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中固定嵌件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0730发布日期:2022-10-14 23:0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中固定嵌件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特别是一种注塑模具中固定嵌件的结构。


背景技术:

2.注塑模具中嵌件是在注塑件成型时,将金属或非金属零件嵌入其中,与注塑件连成不可拆卸的整体。嵌件的材料一般为金属材料。如图9所示,是一种泵的转子,在注塑时,是将其磁环作为嵌件放置于模具中,再注入熔融的材料到磁环外部包覆住嵌件,并结合固化,以形成含有磁环嵌件的注塑品;通常注塑过程中需要对嵌件进行定位,因不同的嵌件生产出来存在不一样公差,其内侧面不是完美的弧面,现有注塑模具中固定嵌件的结构无法牢固的对其进行固定,因此在注塑过程中,嵌件存在受到熔融后流动的材料带动而产生偏移的问题,易造成永磁转子的注塑件和磁环的嵌件注塑后同心度产生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中固定嵌件的结构,可牢固的对嵌件进行固定,具有保证注塑后嵌件和注塑件的同心度的功效。
4.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5.一种注塑模具中固定嵌件的结构,设置于注塑模具的注塑型腔中,包括顶板座、顶杆、若干个顶板和弹性件;
6.所述顶板座装设于注塑型腔内,顶板座顶部为套置部,顶板座底部为安装部,安装部安装于注塑型腔,环状嵌件套设于套置部上;
7.所述顶板座内部设有活动腔,顶杆包括活动穿设于活动腔内的顶杆部,而弹性件设于顶杆下方,以提供顶杆向上的弹力;
8.套置部侧壁设有至少三个滑槽连通到活动腔,顶板也对应的至少具有三个,各顶板分别穿设于滑槽内,顶板内端位于活动腔内,受顶杆部顶推而使顶板外端可伸出到套置部侧壁外;
9.顶杆部与顶板内端的接触面为由下往上向内倾斜的斜面。
10.进一步的,所述活动腔底部设有开口连通顶板座底面,顶板座顶部设有通孔连通活动腔与外界;所述顶杆部中间位置延伸有推杆部穿出活动腔顶部的通孔,使顶杆向上限位于活动腔内。
11.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顶杆的顶杆部底部设有弹簧槽,弹簧一端抵于弹簧槽内进行限位,另一端抵于注塑型腔。
12.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座的套置部还设有至少三根分别垂直各滑槽和各顶板的限位杆;限位杆穿置于套置部上垂直滑槽设置的限位槽,而顶板上则设有活动孔供限位杆穿过,活动孔截面横向宽度大于限位杆截面横向宽度。
13.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外端上部设有倒斜角。
14.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外端面为弧面。
15.进一步的,所述顶杆的顶杆部外壁为弧面,各顶板的内端面也为弧面。
16.进一步的,所述注塑型腔由注塑模具的定模仁的定模型腔和动模仁的动模型腔共同围成;所述固定嵌件的结构设置于动模仁的动模型腔内。
17.进一步的,动模仁底部为设有底部开口的下腔体,顶板座底部的安装部由下往上的装设于动模仁的下腔体中,安装部底部一侧内凹设有缺口,动模仁底部对应缺口设有一安装槽,借由一限位块锁固于安装槽,并限位块伸入到缺口处进行限位。
18.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座的安装部紧配合的装设于动模仁的动模型腔内,同时与注塑模具进行锁固。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嵌件的结构,通过设置有顶板座配合顶板座活动腔内向上顶的顶杆,使顶杆带动顶板座套置部上滑槽内的各顶板向外顶推,令套置于套置部上的嵌件的内侧面可受到至少三点的定位固定,保证注塑过程中,嵌件不会受到熔融后流动的注塑材料影响而偏移,可保证注塑件和嵌件之间的同心度。
附图说明
20.图1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嵌件的结构的注塑模具的立体图;
21.图2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嵌件的结构的注塑模具的纵向剖视图;
22.图3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嵌件的结构的注塑模具的横向剖视图;
23.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嵌件的结构与定模仁和动模板配合的分解立体图;
25.图6为图5的另一角度视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嵌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27.图8为图7的分解剖视图;
28.图9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嵌件的结构的注塑模具所注塑的产品。
29.符号说明:
30.注塑模具100
31.定模座10
ꢀꢀꢀꢀꢀꢀꢀꢀ
水口板20
ꢀꢀꢀꢀꢀꢀꢀꢀꢀ
定模板30
ꢀꢀꢀꢀꢀꢀꢀ
动模板40
32.方铁50
ꢀꢀꢀꢀꢀꢀꢀꢀꢀꢀ
动模座60
ꢀꢀꢀꢀꢀꢀꢀꢀ
注塑型腔70
33.定模型腔301
ꢀꢀꢀꢀꢀ
定模仁302
ꢀꢀꢀꢀꢀꢀꢀꢀ
动模型腔401
ꢀꢀꢀꢀ
动模仁402
34.下腔体403
35.固定嵌件的结构80
36.顶板座1
ꢀꢀꢀꢀꢀ
套置部11
ꢀꢀꢀꢀꢀꢀꢀꢀꢀ
安装部12
ꢀꢀꢀꢀꢀꢀꢀ
活动腔13
ꢀꢀꢀꢀꢀꢀ
通孔14
37.滑槽111
ꢀꢀꢀꢀꢀꢀꢀꢀ
限位杆112
ꢀꢀꢀꢀꢀꢀꢀꢀ
限位槽113
ꢀꢀꢀꢀꢀ
缺口121
38.安装槽122
ꢀꢀꢀꢀꢀ
限位块123
39.顶杆2
ꢀꢀꢀꢀꢀꢀꢀꢀꢀꢀꢀ
顶杆部21
ꢀꢀꢀꢀꢀꢀꢀꢀꢀ
推杆部22
ꢀꢀꢀꢀꢀꢀꢀ
弹簧槽221
40.顶板3
ꢀꢀꢀꢀꢀꢀꢀꢀ
顶板内端31
ꢀꢀꢀꢀꢀꢀꢀ
顶板外端32
ꢀꢀꢀꢀꢀ
活动孔33
41.顶板内端面311
ꢀꢀꢀ
顶板外端面321
42.弹性件4
43.嵌件5
44.注塑件6
45.接触面7
46.活动孔截面横向宽度h1
47.限位杆截面横向宽度h2。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4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5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5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4.如图1至图4,为包含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嵌件的结构的注塑模具100,其结构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定模座10、水口板20、定模板30、动模板40、方铁50和动模座60。
55.所述定模板30包括带定模型腔301的定模仁302,所述动模板40包括带动模型腔401的动模仁402,定模仁302的定模型腔301和动模仁402的动模型腔401共同围成注塑型腔70;固定嵌件的结构80设于注塑型腔70内,用于固定一环状的磁铁嵌件5,以便于对环状嵌件5的外部进行浇注成型注塑件6,可保证注塑件6和嵌件5的同心度。
56.参阅图5至图8,固定嵌件的结构设置于动模型腔401内,包括顶板座1、顶杆2、若干个顶板3和弹性件4。
57.顶板座1装设于动模型腔401内,顶板座1呈圆形凸台状,其顶部为套置部11,其底部为安装部12,安装部12可紧配合的安装于动模型腔401内,进一步可通过螺栓进行锁固,环状嵌件5可套设于套置部11上。
58.顶板座1内部设有活动腔13,活动腔13底部设有开口连通顶板座1底面,顶板座1顶
部设有通孔14连通活动腔13与外界;顶杆2包括活动穿设于活动腔13内的顶杆部21,并顶杆部21中间位置延伸有推杆部22穿出活动腔13顶部的通孔14,使顶杆2可上下活动的穿设于活动腔13内,并向上限位于活动腔13内,而弹性件4设于顶杆2下方,可以是设于动模板40与顶杆部21之间,以提供顶杆2向上的弹力。
59.套置部11侧壁设有至少三个滑槽111连通到活动腔13,顶板3也对应的至少具有三个,本实施例中,套置部11侧壁间隔均匀的设置有四个滑槽111,而顶板3设有四个,各顶板3分别穿设于滑槽111内,顶板内端31位于活动腔13内,受顶杆部21顶推而使顶板外端32可伸出到套置部11侧壁外。
60.顶杆部21与顶板3的接触面7为由下往上向内倾斜的斜面,借此,当顶杆2受弹性件4的弹力在活动腔13内向上位移时,顶杆部21的斜面向上位移,由于顶板3限位于滑槽111内,故顶板内端面311的斜面会配合顶杆部21的斜面向外滑动,使顶板外端32伸出顶板座1套置部11的侧壁,对套置部11所套置的嵌件5的内侧面进行抵顶,即,嵌件5受到四个顶板3由内而外的顶推力,可牢牢的定位固定于注塑模具100内部。
61.本实施例的弹性件4为弹簧,顶杆2的顶杆部21底部设有弹簧槽221,弹簧一端抵于弹簧槽221内进行限位,另一端抵于动模板40。
62.套置部11还设有四根分别垂直各滑槽111和各顶板3的限位杆112,限位杆112穿置于套置部11上垂直滑槽111设置的限位槽113,而顶板3上则设有活动孔33供限位杆112穿过,活动孔截面横向宽度h1大于限位杆截面横向宽度h2,使顶板3可正常于滑槽111上受限的内外滑动,但同时受限位杆112限位不会脱离滑槽111。
63.顶板外端32上部设有倒斜角,便于将顶板3安装到滑槽111内。
64.顶板外端面321为弧面,可贴合环状嵌件5的内侧面。
65.顶杆部21外壁为弧面,对应的顶板内端面311也为弧面,使两者接触面的斜面相互贴合。
66.动模仁402的动模型腔401底部为设有底部开口的下腔体403,顶板座1底部的安装部12由下往上的装设于动模仁402的下腔体403中,安装部12底部一侧内凹设有缺口121,动模仁402底部对应缺口121设有一安装槽122,借由一限位块123锁固于安装槽122,并限位块123伸入到缺口121处进行限位,以便于将顶板座1安装定位于下腔体403中。
6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68.注塑前,向下按压注塑型腔内顶杆2的推杆部22,使顶杆部21下移,顶板3可向内滑动,然后可将嵌件5套置于顶板座1的套置部11上,松开推杆部22,顶杆部21受弹性件4弹力作用而上移,由于顶杆部21与各顶板内端面311接触面7为斜面,故上移的顶杆2带动顶板3在滑槽111内向外滑动位移,使各顶板3的外端抵顶于嵌件5的内侧面,保证嵌件5在注塑模具100内的位置固定,便于后续注塑操作,并且由于各顶板3是从嵌件5的环形内部对应嵌件5进行固定,不影响嵌件5外部与注塑件6的一体成型。
6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固定嵌件5的结构,通过设置有顶板座1配合顶板座1活动腔13内向上顶的顶杆2,使顶杆2带动顶板座1套置部11上滑槽111内的各顶板3向外顶推,令套置于套置部11上的嵌件5的内侧面可受到至少三点的定位固定,保证注塑过程中,嵌件5不会受到熔融后流动的注塑材料影响而偏移,可保证注塑件6和嵌件5之间的同心度。
7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
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