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构建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的处理、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和用于优化轮胎的胎体结构...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354067阅读:来源:国知局
/分米之间。
[0080]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帘线和第二帘线使用相同的材料制造。使用相同的材料 (尽管在第一帘线和第二帘线之间具有不同的大小)允许使得若干特性(比如吸湿性、热稳 定性、疲劳特性等)相同。
[0081] 优选地,第一帘线由选自由人造纤维、尼龙、聚酯和由不同材料(例如尼龙/芳纶) 组成的混合材料构成的组中的材料制造。
[0082] 优选地,第二帘线由选自由人造纤维、尼龙、聚酯和由不同材料(例如尼龙/芳纶) 组成的混合材料构成的组中的材料制造。
[0083] 这些材料在高性能和超高性能轮胎中使用,以确保高刚度,即使在用在跑道上的 轮胎的典型操作压力(优选地包含在约1. 5和约3巴之间)下也是如此,由此增大转弯抓 地力,并且在所述操作压力下,上述不稳定现象是由于中性轴在胎体结构内部的偏移所导 致的。
[0084] 根据一个实施例,轮胎包括两个胎体帘布。在该实施例中,位于胎侧的叠置的胎体 帘布的层中的每一个层均属于两个胎体帘布的其中之一,所述两个胎体帘布径向地叠置, 并且所述两个胎体帘布中的每一个均从胎圈延伸至相对的胎圈。
[0085]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的轴向相对的端部翼片翻折到胎侧处的 所述胎体帘布上,以便形成所述两个叠置的层。在该实施例中,胎体帘布的每个端部翼片都 被支承在胎侧上,并且停靠在该端部翼片所属的胎体帘布上,延伸至胎面带。
[0086] 优选地,轮胎包括单个胎体帘布,并且位于胎侧处的叠置的帘布的层两者均属于 同一胎体帘布。
[0087]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帘线和第二帘线相对于轮胎的周向方向形成非90°的角 度。
[0088] 优选地,第一帘线和第二帘线相对于轮胎的周向方向形成的角度包含在约60°和 约120°之间。
[0089] 优选地,所述角度包含在约70°和约110°之间,更优选地为约87°。
[0090] 一个或多个胎体帘布的帘线的倾斜允许使轮胎在轮毂和胎面带之间的转矩传递 (在制动或加速时)期间具有更大的刚度。
[0091]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胎体帘布的第一帘线和第二帘线与第二胎体帘布的第一帘 线和第二端部帘线交叉。在具有交叉帘布的该实施例中,刚度在制动和加速期间均被最大 化。
[0092] 此外,已经证实了保持更加内侧的中性轴的技术在具有90°的帘布的轮胎上也是 有效的,虽然转矩下的性能较低,但是具有舒适性的优势。
[0093]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横向于条状元件的纵向延展的截面中,侧向的纵向部分中的 每一个纵向部分均具有三角形的渐缩轮廓。这样的形状容易制造,并且仍然确保毗邻的条 状元件之间的良好联接。
[0094]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横向于条状元件的纵向延展的截面中,侧向的纵向部分中的 每一个纵向部分均在所述条状元件的相应的侧向的纵向部分和中央部分之间具有至少一 个连接台阶。
[0095] 由所述台阶限定的侧向的纵向部分的厚度优选地包含在条状元件的中央部分的 厚度的约40%和约95%之间,并且优选地包含在条状元件的中央部分的厚度的约50%和 约70%之间。
[0096] 这样的形状确保了毗邻的条状元件之间的联接比前一种形状更好。
[0097] 此外,优选地,在每一个纵向部分上存在一个台阶,从而单个条状元件的两个纵向 部分是不对称的。这样,联接允许获得大体上等于条状元件的中央部分的厚度的厚度。
【附图说明】
[0098] 通过对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构建用于车辆车轮的处理、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和用于 优化轮胎的胎体结构中的载荷分布的方法的优选但不排它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另外的特 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楚。
[0099] 下面将参照附图进行描述,所述附图仅为了指示性目的而给出,并且因此为非限 制性的,其中:
[0100] -图1以透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半直径截面,使用间断的胎侧以更好 地示出胎体结构;
[0101] -图Ia是图1的半截面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0102] -图2以透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不同的轮胎的半直径截面,使用间断的 胎侧以更好地示出胎体结构;
[0103]-图3以前透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处理敷设的若干条状元件的 成形鼓;
[0104] -图4显示了具有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条状元件的图3的鼓的示意性俯视图;
[0105]-图5以侧视图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处理敷设的一系列条状元件的图3的成 形鼓;
[0106]-图6a显示了条状元件之间的接头处的图5的成形鼓的放大部分;
[0107]-图6b示出了根据条状元件之间的接头的替代实施例的图6a的放大部分;
[0108]-图7a至图7f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制造的条状元件的各自的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0109] 附图标记1整体表示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所述轮胎主要包括胎体结构2,胎体结 构2具有至少一个胎体帘布3a、3b(图1和图2)。在图1示出的实施例中,轮胎1具有两个 叠置的胎体帘布3a、3b。在图2的实施例中,轮胎1具有单个胎体帘布3a。防水弹性体材 料层或所谓的内衬4能够施加在胎体帘布3a、3b的内侧。两个环形锚固结构5与一个或多 个胎体帘布3a、3b的相应的端部翼片接合,每个环形锚固结构5均包括所谓的胎圈芯6a,胎 圈芯6a承载位于径向外侧位置中的弹性体填料6b。环形锚固结构5结合在通常称作"胎 圈"7的区域附近,轮胎1和相应的安装轮辋之间的接合通常发生在所述区域处。包括一个 或多个带束层9a、9b的带束结构8周向地施加在一个或多个胎体帘布3a、3b的周围,并且 胎面带10周向地叠置在带束结构8上。带束结构8能够与所谓的"底带嵌件" 11连结,每 个"底带嵌件" 11均位于一个/多个胎体帘布3a、3b和带束结构8的轴向相对的末端边缘 中的一个之间。另外地或作为底带嵌件11的替代,弹性体材料制成的和/或包含织物或金 属帘线(所述织物或金属帘线大体上平行于轮胎(〇度带束层)的周向延展方向)的环形 嵌件(未示出)或其它增强元件能够至少径向地叠置在带束层9a、9b的轴向相对的末端边 缘处,和/或至少在所述末端边缘处插置在所述带束层9a、9b之间。两个胎侧12(每一个 胎侧均从相应的胎圈7延伸至胎面带10的对应的侧部边缘)在侧向相对的位置施加到一 个或多个胎体帘布3a、3b上。
[0110] 通过利用至少一个组装装置在成形鼓13上组装相应的半成品来构建上文描述的 轮胎1。这样构建的轮胎1经受设置在工作周期中的硫化处理和/或其它处理。在示出的 实施例中,用于形成轮胎1的胎体结构2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在成形鼓13上构造和/ 或组装。更特别地,成形鼓2首先接收可能的内衬4,随后接收胎体帘布3a、3b。随后,未示 出的装置围绕端部翼片中的每一个同轴地接合环形锚固结构5中的一个,将包括带束结构 8和胎面带10的外部套围绕胎体圆柱形套定位在同轴居中位置,并且通过一个或多个胎体 帘布3a、3b的径向膨胀来根据环面构型成形胎体套,以便将胎体套施加在外部套的径向内 侧表面上。
[0111] 通过敷设单元(本身已知并且因此未示出)获得胎体帘布3a、3b中的每一个,所 述敷设单元布置成将多个条状元件14(所述多个条状元件呈周向并排关系并且具有将在 后面详细地描述的部分重叠)施加在相对于成形鼓13位于径向外侧的敷设表面15上,以 便形成每个胎体帘布3a、3b,每个胎体帘布3a、3b均具有围绕所述成形鼓13的几何轴线 "X-X"的连续的周向延展。
[0112] 所提到的敷设表面15可以是成形鼓13的径向外侧表面,或优选地,是已经敷设在 所述成形鼓13上的轮胎1的部件(比如内衬4)的径向外侧表面。示出的成形鼓2的径向 外侧敷设表面15大体为圆柱形的,并且适于完成圆柱形胎体套。成形鼓13被定位并支撑 成能够围绕其几何轴线"X-X"旋转。例如呈由电机驱动的心轴形式的装置(未示出)用于 使成形鼓2围绕所述几何轴线"X-X"旋转。敷设单元安装成毗邻成形鼓13,并且适于在成 形鼓13旋转期间将条状元件14施加到所述成形鼓13上。优选地,使成形鼓13以步进式 的方式旋转:例如,敷设单元在每步之后施加条状元件14。
[0113] 通过在至少一个连续细长元件上进行顺序的切割操作来获得条状元件14,所述至 少一个连续细长元件来自拉拔装置和/或压延装置或来自供给卷筒(连续细长元件已经事 先缠绕在供给卷筒上),并且所有条状元件14均优选地具有相同的宽度,所述宽度优选地 包含在约IOmm和约400mm之间,例如包含在25mm和约80mm之间。连续细长元件并且因此 由连续细长元件获得的条状元件14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多个帘线15a、15b或类似的线状元 件,所述多个帘线15a、15b或类似的线状元件优选地由织物材料制造,并且沿着细长元件 和条状元件自身14的纵向延展互相平行地延伸,并且所述多个帘线15a、15b或类似的线状 元件至少部分地涂覆有一层弹性体材料16。
[0114] 连续细长元件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将第二端部帘线15b和属于条状元件14的中央 部分的第一帘线15a以并排关系铺设成适当的布置,并且通过拉拔操作和/或压延操作将 弹性体材料施加在所述帘线15a、15b上。在该操作期间,第一帘线15a和第二帘线15b经 受对应于处理伸长率的拉力,所述处理伸长率通常包含在约0. 5%和约2%之 间。
[0115] 有利地,使用具有类似的弹性模量(这些弹性模量适于对应于轮胎常用的伸长率 /拉伸率)的第一帘线15a和第二帘线15b允许避免在轮胎的装备期间第一帘线以与第二 帘线不同的方式延伸,从而防止在释放这些帘线上的张力时产生不规则的细长元件,例如 纵向边缘具有不可接受的起伏。
[0116] 特别地参照图7a至图7f,连续细长元件和由连续细长元件切割出的每个条状元 件14在相对于所述连续细长元件和条状元件14的纵向延展的横截面中具有相对的端部的 厚度减小、变薄和/或渐缩的形状。条状元件14的中央部分17具有厚度"S1",所述厚度 "S1"优选地沿着条状元件14的宽度恒定,并且优选地包含在约0. 6mm和约2. 5mm之间,更 加优选地包含在约0. 9_和约I. 8_之间。条状元件14包括两个侧向的纵向部分18,两个 侧向的纵向部分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