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熔接线位置的后蒙皮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7478发布日期:2021-06-01 23:2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熔接线位置的后蒙皮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熔接线位置的后蒙皮模具。



背景技术:

后蒙皮是汽车重要的外观零件,suv和mpv车型一般主要由后蒙皮上本体3和后蒙皮下本体组成。后蒙皮上本体3是通过注塑成型的,后蒙皮上本体3的模具整体的结构如图1中所示,该模具包括前模1和后模2,前模1和后模2之间有模具型腔18,其中,前模1中包括热流道板8和热流道9等,后模2中包括型芯板10、型芯固定框11、顶针板12和下底板13等,后模2上还设有用于开模的顶出机构,如油缸14、斜顶15、拉钩16等。

注塑的原理是使塑料成型材料达到可流动状态,通过施加压力使其经过进胶口从而充满模具型腔,冷却后得到所需制品。后模蒙皮上本体3的注塑的主要过程为:熔融的材料经过热流道9、进胶口6进入到模具型腔18,材料充满形成后蒙皮上本体3零件,经过通水冷却后,型芯板10跟随注塑机后退,油缸14驱动顶针板12带动斜顶15等将后蒙皮上本体3零件顶出,取出产品后,油缸14驱动顶针板12将斜顶15等复位,型芯板10跟随注塑机合模,继续下一个注塑周期。

现有的,后蒙皮上本体3与后蒙皮下本体一般通过卡扣及螺钉相互固定,因此后蒙皮上本体上3存在卡扣安装孔,此结构导致后蒙皮上本体3在注塑成型过程中会产生如下缺陷:

1、后蒙皮上本体模具在注塑时,如图2和图3中的模具的型芯部分(后模2)所示,胶料经过进胶口6流入模具型腔18,经过下端安装孔17时,两股料流在产品外观面处汇合,由于胶料汇合而形成熔接线,喷涂后外观可见,影响外观质量。

2、产品上形成熔接线,会延长注塑工艺调整时间,增加人力物力成本,影响生产效率。

3、如果将进胶口6放在产品上端,由于后蒙皮上本体3的上部为外观面,浇口修切后会影响产品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熔接线位置的后蒙皮模具,消除了产品外观面上的熔接线,提高了产品外观质量,有利于减少注塑时间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了材料使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熔接线位置的后蒙皮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和后模之间设有用于注塑成型后蒙皮上本体的模具型腔,所述模具型腔包括一体的外观部型腔和位于所述外观部型腔后侧的非外观部型腔,所述前模上设有用于注入熔融的注塑材料的热流道,所述后模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模具型腔连通的进胶口,所述进胶口设于所述非外观部型腔的后侧,所述热流道的出口通过所述进胶口与所述模具型腔连通,所述非外观部型腔内设有前后延伸的阻流机构,所述阻流机构的后端与所述进胶口连通,所述阻流机构的前端与所述外观部型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熔接线位置的后蒙皮模具还可以是:

所述阻流机构包括两块左右间隔设置的从所述后模上表面向上凸起的阻流板,所述阻流板前后延伸设置于所述非外观部型腔内,两块所述阻流板之间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外观部型腔和所述进胶口连通。

两块所述阻流板之间的间距为20mm至50mm。

两块所述阻流板的顶面与所述前模的下表面之间有间隙。

所述间隙为0.2mm。

所述后模的上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进胶口,每个所述进胶口的前侧均设有一个所述阻流机构,每个所述阻流机构的后端分别与位置对应的所述进胶口连通,每个所述阻流机构的前端均与所述外观部型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熔接线位置的后蒙皮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和后模之间设有用于注塑成型后蒙皮上本体的模具型腔,所述模具型腔包括一体的外观部型腔和位于所述外观部型腔后侧的非外观部型腔,所述前模上设有用于注入熔融的注塑材料的热流道,所述后模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模具型腔连通的进胶口,所述进胶口设于所述非外观部型腔的后侧,所述热流道的出口通过所述进胶口与所述注塑型腔连通,所述非外观部型腔内设有前后延伸的阻流机构,所述阻流机构的后端与所述进胶口连通,所述阻流机构的前端与所述外观部型腔连通。这样,外观部型腔用于成型后蒙皮上本体的外观面,非外观部型腔用于成型后蒙皮上本体的非外观面,非外观面上则设置了用于与后蒙皮下本体连接的安装孔,进胶口设置在产品的非外观部型腔的后侧,避免了产品成型后修减浇口而影响外观质量,进胶口的前端设置阻流机构,热流道流入的熔融的注塑材料(胶料)流入进胶口后,经过阻流机构直接流入外观部注塑型腔,然后再从外观部型腔流入非外观部型腔,经过产品的安装孔位置后,分离开的两股胶料汇合,由于两股胶料在非外观部型腔中汇合,从而将胶料汇合而形成熔接线控制在产品的非外观面上,提升了产品外观质量,减少了后期产品的打磨处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合格率。同时在进胶口的前端设置阻流机构,使胶料在阻流机构的内部流动,胶料经过阻流机构后,流动量大而且速度快,有利于减少注塑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另外,阻流机构设置在模具型腔内,取代了部分胶料的空间,相当于做了减胶处理,节约成本,并有利于零件的轻量化。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熔接线位置的后蒙皮模具具有以下优点:消除了产品外观面上的熔接线,提高了产品外观质量,有利于减少注塑时间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了材料使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后蒙皮上本体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后蒙皮上本体模具的后模的俯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图2中的进胶口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箭头表示胶料流向。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熔接线位置的后蒙皮模具的后蒙皮上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熔接线位置的后蒙皮模具的图4中的安装孔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熔接线位置的后蒙皮模具的后模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熔接线位置的后蒙皮模具的图6中的阻流机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弯曲的大箭头表示主要料流流向,小箭头表示次要料流方向。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熔接线位置的后蒙皮模具的阻流机构的斜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熔接线位置的后蒙皮模具的阻流机构的剖视图。其中,图中仅显示了后蒙皮上本体的一部分。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熔接线位置的后蒙皮模具的图9中的右侧的阻流板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号说明

1…前模2…后模3…后蒙皮上本体

4…外观部型腔5…非外观部型腔6…进胶口

7…阻流板8…热流道板9…热流道

10…型芯板11…型芯固定框12…顶针板

13…下底板14…油缸15…斜顶

16…拉钩17…安装孔18…模具型腔

19…熔接线20…上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后)时,是以图4中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其中,前模1在上,后模2在下;阻流机构在前,进胶口6在后。

下面结合图1至图10,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熔接线位置的后蒙皮模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熔接线位置的后蒙皮模具,请参考图1至图10,包括位置相对设置的前模1和后模2,所述前模1和后模2之间设有用于注塑成型后蒙皮上本体3的模具型腔18,所述模具型腔18包括一体的外观部型腔4和位于所述外观部型腔4后侧的非外观部型腔5,所述前模1上设有用于注入熔融的注塑材料的热流道9,所述后模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模具型腔18连通的进胶口6,所述进胶口6设于所述非外观部型腔5的后侧,所述热流道9的出口通过所述进胶口6与所述模具型腔18连通,所述非外观部型腔5内设有由前至后延伸的阻流机构,所述阻流机构的后开口端与所述进胶口6连通,所述阻流机构的前开口端与所述外观部型腔4连通。这样,外观部型腔4用于成型后蒙皮上本体3的外观面,非外观部型腔5用于成型后蒙皮上本体3的非外观面,非外观面上则设置了用于与后蒙皮下本体连接的安装孔17,进胶口6设置在产品的非外观部型腔5的后侧,避免了产品成型后修减浇口而影响外观质量,进胶口6的前端设置阻流机构,热流道9流入的熔融的注塑材料(胶料)流入进胶口6后,经过阻流机构直接流入外观部注塑型腔,然后再从外观部型腔4流入非外观部型腔5,经过产品的安装孔17位置后,分离开的两股胶料汇合,由于两股胶料在非外观部型腔5中汇合,从而将胶料汇合而形成熔接线控制在产品的非外观面上,提升了产品外观质量,减少了后期产品的打磨处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合格率。同时在进胶口6的前端设置阻流机构,使胶料在阻流机构的内部流动,胶料经过阻流机构后,流动量大而且速度快,有利于减少注塑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另外,阻流机构设置在模具型腔18内,取代了部分胶料的空间,相当于做了减胶处理,节约成本,并有利于零件的轻量化。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熔接线位置的后蒙皮模具具有以下优点:消除了产品外观面上的熔接线,提高了产品外观质量,有利于减少注塑时间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了材料使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熔接线位置的后蒙皮模具,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请参考图1至图10,还可以是:所述阻流机构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块从所述后模2上表面向上凸起的阻流板7,所述阻流板7由前至后延伸设置于所述非外观部型腔5内,两块所述阻流板7之间的前后两开口端分别与所述进胶口6和所述外观部型腔4连通。这样,两块阻流板7形成一个类似水渠的结构,使料流按照想要的方向流动,即在两块阻流板7之间流动,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具体的,每个阻流板7的宽w为5mm,高h为2.6mm,每组两个阻流板7预计可减少5g的注塑胶料。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是,两块所述阻流板7之间的间距为20mm至50mm。这样,通过调整两个阻流板7的间距d,可以调整胶料的流量和速度,从而将熔接线控制在不同的位置,具体的,d的调整范围为20mm至50m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熔接线位置的后蒙皮模具,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请参考图1至图10,还可以是:两块所述阻流板7的顶面与所述前模1的下表面之间有间隙。这样,阻流板7的顶部与前模1下表面之间留有的间隙d,可以防止阻流板7在合模时被前模1压坏,起到保护阻流板7的作用。另外,阻流板7与前模1的下表面之间留出间隙后,进胶口6流入的胶料会有部分从该间隙中溢出流向两侧的非外观部型腔5,但此方向的料流(次要料流)的流动量小且流动速度慢,而从阻流机构的前端流出的料流(主要料流)的流动量大且流动速度快,所以次要料流与主要料流汇合后产生的熔接线仍控制在产品的非外观面上,不会影响产品外观质量。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间隙为0.2mm。这样,该间隙不宜设置过大,以防止过多的胶料从两块阻流板7之间溢出了,而直接流入非外观部型腔5,0.2mm的间隙既可以保护阻流机构,又不会有过多的胶料溢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熔接线位置的后蒙皮模具,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请参考图1至图10,还可以是:所述后模2的上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进胶口6,每个所述进胶口6的前侧均设有一个所述阻流机构,每个所述阻流机构的后开口端分别与位置对应的所述进胶口6连通,每个所述阻流机构的前开口端均与所述外观部型腔4连通。这样,从多个进胶口6进胶,有利于产品注塑均匀,具体的可设置6个阻流机构,注塑每个产品可以减少约30g的胶料重量。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