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蒸发浮球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17876发布日期:2023-03-10 22:5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蒸发浮球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蒸发浮球模具。


背景技术:

2.防蒸发浮球是一种泡沫塑料材质的黑色小球,防蒸发浮球可以成片漂浮覆盖在饮用水水源和水库等水面上,可以阻止阳光直射,减少水分蒸发,还可以防止落尘,同时还会有效保护水资源免受化学物质、野生动植物等侵害,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水资源的工具。
3.防蒸发浮球在生产时需要用到模具,但是由于防蒸发浮球结构简单、单价较低,在生产防蒸发浮球时,由于材料需要冷却凝固,生产时需要等待材料凝固成型,使用传统的模具无法做到连续生产,一次只能生产一个防蒸发浮球,因此需要浪费大量时间,导致时间成本的浪费,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蒸发浮球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防蒸发浮球模具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防蒸发浮球模具,包括外模具和内模具,所述外模具分为上外模和下外模,所述上外模的四周设置有定位销,所述下外模的四周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销配合的定位孔;所述上外模和下外模的前部均设置有注入孔,所述上外模和下外模内设有与注入孔内连通的内模槽,所述上外模的内模槽内插入有上内模,所述下外模的内模槽内插入有下内模。
7.可选地,所述外模具内设置有并列的两组注入孔和内模槽,所述两组注入孔朝向同一方向。
8.可选地,所述上内模和下内模内均设置有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均为半球形,且上内模内的所述第一型腔与第二型腔之间通过一连通孔连通,所述下内模内的所述第一型腔与第二型腔之间通过另一连通孔连通。
9.可选地,所述内模具内的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的外周均设置有对接条,所述对接条内开有排气孔。
10.可选地,所述下内模内的对接条的上端加工有对接凸头,所述对接凸头呈带有通孔的圆台形,对接凸头的圆台底部与上内模和下内模之间的分型面平齐。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2.通过将内模具设置为能够插入外模具内的结构,在生产时可以准备多组可以内模具,在一组内模具注塑完成将其拆下,放置在一旁等待其冷却成型,然后插入另一组准备好的内模具进行注塑生产,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等待材料冷却成型的时间,实现了连续生产,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外观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外模和上内模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外模和下内模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上内模和下内模配合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上内模和下内模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图5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a、上外模;1b、下外模;2a、上内模;2b、下内模;3、定位销;4、定位孔;5、注入孔;6、内模槽;7、第一型腔;8、第二型腔;9、连通孔;10、对接条;11、排气孔;12、对接凸头。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1.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3.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方案:
24.一种防蒸发浮球模具,包括外模具和内模具。
25.其中,外模具分为上外模1a和下外模1b,上外模1a的四周设置有定位销3,下外模1b的四周设置有与定位销3配合的定位孔4;上外模1a和下外模1b的前部均设置有注入孔5,上外模1a和下外模1b内设有与注入孔5内连通的内模槽6。此外,上外模1a的内模槽6内插入有上内模2a,下外模1b的内模槽6内插入有下内模2b。
26.具体地,外模具内设置有并列的两组注入孔5和内模槽6,两组注入孔5朝向同一方向,这样一组外模具内可以安装两组内模具,从而可以同时对两组内模具进行注料操作,提升了生产效率;
27.内模槽6内插入有内模具,内模具分为上内模2a和下内模2b,上内模2a和下内模2b内均设置有第一型腔7和第二型腔8,第一型腔7和第二型腔8均为半球形,且上内模2a内的第一型腔7与第二型腔8之间通过一连通孔9连通,下内模2b内的第一型腔7与第二型腔8之间通过另一连通孔9连通。
28.这样生产时从外模具上的两个注入孔5注入熔融的材料,材料进入并注满第一型腔7后经由第一型腔7和第二型腔8之间的连通孔9流入第二型腔8内。
29.通过一组外模具内设置有两组内模具,且一组内模具内设置有两个型腔的设置,
使得一组模具可以一次生产四个防蒸发浮球,提升了四倍的生产速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每个型腔两侧排气孔的设置可以加快型腔内气体的排出,可以防止出现气泡,以及加快材料冷却速度,提升生产效率。
30.内模具内的第一型腔7和第二型腔8的外周均设置有对接条10,对接条10内开有排气孔11。
31.注塑时,多余的空气可以经过上内模2a和下内模2b之间分型面的空隙溢出,上内模2a和下内模2b之间分型面上第一型腔7和第二型腔8与排气孔11之间的壁厚较薄、空隙较大,使得空气可以快速经由圆台形的对接凸头12侧面与排气孔11之间的缝隙流入排气孔11内,并通过排气孔11流出,使得模具的排气速度大大提升,加快了注塑速度和材料的冷却速度;
32.下内模2b内的对接条10上端加工有对接凸头12,对接凸头12为一带有通孔的圆台形,且圆台的底部与上内模2a和下内模2b之间的分型面平齐,合模时,下内模2b上对接条10上端的对接凸头12是圆台形,可以辅助上内模2a和下内模2b的合模,使得合模更加容易,且圆台形的对接凸头12与排气孔11内壁空隙较大,方便排气,提升排气速度。
33.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一种防蒸发浮球模具时,首先上外模1a和下外模1b左右竖立安装,生产时可以通过机械手或者其他工具将两组内模具插入外模具上的内模槽6内,并使注入孔5对准上内模2a和下内模2b之间的孔,生产时从外模具上的两个注入孔5注入熔融的材料,材料进入并注满第一型腔7后经由第一型腔7和第二型腔8之间的连通孔9流入第二型腔8内,多余的空气可以经过上内模2a和下内模2b之间分型面的空隙溢出,上内模2a和下内模2b之间分型面上第一型腔7和第二型腔8与排气孔11之间的壁厚较薄、空隙较大,使得空气可以快速经由圆台形的对接凸头12侧面与排气孔11之间的缝隙流入排气孔11内,并通过排气孔11流出,使得模具的排气速度大大提升,加快了注塑速度和材料的冷却速度;
34.当一组模具注塑完成后,可以将填充满材料的上内模2a和下内模2b整体取出,防止在一旁等待冷却,同时将另一组准备好的上内模2a和下内模2b插入外模具上的内模槽6内继续进行生产,当上内模2a和下内模2b之间的第一型腔7和第二型腔8内的防蒸发浮球冷却完成后,可以将上内模2a和下内模2b分开,取出防蒸发浮球,由于上内模2a和下内模2b是取出后进行分模的,因此可以很方便的除去上内模2a和下内模2b之间沾粘的溢料,危险性较低,同时合模时,下内模2b上对接条10上端的对接凸头12是圆台形,可以辅助上内模2a和下内模2b的合模,使得合模更加容易,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5.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