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腔双料共挤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668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腔双料共挤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管的制造装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向复合管内挤塑料和胶体的芯模。
在进行复合管生产时,需要对管内壁上胶并涂塑,由于复合管的管径一般都比较小,在其内壁进行上胶与涂塑时对装备的要求比较高,以保证涂层的均匀。在现有的涂塑装置中,内模芯与中模芯仅靠右端的支点与外模芯连接,其余部分均悬空在外模芯或中模芯内,当高温的塑料熔体或胶体通过各模芯间的间隙挤入管内壁时,模芯的出口端往往会发生偏移,从而影响涂塑层壁厚的均匀性,尤其是在长时间工作后,这种情况几乎无法避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寻求一种能使涂塑层的壁厚均匀、能生产出高质量复合管的内腔双料共挤模。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模体的底部有向左延伸的管状外模芯,在模体内至少有两个与外模芯13的内腔连通的通孔,分别构成塑料熔体进口与胶体进口,在外模芯内从外至中心依次放置管状的中模芯与内模芯,并在外模芯与中模芯间以及中模芯与内模芯间分别形成胶体通道及塑料熔体通道,在内模芯内为进气通道,为提高内模芯与中模芯的稳定性及改善流体的流动状况,在内模芯的外表面和/或中模芯的外表面靠近左侧出口端的部位分别有沿周向均布的定位调节块,在中模芯上对应于塑料熔体通道的部位设置有进料孔,内模芯的出口端外表面为向左向外扩展的喇叭口,中模芯出口端的内表面也为向左向外扩展的喇叭口,中模芯出口端的外表面有沿周向的凸起,该凸起与外模芯的内表面间有间隙,在内模芯的外表面和/或中模芯的外表面对应于进料孔的位置及胶体进口的位置分别有台阶,该台阶的下缘相对上缘向模芯的出口端方向偏移距离m或n形成一倾斜状台阶,该两个台阶的上缘分别与进料孔及胶体进口的右边缘对齐,台阶的上缘至下缘的连线为向下弯的弧形;中模芯的右端面有一向上的延伸部分,在该延伸部分上有一弧形螺纹孔,在内、中、外模芯的右端有一压板,一螺钉的螺纹端穿过该压板上的孔后与弧形螺纹孔及模体上的螺纹孔配合,内模芯的右端伸出压板上的孔;在内模芯的右端有外螺纹,一气咀利用螺母连接在该外螺纹上,在模体上均布螺纹孔与定位销孔,以便与挤出机的出口定位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在内模芯与中模芯靠近出口端的外表面设置了起均化与定位作用的流线型调节块,在流体从通道内挤出时,对流体能起到均匀的作用,同时该调节块又具有支撑作用,使内模芯与中模芯的出口端分别有支点支撑,从而改变了原来的悬空状态,生产时,不会产生偏移等现象,使涂塑层的均匀性得到很大提高;其次,在中模芯与内模芯的进口端分别设置了倾斜状台阶后,在流体从进口进入通道时不会产生死角,能流畅地从通道内挤出;第3,设置在中模芯出口端的台阶有利于调节和控制流体的挤出量,提高涂塑层的质量利用螺钉、压板等结构来固定模芯时,结构比较简单、可靠。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
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内模芯结构图。
图4为图3中的C向图。
图5为图3中的B-B视图。
图6为中模芯结构图。
图7为图6的A向图。
如图所示在模体1的底部为一向左延伸的管状外模芯13,在模体1内各有一个竖向的塑料熔体进口8与胶体进口9,在外模芯13内依次放置管状中模芯2与内模芯3,并在外模芯13与中模芯2之间及中模芯2与内模芯3之间分别形成管状胶体通道11与塑料熔体通道10,在内模芯3内为进气通道12,内模芯3的左端或者出口端外表面为向左向外延伸的喇叭口15,在中模芯的右端有一压板4,该压板上有上、下两个通孔,内模芯的右端穿过压板上下部的孔后用螺母紧固连接气咀6。
在内模芯3和中模芯2靠近出口端的外表面分别沿模芯周向均布3个流线型的定位调节块16,安装时,该3个调节块16分别与对应的中模芯2与外模芯13的内表面接触,以起到支撑作用。
胶体通道11的右端或进口端与模体1内的胶体进口连通,塑料熔体通道10的右端经中模芯上的进料孔19后与塑料熔体进口连通,为便于流体的流动,内模芯2的外表面和中模芯的外表面对应于进料口的位置及胶体进口的位置分别有台阶25、26,该台阶的下缘相对于上缘向模芯的出口端方向偏移距离m或n,形成一倾斜状台阶,并且该台阶的上缘分别与进料孔19及胶体进口的右边缘对齐,台阶的上缘至下缘的连线为向下弯的弧形。
中模芯2的出口端内表面有向左向外延伸的中模芯喇叭口22,该喇叭口22与内模芯出口端外表面的喇叭口15相对应,以便于流体均匀地挤压到铝管内表面,在中模芯2出口端的外表面有台阶21,利用该台阶与外模芯间的间隙可调整胶体的挤出量,中模芯2的右端有一法兰,该法兰的上部为向上的延伸部分7,该延伸部分7的上端面有一弧形的半螺纹18,在模体上有一螺孔,一螺钉5的螺纹端穿过压板上的孔后与半螺纹18及模体1上的螺孔配合,将模芯的右端固定在模体1上。
在模体上均布4个螺纹孔23,以便与挤塑机的出口端连接,两个定位孔24用于精确定位,所述定位调节块16的形状可以是流线形、椭圆形、棱形等多种形式。
权利要求1.内腔双料共挤模,在模体(1)的底部有向左延伸的管状外模芯(13),在模体内至少有两个与外模芯(13)的内腔连通的通孔,分别构成塑料熔体进口(8)与胶体进口(9),在外模芯(13)内从外到中心依次放置管状的中模芯(2)与内模芯(3),在外模芯(13)与中模芯(2)间以及中模芯(2)与内模芯(3)间分别有胶体通道(11)及塑料熔体通道(10),在内模芯(3)内为进气通道(12),其特征是在内模芯(3)的外表面和/或中模芯(2)的外表面靠近出口端的部位分别有沿周向均布的定位调节块(16),在中模芯(2)上对应于塑料熔体通道(8)的位置有进料孔(1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挤模,其特征是内模芯(3)的出口端外表面有向左向外扩展的喇叭口(15),中模芯(2)出口端的内表面也为向左向外扩展的喇叭口(22),中模芯(2)出口端的外表面有沿周向的凸起(21),该凸起(21)与外模芯(13)的内表面间有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挤模,其特征是在内模芯(2)的外表面和/或中模芯(2)的外表面对应于进料孔(19)的位置及胶体进口(9)的位置分别有台阶(25)、(26),该台阶的下缘相对上缘向模芯的出口端方向偏移距离m或n,形成一倾斜状台阶,台阶(25)、(26)的上缘分别与进料孔(19)及胶体进口(9)的右边缘对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挤模,其特征是中模芯(2)的右端面有一向上的延伸部分(7),在该延伸部分(7)上有一弧形螺纹孔(18),在内、中、外模芯的右端有一压板(4),一螺钉(5)的螺纹端穿过该压板上的孔后与螺纹孔(18)及模体(1)上的螺纹孔配合,内模芯(3)的右端伸出压板(4)上的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挤模,其特征是内模芯(3)的右端有外螺纹(17),一气咀(6)利用螺母连接在该外螺纹(17)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挤模,其特征是在模体(1)上均布螺纹孔(23)与定位销孔(24)。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挤模,其特征是台阶的上缘至下缘的连线为向下弯的弧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管的制造装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在复合管内挤出塑料熔体和胶体的模具。在该模具中的模体底部有向左延伸的管状外模芯,在模体内有至少两个与外模芯的内腔连通的通孔,分别构成塑料熔体进口与胶体进口,在外模芯内从外到中心依次放置管状的中模芯与内模芯,在各模芯间依次形成胶体通道及塑料熔体通道,内模芯内为进气通道,在内模芯和中模芯的外表面分别有定位调节块,在中模芯上有进料孔。
文档编号B29C47/02GK2347741SQ98242949
公开日1999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16日
发明者韦恩润, 曹荣, 殷强, 欧信忠, 杜建江 申请人:无锡市永大企业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