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焚烧余热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3715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余热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蒸发管束移至第三通道,水平烟道整体设计为过热器的结构紧凑型垃圾焚烧余热锅炉。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许多的垃圾。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了普遍关注的话题,将垃圾焚烧用于发电是主要的处理手段。垃圾焚烧时,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可在垃圾焚烧余热锅炉中进行回收与利用。目前,主流的垃圾焚烧余热锅炉第三通道设置膜式水冷屏。由于膜式水冷屏缺乏清灰手段,容易积灰,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过热器及蒸发管束均水平布置于水平烟道内,这必然导致水平烟道长度方向的增加,使得锅炉的整体结构变得臃肿,造成水平烟道下面大量的空间浪费,增加了建厂的成本。由于蒸发管束主要布置在过热器之后的水平烟道内,此处烟温较低,换热效率不高,水循环流速很低,容易出现水塞等水循环不畅的问题。并且,蒸发管束也采用了水平布置的方式,造成蒸发管束的下降管及上升管长度有所增加,加大了锅炉的钢耗量。常规的水平烟道两侧为水冷壁,上下为连通管,这需要连接上升下降管,增加了锅炉钢耗量。且水平烟道顶部由于有大量的过热器蛇形管穿管,一方面要保证过热器蛇形管与密封壳间有足够的相对膨胀,另一方面也要保证水平烟道顶部密封在高温烟气的冲刷下不漏烟 ,从设计方面考虑,水平烟道顶部密封结构比较复杂;从现场施工方面考虑,增加了现场施工的工作量及难度。为此,需要对传统的π型垃圾焚烧余热锅炉结构布置作出调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余热锅炉,解决了目前主流炉型结构臃肿、蒸发管束水循环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

一种垃圾焚烧余热锅炉,包括炉膛、锅筒,以及依次连通的第一竖直烟道、第二竖直烟道、第三竖直烟道、水平烟道和第四竖直烟道;所述第三竖直烟道内设有一级蒸发管束;所述水平烟道内设有过热器蛇形管组;所述第四竖直烟道内设有省煤器,所述省煤器的上方设置有二级蒸发管束;所述省煤器、所述一级蒸发管束和所述二级蒸发管束均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锅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原设置于水平烟道的蒸发管束移到第三通道内,水平烟道长度有所减小,锅炉结构更加紧凑,节约建设成本;且三通道内温度较高,换热效果好,解决了水循环不畅等问题。

更优地,所述水平烟道包括顶部膜式壁及两侧膜式壁;所述过热器蛇形管组包括顺次连接的一级过热器、二级过热器、三级过热器。水平烟道的内部仅布置过热器,缩短了水平烟道长度,使锅炉结构更加紧凑。布置相连的三组过热器,已经能够较好的吸收烟气的热量。

更优地,所述顶部膜式壁、所述两侧膜式壁和所述过热器蛇形管组顺次连接。即水平烟道顶部及两侧膜式壁均作为过热器的附加受热面与蛇形管构成了过热器整体。一方面增大了过热器的换热面积,另一方面水平烟道顶部不需采用内部砌筑外部保温的结构,解决了水平烟道顶部密封难的问题,降低了现场施工难度。同时取消了三通道由于积灰严重而利用率低的水冷膜式屏,从而不需要连接上升下降管降低了锅炉钢耗量。

更优地,所述一级过热器设于靠近水平烟道的烟气出口处;所述三级过热器设置于靠近水平烟道的烟气进口处。过热器内的蒸汽首先经处于烟气最低处的一级过热器加热,之后到达温度稍高处的二级过热器处加热,最高到达水平烟道中温度最高处三级过热器处加热,使水蒸汽的能够最大化的吸收烟气的温度,提高了传热的效率。

更优地,所述一级过热器和所述二级过热器为逆流布置,所述三级过热器为顺流布置。所述一级过热器和所述二级过热器为逆流布置,使其具有较大的传热温差,传热效率高。三级过热器采用顺流布置,传热温差较小,蒸汽出口处烟温较低,受热面金属壁温也较低,工作安全。

更优地,所述一级蒸发管束和所述二级蒸发管束均为蛇形管型式。蒸发管束如采用上下小集箱连接的管片型式,将导致焊接加工量大,大大增加制造成本。采用蛇形管型式只需在一片蛇形管的始末两端焊接,能避免焊接量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第一竖直烟道1、第二竖直烟道2、第三竖直烟道3、一级过热器4、二级过热器5、三级过热器6、顶部膜式壁7、第四竖直烟道14、灰斗12、一级蒸发管束13、省煤器16、二级蒸发管束1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垃圾焚烧余热锅炉,包括炉膛和锅筒,炉膛上方设有第一竖直烟道1,第一竖直烟道1的上部连通第二竖直烟道2,第二竖直烟道2的下部连通第三竖直烟道3;第三竖直烟道3的上部连通水平烟道;水平烟道连通第四竖直烟道14。

水平烟道的顶部及两侧分别设有顶部膜式壁7和侧膜式壁;水平烟道内设有一级过热器4、二级过热器5、三级过热器6;锅筒连接有蒸汽引出管;蒸汽引出管、顶部膜式壁7、侧膜式壁、一级过热器4的管道、二级过热器5的管道、三级过热器6顺次连接;三级过热器6设置于靠近第三竖直烟道3的一端;顶部膜式壁7、侧膜式壁与一级、二级、三级过热器依次相连,管道内均通有从锅炉引出的饱和蒸汽。锅筒内的饱和蒸汽通过引出管进入水平烟道的顶部膜式壁7,之后分流进入水平烟道的侧膜式壁,然后依次流经一级过热器4、二级过热器5、三级过热器6,最后从集气集箱引出。一级过热器4和二级过热器5为逆流布置,三级过热器6为顺流布置。采用混流的设置方式,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提高了传热效率。

第三竖直烟道3内设有多组一级蒸发管束13。一级蒸发管束13可以为三组或四组。第四竖直烟道14内设有多组省煤器16。省煤器可以为三组、四组或五组。省煤器16的上方设置有二级蒸发管束15;省煤器16、一级蒸发管束13和二级蒸发管束15均分别通过连接管连接锅筒。省煤器16将水加热至接近饱和温度后注入锅筒,降低了排烟温度,节约能源。一级蒸发管束13和二级蒸发15管束均为蛇形管型式。第二竖直烟道2、第三竖直烟道3、水平烟道和第四竖直烟道14的下方均设有灰斗12。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