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毛细组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6450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管毛细组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管毛细组织,尤其涉及一种由编织网与多条纤维束构成的热管毛细组织。
背景技术



图1、图2为一种公知的热管结构,热管1a具有管体10a,其管体10a内壁上附着有多条沿其管体10a轴向延伸的纤维束11a,并在管体10a内设置有支撑体12a,支撑体12a将各纤维束11a抵压在管体10a的内壁上,通过各纤维束11a间的间隙,使热管1a的内管壁具有轴向的毛细传输特性。
利用多条纤维束11a虽可获得良好的毛细力,但由于各纤维束11a沿管体10a轴向延伸,所以毛细传输方向仅限于管体10a的轴向方向,对于径向却毫无传输能力,因而大大降低了热管1a的使用效能。
由上可知,所述公知的热管毛细组织,在实际使用时,显然还存在缺陷,因而有待加以改善。
有鉴于上述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凭借从事该行业多年的经验,潜心研究并配合实际的运用,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积极研究改良,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进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毛细组织,包括管体、以及卷曲在所述管体内部的编织网;其中,在所述管体与所述编织网之间,设置有沿所述管体轴向延伸的多条纤维束,且所述各纤维束贴附在所述管体内壁上,并与所述编织网相贴附,从而构成热管的毛细组织。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热管毛细组织由轴向延伸的纤维束与编织网相贴附构成,编织网不仅可以进行径向的毛细传输,同时也可以协助纤维束进行轴向的毛细传输,从而获得径向与轴向毛细传输能力兼具的毛细组织。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热管毛细组织可采用编织线直径较粗的编织网作为各纤维束在退火时的支撑体,从而便于毛细组织置入作业的进行,并可利用直径较粗的编织网来降低成本。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公知热管的断面示意图;图2公知热管的剖面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热管成品的断面示意图;图5图4的A部分放大详图;图6本实用新型热管成品另一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a-热管10a-管体11a-纤维束 12a-支撑体1-热管10-管体 11-毛细组织100-内壁110-编织网111-纤维束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3、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热管成品的断面示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管毛细组织,热管1具有管体10,管体10内部呈中空状,从而形成圆周内壁100,并在管体10的内壁100上,设置至少一层用来传输工作流体(working fluid,图略)的毛细组织11。
毛细组织11包含有卷曲在热管1的管体10内部的编织网110,以及设置在热管1的管体10与编织网110之间,并沿热管1的管体10轴向延伸的多条纤维束111,且各纤维束111与编织网110相贴附,进而构成所述热管1的毛细组织11。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纤维束111轴向贴附在热管1的管体10内壁100的局部位置上,其主要适用于热管1局部需要有轴向毛细传输能力的情况下;当然,如图6所示,各纤维束111也可贴附在热管1的管体10的内壁100的全圆周面上。
由于热管1的毛细组织11由各纤维束111与编织网110相贴附所构成,所以在轴向的毛细传输上,仍可利用各纤维束111实现,而在径向的毛细传输上,则由于编织网110为多编织线交织而成,因此,编织网110不仅可进行径向的毛细传输,更可协助各纤维束111进行轴向的毛细传输,形成径向与轴向毛细传输兼具的毛细组织11。
如图5所示,编织网110的各编织线直径可大于纤维束111的直径,因为编织网110的各编织线直径较大的缘故,可使具有较粗直径编织线的编织网110作为支撑结构,使编织网110在高温退火的程序中较不易遇热软化而塌陷,作为各纤维束111在退火时的支撑体,使各纤维束111可以紧密贴合在管体10的内壁100上。且具有较粗编织线的编织网110成本相对较低,并易于置入热管1的管体10内,从而便于生产。
各纤维束111可由至少二种不同直径的纤维所组成,或者各纤维束111也可绞成一整束而纠结在一起、或者直接编织在编织网110上,在毛细组织11置入热管1的管体10前即与编织网110复合为一体,从而便于毛细组织11置入作业的进行。
利用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热管毛细组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热管毛细组织,的确能利用上述构造,实现所述功效。且本实用新型申请前未见于刊物也未公开使用过,符合新型专利的新颖性及创造性等要求,根据专利法提出申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热管毛细组织,包括管体、以及卷曲在所述管体内部的编织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与所述编织网之间,设置有沿所述管体轴向延伸的多条纤维束,所述各纤维束贴附在所述管体内壁上,与所述编织网相贴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毛细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网为多条编织线交织而成,所述编织网的各编织线直径大于所述各纤维束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毛细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纤维束轴向贴附在所述管体内壁的局部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毛细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纤维束轴向贴附在所述管体内壁的全圆周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毛细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纤维束编织在所述编织网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毛细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纤维束绞结为一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毛细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纤维束由至少二种不同直径的纤维所组成。
专利摘要一种热管毛细组织,包括管体、以及卷曲在该管体内部的编织网;其中,在该管体与该编织网之间,设置有沿该管体轴向延伸的多条纤维束,且各纤维束贴附在该管体内壁上,并与该编织网相贴附,从而构成热管的毛细组织。由此,各纤维束进行轴向的毛细传输,而编织网除了进行径向的毛细传输外,也能进行轴向的毛细传输,从而获得径向与轴向毛细传输兼具的毛细组织。
文档编号F28D15/04GK2784856SQ200520004930
公开日2006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2日
发明者徐惠群 申请人:徐惠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