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循环双纵射流配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7165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然循环双纵射流配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制造中的配水装置。
目前,我国在卧式锅壳式外燃锅炉制造中使用的配水装置,大多采用两种结构方式,其一是由上锅筒进水,通过两侧配水管分配至四个下降区的自然循环方式;其二是将自然循环的配水装置在下降管上50-100mm米处,向下降管内注水。这两种结构方式的配水装置对卧式锅壳外燃锅炉壳底部经常出现鼓包及管板裂纹和漏水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锅炉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然循环双纵射流配水装置,它可解决卧式锅壳外燃热水锅炉锅壳鼓包及管板裂纹和漏水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锅筒、进出水管、配水管、喷嘴所构成的,其特征是在锅筒上有两路进水管和两个径向错开的喷嘴,喷嘴中心轴与锅筒轴向平行,两个喷嘴沿锅筒径向错开,相对射水。
作用与原理是在淹没射流的作用下,锅筒底部炉水产生相对运动,将沉积物冲起,呈悬浮状态,或在尾部低温区形成二次沉淀,由此处排污管,排至炉外,少部分回到系统中,不在锅筒中,由其高温区沉积,同时也增强了水侧换热效率,能有效地避免锅筒底部高温区,因沉积阻热造成的锅壳过热鼓包现象。
由于喷嘴沿锅筒纵向相对布置,回水进入锅筒后流程延长,在锅筒底部的加热作用和原有炉水的掺合作用下,提高了水温,避免了冷水直接冲刷管板,流动的炉水运动到管板处,由于管板的阻挡作用,使水流产生了向上、向左和向右三个方向的分流,上升水流有利地改善了管板处水流工况,消除了造成管板裂纹的不利因素。
喷嘴布置的几何位置和喷嘴流速的合理确定,对于较大颗粒的二次沉积、沉积位置、沉积面积及管板处水流工况和经济运行效果起决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它可解决卧式锅壳式外燃锅炉锅壳鼓包及有效地解决了积垢和管板裂纹漏水问题,加工简单,投资少,安全性能好。
以下结合附图作实施例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已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1可知,在锅筒1上部有一出水管2和一出水管3,进水管3分两路引至锅筒底部前、后管板处。锅筒1的两侧有两侧配水管,锅筒底部有两个喷嘴5,两个喷嘴沿锅筒的径向错开,喷嘴中心轴与锅筒轴平行。
权利要求1.一种自然循环双纵射流配水装置,它是由锅筒、进出水管、配水管、喷嘴所构成的,其特征是在锅筒上有两路进水管和两个径向错开的喷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制造中使用的配水装置。其特征是在锅筒上有两路进水管和两个径向错开的喷嘴。它可以有效地解决积垢和管板裂纹、漏水问题,还解决了卧式锅壳式外燃锅炉底部鼓包现象。具有加工简单,投资少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卧式锅壳式外燃锅炉的配水装置改造所用。
文档编号F22D7/00GK2109493SQ92210199
公开日1992年7月8日 申请日期1992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1992年1月31日
发明者刘学鹰 申请人:刘学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