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58647发布日期:2022-01-12 07:08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挤出冷却成型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电缆经由挤出机挤出成型后,电缆表面温度较高,需要对齐进行冷却,现有技术中,挤出成型的电缆需要在牵引机构的迁移下经过一段冷却水槽,以实现快速冷却定型。为了保证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牵引电缆的速度往往较为缓慢,以延长电缆与冷却水的接触时间。也有厂家为了实现电缆的高拉速而增加冷却水槽的长度,然而这无疑增加了厂区占用面积,不利于厂区面积的合理化分配及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现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可节省产地占用面积的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包括箱体及设于所述箱体上的牵引组件和喷淋组件,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箱体侧壁上的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槽道,所述从动轮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槽道一一对应的第二槽道,电缆往复绕设在所述第一槽道和所述第二槽道内,所述喷淋组件设于所述主动轮及所述从动轮之间,所述喷淋组件包括两个冷却水槽,其中一个所述冷却水槽位于另一个所述冷却水槽的上方,每个所述冷却水槽下方的两侧均设置有连通槽,所述冷却水槽的槽底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连通槽相互连通,所述连通槽上连通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电缆与所述冷却水槽的槽底壁相贴合。
5.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冷却水槽的槽底壁相对凸设有两个台阶部,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台阶部上,所述冷却水槽内位于两个所述台阶部之间的部分形成容水槽。
6.进一步地,所述台阶部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斜坡。
7.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可转动地安装有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轮固定套设在所述主动轴上,所述从动轮包括多个转动轮,每个所述转动轮与所述从动轴均可转动地连接,每个所述转动轮上开设有两个第二槽道,每个所述转动轮与所述从动轴之间均安装有轴承。
8.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轴及所述从动轴的端部均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外壁与所述箱体的侧壁之间通过固定杆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还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主驱动组件和辅助驱动组件,所述主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所述辅助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从动轴转动。
10.进一步地,所述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还包括箱盖和驱动机构,所述驱
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机架铰接的支撑座、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的丝杆、驱动所述丝杆转动的丝杆电机及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的移动座,所述箱盖与所述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箱盖上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移动座转动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还包括水箱,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水箱之间通过进水管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水箱之间通过出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水泵。
12.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组件和所述喷淋组件均具有两个,所述箱体呈前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箱体侧壁的底部朝向所述箱体的开口凸设有安装板,其中一个所述牵引组件和其中一个所述喷淋组件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另一个所述牵引组件和另一个所述喷淋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且两个所述牵引组件相互错开设置,两个所述喷淋组件相互错开设置。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将电缆往复多次缠绕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延长了冷却作用时间,无需增加冷却水槽的长度,减少了厂区占用面积,有利于厂区面积的合理化分配及使用,同时,可提高电缆的牵引速度,提升了加工效率,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的立体图;
16.图2是图1所示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17.图3是图1所示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的又一视角的立体图(省略箱盖);
18.图4是图3所示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的又一视角的立体图;
19.图5是图3所示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的主视图;
20.图6是图5所示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中沿a-a的剖视图;
21.图7是图5所示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中沿b-b的剖视图;
22.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的立体图;
23.图9是图8所示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省略部分箱体)。
24.图中:10、箱体,101、出水口,102、进线口,103、出线口,11、主动轴,12、从动轴,13、轴承座,14、固定杆,15、安装板,20、牵引组件,21、主动轮,22、从动轮,211、第一槽道,221、第二槽道,222、转动轮,223、轴承,30、喷淋组件,31、冷却水槽,311、连通槽,312、通孔,313、进水口,314、台阶部,315、容水槽,316、斜坡,40、机架,50、主驱动组件,51、主驱动电机,52、第一带轮,53、第二带轮,54、第一皮带,60、辅助驱动组件,61、辅助驱动电机,62、第三带轮,63、第四带轮,64、第二皮带,70、箱盖,71、连接板,80、驱动机构,81、支撑座,82、丝杆,83、丝杆电机,84、移动座。
具体实施方式
25.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6.实施例一
27.请参阅图1-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包括箱体10及安装在箱体10上的牵引组件20和喷淋组件30,牵引组件20包括可转动地设于箱体10侧壁上的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主动轮2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槽道211,从动轮22上开设有与第一槽道211一一对应的第二槽道221,电缆往复绕设在第一槽道211和第二槽道221内,喷淋组件30设于主动轮21及从动轮22之间,喷淋组件30包括两个冷却水槽31,其中一个冷却水槽31位于另一个冷却水槽31的上方,每个冷却水槽31下方的两侧均设置有连通槽311,冷却水槽31的槽底壁上开设有通孔312,通孔312与连通槽311相互连通,连通槽311上连通设置有进水口313,箱体10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101,电缆与冷却水槽31的槽底壁相贴合。
28.本实施例一的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绕设电缆时,将电缆的一端经由从动轮22的第二槽道221顶部向右牵引,然后经由主动轮21的顶部进入、底部穿出后绕设在主动轮21的第一槽道211内,再由主动轮21的底部向左牵引,经由相邻的从动轮22的底部进入、顶部穿出后绕设在从动轮22的第二槽道221内,接着再由从动轮22的顶部向右牵引,经由相邻的主动轮21的顶部进入、底部穿出后绕设在主动轮21的第一槽道211内,如此往复缠绕,最终将电缆绕设在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之间。电缆缠绕完毕后,电缆的上半部分与上方的冷却水槽31的槽底壁相贴合,电缆的下半部分与下方的冷却水槽31的槽底壁相贴合。
29.工作时,电缆在牵引力作用下于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之间实现传送,冷却水经由进水口313进入至连通槽311内,随后经由通孔312进入至冷却水槽31内,进入至冷却水槽31内的冷却水对电缆进行冷却。由于电缆往复缠绕在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之间,增加了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之间电缆的长度,如此,延长了电缆在传送时与冷却水槽31内的冷却水的接触时间,从而提升了冷却效果。综上,本实用新型的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在有限的空间内,将电缆往复多次缠绕,延长了冷却作用时间,无需增加冷却水槽31的长度,减少了厂区占用面积,有利于厂区面积的合理化分配及使用,同时,可提高电缆的牵引速度,提升了加工效率。
30.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每个冷却水槽31的槽底壁上相对凸设有两个台阶部314,通孔312设置在台阶部314上,冷却水槽31内位于两个台阶部314之间的部分形成容水槽315。通过设置台阶部314,增加了冷却水槽31的槽底壁两侧的高度,保证了电缆在传送时能够始终与台阶部314接触;另外,经由通孔312流出的冷却水可流入至容水槽315内,保证电缆在传送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与容水槽315内的冷却水接触,进而提升了对电缆的冷却效果。本实施方式中,通孔312具有多个,且均匀设置在台阶部314上。
31.进一步地,台阶部314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斜坡316,斜坡316一方面可利于冷却水经由台阶部314的一侧充满容水槽315,另一方面也可使得冷却水经由台阶部314的另一侧及时排出,以保证冷却水得到循环利用。
32.请参阅图2、图6及图7,本实施方式中,箱体10的侧壁上可转动地安装有主动轴11和从动轴12,主动轮21固定套设在主动轴11上,从动轮22包括多个转动轮222,每个转动轮222与从动轴12均可转动地连接,每个转动轮222上开设有两个第二槽道221,每个转动轮222与从动轴12之间均安装有轴承223。从动轮22与从动轴12之间保持转动连接,可保证当从动轴12因发生故障而卡死无法转动时,从动轮22也能够顺畅转动,保证了从动轮22的转
动稳定性。另外,由于从动轮22是由多个独立的转动轮222构成,可有效降低对于加工整个从动轮22时内径必须保持一致的加工要求,也就是说,如果从动轮22做为一个整体来加工,其内径的各处尺寸不易保持一致,而分成几个厚度较小的转动轮222来加工,则加工以及安装要求会降低很多。
33.另外,为了提升主动轴11及从动轴12与箱体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止主动轴11及从动轴12轻易晃动,主动轴11及从动轴12的端部均安装有轴承座13,轴承座13的外壁与箱体10的侧壁之间通过固定杆14连接。
34.本实用新型的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还包括机架40及安装在机架40上的主驱动组件50和辅助驱动组件60,箱体10固定安装在机架40上,其中,主驱动组件50用于驱动主动轴11转动,辅助驱动组件60用于驱动从动轴12转动。
35.本实施方式中,主驱动组件50包括主驱动电机51、第一带轮52、第二带轮53及第一皮带54,主驱动电机51固定安装在机架40上,第一带轮52固定套设在主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上,第二带轮53固定套设在主动轴11上,第一皮带54同时套设在第一带轮52和第二带轮53的外部。
36.辅助驱动组件60包括辅助驱动电机61、第三带轮62、第四带轮63及第二皮带64,辅助驱动电机61固定安装在机架40上,第三带轮62固定套设在辅助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上,第四带轮63固定套设在从动轴12上,第二皮带64同时套设在第三带轮62和第四带轮63的外部。
37.本实施方式中,主动轴11和从动轴12的驱动方式均通过皮带传动机构实现,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主动轴11和从动轴12还可以直接与电机连接,由电机直接驱动转动。
38.本实用新型的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还包括水箱(图未示出),进水口313与所述水箱之间通过进水管(图未示出)连接,出水口101与所述水箱之间通过出水管(图未示出)连接,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水泵(图未示出)。使用时,所述水箱内的冷却水在所述水泵的作用下经由所述进水管进入至冷却水槽31内,而淋下掉落至箱体10底部的冷却水经由所述出水管再次进入至所述水箱内,从而实现冷却水的循环使用。
39.请再次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的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还包括可翻转地设于箱体10上的箱盖70和驱动机构80,驱动机构80用于驱动箱盖70活动进而打开或关闭箱体10。
40.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80包括与机架40铰接的支撑座81、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座81上的丝杆82、驱动丝杆82转动的丝杆电机83及与丝杆82螺纹连接的移动座84,箱盖70与箱体10转动连接,箱盖70上连接有连接板71,连接板71与移动座84转动连接。使用时,丝杆电机83带动丝杆82转动,进而迫使移动座84沿丝杆82的轴向移动,从而带动箱盖70相对箱体10转动,同时带动支撑座81相对机架40转动,如此,通过丝杆电机83的正反转便可实现箱盖70的翻转动作。本实施方式,箱盖70与箱体10之间通过合页连接。
41.进一步地,丝杆电机83固定安装在支撑座81的外壁上,支撑座81的内部安装有减速机(图未示出),所述丝杆电机83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机的动力输入端连接,丝杆82与所述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通过设置所述减速机,可降低丝杆电机83高速转动时丝杆82的转动速度,使箱盖70缓慢打开或关闭,以方便对箱盖70开、闭的控制。
42.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80还可以仅包括气缸,此时,所述气缸的缸体端与机架40铰接,所述气缸的伸出端与箱盖70铰接,使用时,通过控制所述气缸的伸出端的伸出量便可实现对箱盖70开、闭的控制功能。
43.另外,请再次参阅图1,箱体10的相对的侧边上开设有进线口102和出线口103,使用时,电缆经由进线口102进入至线体10内并绕设在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上,最终经由出线口103穿出。
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将电缆往复多次缠绕在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之间,延长了冷却作用时间,无需增加冷却水槽31的长度,减少了厂区占用面积,有利于厂区面积的合理化分配及使用,同时,可提高电缆的牵引速度,提升了加工效率,便于推广使用。
45.实施例二
46.请参阅图8、图9,本实施例二提供的高拉速喷淋式电缆牵引冷却装置相较于实施例一的区别就在于,本实施例中,牵引组件20和喷淋组件30均具有两个。
47.具体地,箱体10呈前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箱体10侧壁的底部朝向箱体10的开口凸设有安装板15,其中一个牵引组件20和其中一个喷淋组件30安装在箱体10的侧壁上,另一个牵引组件20和另一个喷淋组件30安装在安装板15上,且两个牵引组件20相互错开设置,两个喷淋组件30相互错开设置。上下设置的两组牵引组件20和喷淋组件30安装在不同的侧壁上,可适应两条并列的生产线的生产需要,进一步减少了占地面积,而且,由于牵引组件20错开设置,使得两个主动轮21不在同一条纵线上,两个从动轮22也不在同一条纵线上,如此,保证了电缆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操作简单、便捷。
4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其他未提及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次不作限定。
49.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