,上述双斜顶机构包括:

斜顶镶件组件1,斜顶镶件组件1包括第一斜顶镶件11和第二斜顶镶件12,第一斜顶镶件11沿第一斜顶方向滑动设置在镶件滑腔内,第二斜顶镶件12沿第二斜顶方向滑动设置在镶件滑腔内,并且第二斜顶镶件12与第一斜顶镶件11滑动配合;

滑导座2,滑导座2包括固定座21和滑动块22,固定座21与顶针板固定连接,滑动块22滑动设置在固定座21上;

第一斜顶约束组件3,第一斜顶约束组件3包括第一导滑块31和第一斜顶杆32,第一导滑块31嵌设固定在后模板内并且具有倾斜贯通的第一导滑孔,第一斜顶杆32滑动穿设于第一导滑孔内,第一斜顶杆32的顶端与第一斜顶镶件11连接,第一斜顶杆32的底端与滑动块22活动连接;

第二斜顶约束组件4,第二斜顶约束组件4包括第二导滑块41和第二斜顶杆42,第二导滑块41嵌设固定在后模板内并且具有倾斜贯通的第二导滑孔,第二斜顶杆42滑动穿设于第二导滑孔内,第二斜顶杆42的顶端与第二斜顶镶件12连接,第二斜顶杆42的底端处于悬空状态;

将第一斜顶杆32的轴向与模具开合方向(模具开合方向为图3、图4的上下方向)的夹角记为α,将第二斜顶杆42的轴向与模具开合方向的夹角记为β,将第一斜顶方向与模具开合方向的夹角记为γ,将第二斜顶方向与模具开合方向的夹角记为θ,则γ≥α,θ≥β,β>α。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斜顶镶件11朝向注塑产品的侧壁和第二斜顶镶件12朝向注塑产品的侧壁共同构成该注塑产品的倒扣结构的成型面。如图3和图4所示,当滑导座2的固定座21随顶针板同步上升h时,首先,由于第一斜顶杆32的底端与滑动块22活动连接并且滑动块22滑动设置在固定座21上,第一斜顶杆32和固定座21之间不会发生运动干涉,又由于第一导滑块31与后模板是固定连接的,第一斜顶杆32会沿着第一导滑孔的贯通方向轴向运动一段距离,从而致使第一斜顶镶件11沿第一斜顶方向运动一段距离(即在图4中,第一斜顶镶件11一边向左,一边向上运动一段距离)。与此同时,由于第二斜顶镶件12与第一斜顶镶件11滑动配合,第一斜顶镶件11会带动第二斜顶镶件12运动,又由于第二导滑块41与后模板是固定连接的并且第二斜顶杆42的底端处于悬空状态,在第二斜顶杆42的约束下,第二斜顶镶件12会沿第二斜顶方向运动一段距离(即在图4中,第二斜顶镶件12一边向左,一边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最终第二斜顶镶件12和第一斜顶镶件11会错开一段距离(即在图4中,第二斜顶镶件12相对于斜顶镶件组件1一边向左、一边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的双斜顶机构仅仅通过一个滑导座2能够实现第一斜顶镶件11和第二斜顶镶件12的联动出模,节省了模具空间,减少了模具成本。

为了便于拆装上述滑动块22和固定座21,上述固定座21上设有沿垂直于模具开合方向的方向贯通的卡滑槽,卡滑槽的横截面与滑动块22的横截面相适配。

进一步的,上述卡滑槽的横截面与滑动块22的横截面均呈倒t形。

为了连接上述固定座21和顶针板,上述固定座21通过紧固件23与顶针板固定连接。

为了使上述第一斜顶镶件11朝向注塑产品的侧壁和第二斜顶镶件12朝向注塑产品的侧壁共同构成该注塑产品的倒扣结构的成型面,上述第一斜顶镶件11底部设有半敞开的开口容置腔111,开口容置腔111的腔壁上设有卡滑斜槽112,上述第二斜顶镶件12的形状与开口容置腔111的形状相适配,并且第二斜顶镶件12设有与卡滑斜槽112滑动配合的卡滑斜棱121。

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第二斜顶镶件12朝向注塑产品的一侧具有成型凸起部122。

如图2所示,为了实现上述第一斜顶杆32和滑动块22的转动连接,上述第一斜顶杆32的底端固定设有转动销33,转动销33转动穿设于滑动块22。

进一步的,上述滑动块22上设有沿垂直于模具开合方向的方向贯通的转动配合孔,滑动块22的顶部设有与转动配合孔连通的杆件穿设孔,上述转动销33转动设置在转动配合孔内,上述第一斜顶杆32的底端避空穿设在杆件穿设孔内。

为了便于制造上述第一导滑块31,上述第一导滑块31呈圆管状。

为了便于制造上述第二导滑块41,上述第二导滑块41呈圆管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的双斜顶机构仅仅通过一个滑导座能够实现第一斜顶镶件和第二斜顶镶件的联动出模,节省了模具空间,减少了模具成本。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