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57146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橡胶注射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
【背景技术】
[0002]汽车转向系统是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或倒退方向的一系列装置,其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因此,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至关重要,其零部件都称为保安件,而转向齿轮轴是将驾驶员作用于转向盘的转向操纵机构力矩传给转向器的传力轴,它的上部与转向盘固定连接,下部装有转向器。随着汽车工业向轻量、高速、安全、节能、环保、舒适、低成本和长寿命方向发展,也促进和带动了橡胶制品行业和相关材料的发展,并为橡胶制品发展带来了机遇和良好市场前景。
[0003]针对转向齿轮轴包胶产品的橡胶注射模具在制作产品的过程中会遇到如下问题:因转向齿轮轴长度过长,尤其开具多件模时操作步骤特别繁琐,硫化结束后模具打开,需将中模连同制品一起搬离下模放置在操作台上,再用撬棍将中模翘开后才能将制品出去,取出制品后再将中模放入下模中。如此繁琐的操作会带来很多缺陷及隐患,如:因模具处于近200°C的高温状态,操作工在搬运的过程中极易上烫伤;模具搬运过程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用翘棍将中模翘开时因左右两侧受力不均匀,产品容易撕坏;中模搬离下面,在操作台上操作时间过长,会导致中模温度急剧下降,生产出的产品稳定性差;中模人工搬运及分离,会导致模具间的碰撞,降低模具寿命。急需解决中模人工搬运操作带来的缺点及隐患。
[0004]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20169723.9,公开日2010.06.02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橡胶注射模具,用于注射成型至少一注射件,该橡胶注射模具包含上模板、中模板及下模板,其中,该上模板与该中模板定义容纳该注射件部分结构的第一子模腔,该下模板与该中模板定义容纳该注射件另外部分结构的第二子模腔,该橡胶注射模具还包括连通该第一子模腔的第一注射口,连通该第二子模腔的第二注射口。该实用新型的橡胶注射模具,可以同时注射两种颗粒状合成橡胶材料。该实用新型通过模腔和射口的配合解决了橡胶注射的问题,如何下模没有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用新型内容】
[0005]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橡胶注射模具在制作产品时下模过程中存在操作风险、影响产品质量及有损坏模具的风险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它能够实现橡胶注射模具在制作产品时下模过程中避免操作风险、保证产品质量以及保护生产模具的目的。
[0007]2.技术方案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包括压板、中模、轴承、导向块和升降台;其中:所述压板为2个,用紧固螺栓将压板固定在下模的两侧,并在中模的两端将中模固定在压板下面;所述轴承分为2个一组,每2组固定安装在中模向外伸出部分的两端;所述升降台设置在轴承正下方的位置;所述导向块固定在升降台上,导向块顶端设置在每组的两个轴承正中间的下方位置。
[0010]优选地,所述压板中间设置有定位柱B。
[0011]优选地,所述每组的2个轴承之间设置有定位柱A。
[0012]优选地,所述导向块为顶角向上的三角形导向块,导向块顶角角度、高度及每组2个轴承之间的间距有数据配合关系。
[0013]优选地,所述中模为2个,均匀设置在定位柱B两边的位置。
[0014]3.有益效果
[0015]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0016](I)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产品硫化结束后,将模具打开,升降台自动抬起的同时,导向块的顶角顺利插入到两个轴承中间。在升降台继续上升的过程中,导向块的斜面紧压轴承;在压板的限位作用下,迫使缓慢中模滑开;此实用新型模具实现了中模自动滑开,降低了中模因人工搬运产生碰撞的风险,提高了模具的寿命,制品的取出和胶料的填充更加方便,在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7](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压板中间位置有定位柱B,可防止相邻两组中模碰撞;
[0018](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定位柱A的设置,可避免两个轴承直接接触,影响轴承的转动;
[0019](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三角形导向块的设置,方便顶角将每组的两个轴承顶开,高度及每组2个轴承之间的间距有数据配合关系,以保证模具的通用性;
[0020](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中模为2个,以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24]图中:1、压板;2、中模;3、定位柱A ;4、定位柱B ;5、制品;6、轴承;7、导向块;8、升降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包括压板1、中模2、轴承6、导向块7和升降台8 ;其中:所述压板I为2个,用紧固螺栓将压板固定在下模的两侧,并在中模2的两端将中模2固定在压板I下面,通过压板I的限位作用,可防止中模2滑开时被抬起;所述轴承6分为2个一组,每2组固定安装在中模2向外伸出部分的两端,目的是降低中模2分开时的摩擦阻力;如图3所示,所述升降台8设置在轴承6正下方的位置;所述导向块7固定在升降台8上,导向块7顶端设置在每组的两个轴承6正中间的下方位置。
[0028]本实施例的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使用时,下模安装固定在注射硫化的下加热板上,产品硫化时间达到后,硫化机台主油缸下降带动模具打开,中模2在压板I限位作用下,压在压板I与下模之间;下模随后移动划出,中模2移动到升降台8上,升降台8上升,导向块7插入两轴承6之间,轴承6在导向块7两侧滑动,使得中模2缓慢分开,用人将制品5取出,再用气枪将模具飞边清理干净,填入铝制骨架,手工推动中模2将其合并,按下注射机自动启动按钮,下模滑入机台,合模,自动注入胶料,加热硫化,一个工作循环结束。
[0029]实施例2
[0030]本实施例的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所述压板I中间设置有定位柱B4,可防止相邻两组中模碰撞;所述每组的2个轴承6之间设置有定位柱A3,可避免两个轴承直接接触,影响轴承的转动;所述导向块7为顶角向上的三角形导向块,导向块7顶角角度、高度及每组2个轴承6之间的间距相互配合;所述中模2为2个,均匀设置在定位柱B4两边的位置,以提高工作效率。
[0031]本实施例的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使用方法同实施例I。
[0032]实施例3
[0033]本实施例的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基本结构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每个中模2在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有4个型腔。
[0034]本实施例的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使用时,方便注射并能根据生产产品的规格和种类进行相应调整,可同时生产不同规格或型号的产品。
[0035]本实用新型所述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包括压板(1)、中模(2)、轴承(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块(7)和升降台(8);其中: 所述压板⑴为2个,用紧固螺栓将压板固定在下模的两侧,并在中模⑵的两端将中模⑵固定在压板⑴下面;所述轴承(6)分为2个一组,每2组固定安装在中模⑵向外伸出部分的两端;所述升降台⑶设置在轴承(6)正下方的位置;所述导向块(7)固定在升降台(8)上,导向块(7)顶端设置在每组的两个轴承(6)正中间的下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I)中间设置有定位柱B(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的2个轴承(6)之间设置有定位柱A (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7)为顶角向上的三角形导向块,导向块(7)顶角角度、高度及每组2个轴承(6)之间的间距有数据配合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模(2)为2个,均匀设置在定位柱B (4)两边的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属于橡胶注射模具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铝质转向齿轮轴中模自动滑开的橡胶注射模具,包括压板、中模、轴承、导向块和升降台;压板为2个,用紧固螺栓将压板固定在下模的两侧,并在中模的两端将中模固定在压板下面;轴承分为2个一组,每2组固定安装在中模向外伸出部分的两端;升降台设置在轴承正下方的位置;导向块固定在升降台上,导向块顶端设置在每组的两个轴承正中间的下方位置。本实用新型模具可在硫化结束打开模具时,通过注射机升降台自动上升,将导向块导入两个轴承之间,实现中模自动滑开,省去人工将中模搬下后分开工序,提高了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IPC分类】B29C45-14, B29C45-84, B29C35-02, B29C45-26
【公开号】CN204566569
【申请号】CN201520270689
【发明人】徐海潮, 何志刚
【申请人】南京金三力橡塑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