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构建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的处理、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和用于优化轮胎的胎体结构...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354067阅读:来源:国知局
胎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3a,3b),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 由沿周向呈并排关系的多个条状元件(14)形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3a,3b)的 轴向相对的端部翼片接合相应的环形锚固结构(5),其中,每个条状元件(14)的侧向的纵 向部分(18)叠置在毗邻的条状元件(14)的侧向的纵向部分(18)上以便形成接头,其中, 至少在轮胎(1)的胎侧(12)处,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3a,3b)形成两个叠置的层; 带束结构(8),所述带束结构相对于胎体结构(2)位于径向外侧位置中; 胎面带(10),所述胎面带相对于带束结构(8)位于径向外侧位置中; 其中,每个条状元件(14)均包括呈并排关系的多个第一帘线(15a),所述多个第一帘 线位于条状元件(14)的中央部分中,并且每个第一帘线均具有第一平均直径(dl); 其中,每个条状元件(14)的侧向的纵向部分(18)中的每一个纵向部分均具有相对于 条状元件(14)的中央部分(17)的厚度(SI)减小的厚度(S2); 其中,每个条状元件(14)的侧向的纵向部分(18)中的每一个纵向部分均包括至少一 个第二端部帘线(15b),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部帘线具有比所述第一平均直径(dl)小的第 二平均直径(d2), 各个接头的厚度大体上等于条状元件(14)的中央部分(17)的厚度(SI)。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第二端部帘线(15b)的第二平均直径(d2)包含 在第一帘线的第一平均直径(dl)的约40%和约95%之间。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第二端部帘线(15b)的平均直径包含在约0. 4mm 和约Imm之间。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属于条状元件(14)的中央部分(17)的第一帘线 (15a)的平均直径包含在约0. 55mm和约I. 2mm。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每个条状元件(14)的宽度均包含在约IOmm和约 400mm之间。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每个条状元件(14)在中央部分(17)处测量的最 大宽度包含在约〇. 6mm和约2. 5mm之间。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每个条状元件(14)的侧向的纵向部分(18)中的 每一个纵向部分均包括呈并排关系的多个第二端部帘线(15b)。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在每个接头中,Btt邻的条状元件(14)的第二端部 帘线(15b)是叠置的。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对于每个条状元件(14),接头包括1到10根大 体上两两叠置的第二端部帘线(15b)。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条状元件(14)中的第一帘线(15a)的密度包含 在约45帘线/分米和约150帘线/分米之间。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第一帘线(15a)和第二端部帘线(15b)使用相 同的材料制造。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第一帘线(15a)由选自由人造纤维、尼龙、聚酯 和由不同材料组成的混合材料构成的组中的材料制造。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第二端部帘线(15b)由选自由人造纤维、尼龙、 聚酯和由不同材料组成的混合材料构成的组中的材料制造。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所述轮胎包括两个胎体帘布(3a,3b)。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轮胎,其中,位于胎侧(12)处的叠置的胎体帘布的层中的 每一个层均属于两个胎体帘布(3a,3b)中的一个,所述两个胎体帘布径向叠置,并且每一 个胎体帘布均从胎圈(7)延伸至相对的胎圈。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3a,3b)的轴向相对的 端部翼片被翻折,并且在胎侧(12)处面对地靠在所述胎体帘布(3a,3b)上,以便形成所述 两个叠置的层。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轮胎,其中,胎体帘布(3a,3b)的每个端部翼片均被支撑在 胎侧(12)上,搁置在该端部翼片所属的胎体帘布(3a,3b)上,并且延伸至胎面带。1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所述轮胎只包括一个胎体帘布(3a),位于胎侧(12) 处的叠置的两个胎体帘布层均属于该胎体帘布(3a)。1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第一帘线(15a)和第二端部帘线(15b)相对于 轮胎(1)的周向方向(S)形成非90°的角度(φ )。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第一帘线(15a)和第二端部帘线(15b)相对于 轮胎(1)的周向方向(S)形成包含在约60°和约120°之间的角度(φ )。2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第一胎体帘布(3a)的第一帘线(15a)和第二端 部帘线(15b)与第二胎体帘布(3b)的第一帘线(15a)和第二端部帘线(15b)交叉。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每一个侧向的纵向部分(18)在横向于条状元件 (14)的纵向延展的截面中具有三角形的渐缩轮廓。2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每一个侧向的纵向部分(18)在横向于条状元件 (14)的纵向延展的截面中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台阶,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台阶位于所述条状元 件(14)的相应的侧向的纵向部分(18)和中央部分(17)之间。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轮胎,其中,由所述连接台阶限定的侧向的纵向部分(18) 的厚度优选地包含在条状元件(14)的中央部分(17)的厚度的约40%和约95%之间。25.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连接台阶是位于每个纵向部分(18)上的 台阶,单个条状元件(14)的两个纵向部分(18)是不对称的。26. -种用于构建轮胎的处理,所述处理包括: 形成多个条状元件(14),每个条状元件均具有中央部分(17)和两个侧向的纵向部分 (18),所述中央部分包括平行的多个第一帘线(15a),每一个所述侧向的纵向部分均具有相 对于中央部分(17)的厚度(SI)减小的厚度(S2),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端部帘线(15b); 其中,每个第一帘线(15a)均具有第一平均直径(dl),并且每个第二端部帘线(15b)均 具有比所述第一平均直径(dl)小的第二平均直径(d2); 在成形鼓(13)的径向外侧敷设表面(15)上,敷设互相呈周向并排关系的所述条状元 件(14),并且将条状元件(14)的侧向的纵向部分(18)叠置在毗邻的条状元件(14)的侧向 的纵向部分(18)上,以便形成具有大体上均匀的厚度的至少一个胎体帘布(3a,3b); 围绕相应的环形锚固结构(5)翻折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3a,3b)的轴向相对的端部 翼片; 其中,至少在轮胎(1)的胎侧(12)处,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3a,3b)形成两个叠置 的层; 将带束结构(8)相对于胎体结构(2)施加在径向外侧位置; 将胎面带(10)相对于带束结构(8)施加在径向外侧位置。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处理,其中,形成条状元件(14)包括: 使第一帘线(15a)和第二端部帘线(15b)互相平行地延伸; 在所述第一帘线(15a)和所述第二端部帘线(15b)上施加弹性体材料,用于形成连续 细长元件; 将连续细长元件切割成多个段,以获得所述条状元件(14); 其中,在施加弹性体材料期间,第一帘线(15a)和第二端部帘线(15b)经受与处理伸长 率(w% )相对应的拉力; 所述处理伸长率(w% )包含在约0. 5%和约2%之间。28. -种用于优化轮胎(1)的胎体结构(2)中的载荷分布的方法,所述胎体结构(2)包 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3a,3b),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由在接头处周向连接的多个条状元 件(14)形成,其中,至少在轮胎(1)的胎侧(12)处,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3a,3b)形成 两个叠置的层,所述方法包括: 将每个条状元件(14)的侧向的纵向部分(18)叠置在毗邻的条状元件(14)的侧向的 纵向部分(18)上,以便形成接头;其中,每个侧向的纵向部分(18)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端部 帘线(15b),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部帘线的第二平均直径(d2)比属于条状元件(14)的中央 部分(17)的第一帘线(15a)的第一平均直径(dl)小;其中,所述接头的厚度大体上等于所 述中央部分(17)的厚度(SI),以便在轮胎(1)的工作条件期间将轮胎(1)的胎侧(12)的 径向截面的中性轴(NA)保持在所述轮胎的内部并且保持在胎体结构(2)的外部。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交错布置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 (3a,3b)的两个叠置的层的接头。30.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交叉布置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 (3a,3b)的两个叠置的层的接头。31.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保持两个叠置的第二端部帘线(15b) 的在与轮胎(1)的工作条件相对应的伸长率(〇P% )条件下测得的纵向弹性模量(E2op% ) 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一帘线(15a)在相同的伸长率条件下的弹性模量(Elop% )的约1. 5倍。32.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保持两个叠置的第二端部帘线(15b) 的在与轮胎(1)的工作条件相对应的伸长率(〇P% )条件下测得的纵向弹性模量(E2op% ) 之和基本等于第一帘线(15a)在相同的伸长率条件下的弹性模量(Elop% )。
【专利摘要】在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中,胎体帘布(3a,3b)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在相对于成形鼓(13)的径向外侧表面(15)上敷设互相呈周向并排关系的多个条状元件(14),将一个条状元件(14)的侧向的纵向部分(18)叠置在毗邻的条状元件(14)的侧向的纵向部分(18)上。每个条状元件(14)的中央部分(17)包括具有第一平均直径(d1)的多个平行的第一帘线(15a)。两个侧向的纵向部分(18)中的每一个纵向部分均具有相对于中央部分(17)的厚度(S1)减小的厚度(S2),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端部帘线(15b),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部帘线具有比第一平均直径(d1)小的第二平均直径(d2)。
【IPC分类】B29D30/30, B29D30/38, B29D30/42
【公开号】CN105073397
【申请号】CN201480011677
【发明人】G·曼奇尼, C·E·阿穆里, S·比奇, R·詹贝利
【申请人】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4年1月27日
【公告号】WO2014135995A2, WO2014135995A3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