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MD载带吹气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75352发布日期:2022-11-15 17:1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SMD载带吹气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一种smd载带吹气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载带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来说,特别涉及一种smd载带吹气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电子元件承载带是一种带状产品,简称载带,主要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包装领域。载带是指由一列等距分布且大小一致的圆形定位孔和一列具有一定形态的容纳孔组成且具有一定宽度的带体,定位孔起导向、定位作用,容纳孔用于装载电子元器件。常规式载带成型法是在对供应的带状薄片进行加热处理后,以一定大小和形状成型口袋。常规式口袋成型法有吹气式和雪压式,吹气式口袋成型法是将加热处理的带状薄片置于刻有形状的模具上,通过高压吹气成型的方式。
3.申请号为cn201720510158.2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载带成型模具,包括:成型模具、吹气模具和辅助模具;吹气模具设置在成型模具的上方,吹气模具与成型模具之间设置有经过热处理的载带,辅助模具设置在吹气模具和载带之间。吹气模具内设置有吹气通道,吹气通道的一端与供气装置连通,另一端与辅助模具连通;辅助模具的下端面设置有凸起,凸起的形状为倒梯形,成型模具的上端面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形状与凸起的形状相匹配。成型模具内凹槽的周边设置有多个排气孔。该装置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吹气通道设置不合理,导致载带在成型过程中受力不均匀,易出现物料损坏,没有降温管道,无法快速降温,影响工作效率。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smd载带吹气成型模具,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为一种smd载带吹气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位于所述下模具上方,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之间设置有载带,所述下模具右侧设置于加热装置,所述上模具上表面设置有吹气管若干,所述上模具下面表面设置有凸起若干,所述凸起周围设置有出气孔,所述下模具上表面设置有凹坑若干,所述凹坑底部设置有通气孔,所述下模具设置有排气孔若干。
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上方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部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加热板,所述载带位于所述加热板之间。
9.进一步地,所述吹气管和所述出气孔相通,所述通气孔和所述排气孔相通。
10.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和所述凹坑相匹配。
11.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具一侧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盘绕于所述凹坑周围,所述冷却管贯穿所述下模具。
12.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前后部均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孔。
1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上模具上设计气管和出气孔,在下模具上设计通气孔和排气孔,形成从上到下的吹气通道,为载带成型提供了均匀的作用力,防止载带损坏。
15.2、通过在下模具内部设置有冷却管,在载带成型后,可快速降温,实现载带的快速成型,增加了工作效率。
16.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板和下模板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具细节放大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具细节放大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管示意图。
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4.1、上模具;2、下模具;3、吹气管;4、凸起;5、出气孔;6、凹坑;7、通气孔;8、排气孔;9、冷却管;10、固定板;11、固定孔;12、载带;13、加热装置;14、加热腔;15、加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顶”、“中”、“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27.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smd载带吹气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所述上模具1位于所述下模具2上方,所述上模具1和所述下模具2之间设置有载带12,所述下模具2右侧设置有加热装置13,所述上模具1上表面设置有吹气管3若干,所述上模具1下面表面设置有凸起4若干,所述凸起4周围设置有出气孔5,所述下模具2上表面设置有凹坑6若干,所述凹坑6底部设置有通气孔7,所述下模具2设置有排气孔8若干。
28.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加热装置13来说,所述加热装置13上方设置有加热腔14,所述加热腔14内部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加热板15,所述载带12位于所述加热板15
之间,从而载带12为非金属材料制成,需要进行加热,载带12穿过加热腔14,加热腔14内的加热板15用于给载带12加热,从而在上模具1和下模具2组合时,更易于载带12的挤压吹气成型。
29.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吹气管3来说,所述吹气管3和所述出气孔5相通,所述通气孔7和所述排气孔8相通,从而吹气管3用于连接气泵,气泵将气通过吹气管3传输到出气孔5,对载带12进行出气,将载带12紧紧地贴在凹坑6表面,然后上模具1吹出的气通过通气孔7传输到排气孔8排出,进而上模具1吹出的气可以对载带12进行吹气成型,实现气体的流通。此外,具体应用时,出气孔5和通气孔7均为圆形。
30.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凸起4来说,所述凸起4和所述凹坑6相匹配,从而在上模具1和下模具2组合后,凸起4和凹坑6可以完美配合,出气孔5和通气孔7连通起来,进而实现对载带12的挤压,实现气路的流通。
31.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下模具2来说,所述下模具2一侧设置有冷却管9,所述冷却管9盘绕于所述凹坑6周围,所述冷却管9贯穿所述下模具2,从而上模具1和下模具2对载带12进行挤压,载带12的热量传送到下模具2表面,在冷却管9内部通入冷却液,可以对凹坑6周围进行散热,进而有利于载带12的快速成型,增加成型效率。此外,具体应用时,在载带12吹气成型之后,在通入冷却液,以免影响载带12吹气成型的效果,冷却液可以为水。
32.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上模具1来说,所述上模具1和所述下模具2前后部均设置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上开设有固定孔11,从而固定板10可通过在固定孔11内部穿入螺栓对上模具1和下模具2进行固定,进而可以使上模具1和下模具2工作时,不会发生偏移,保证载带12的正常加工。
33.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载带12穿过加热装置13的加热腔14中,加热板15对载带12进行加热,然后将放到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中间,将上模具1的凸起4放到下模具2的凹坑6中,进行配合,然后将吹气管3和气泵相连接,气泵对吹气管3进行吹气,上模具1中的凸起4对载带12施加相下的作用力以及气体将载带12贴合在凹坑6内部,在载带12形成孔穴,在此过程中,气体经过出气孔5,进入凹坑6内部,进入通气孔7从排气孔8排出,在吹气成型结束后,在冷却管9内通入冷却液,对下模具2进行冷却,有利于载带12的快速冷却,增加了工作效率。
3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1、通过上模具1上设计吹气管3和出气孔5,在下模具2上设计通气孔7和排气孔8,形成从上到下的吹气通道,为载带12成型提供了均匀的作用力,防止载带12损坏。2、通过在下模具2内部设置有冷却管9,在载带12成型后,可快速降温,实现载带12的快速成型,增加了工作效率。
3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6.以上公开的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
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实用新型。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