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炉烟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720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炉烟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垃圾焚烧装置,尤指一种符合国家标准,以稳定温 度排放烟气的立式生活垃圾焚烧炉烟气装置。
技术背景中国专利公开号CN1693753A公开了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结构,如图1 所示为该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是"……在靠近进料斗18的烘干筒体 15上通过轴承座13装有烟气出口管16,……进料斗18及烟气出口管16之间均 为活动连接。烟气出口管16通过管道和烟气处理装置相连接,烟气处理装置通 过管道和烟囱相连接。"根据中国《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01),标准规定烟气 在炉膛的出口温度应大于85(TC以上。上述现有技术中,由经燃烧室4焚烧从出烟口 9直接排出的烟气因经高温焚 烧,基本能控制85(TC的出口温度,达到上述标准。但进入回转烘干装置11的高温烟气因要烘干垃圾,会被垃圾带去一部分热 量,在回转烘干装置11内部的烟气温度在200 500'C左右,而回转烘干装置ll 的烟气出口管16附近出口的烟气温度下降至100 200'C左右,按上述现有技术 的结构设计,由该烟气出口管16排出的烟气直接通过引风系统回路到烟气处理 装置排出,即将100 20(TC左右的回路烟气与经燃烧室4焚烧从出烟口 9直接排 出的85(TC烟气混杂,增加了后序处理装置(二燃室)的处理压力,大大增加了 达到上述国家标准的处理成本以及烟气排出温度的不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为达 到现有国家标准节约烟气排放处理成本、以及稳定控制烟气排放温度的生活垃圾 焚烧炉烟气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炉烟气装置,包括在近进料斗18的烘干筒体15上通过轴 承座13装有烟气出口管16,进料斗18与烟气出口管16之间为活动连接;其特 点是所述烟气出口管16通过管道依次和水汽分离装置14、富氧装置21、风机6, 进风系统2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的按照GB18485-2001标准的出口烟气规定, 对从回转烘干装置ll排出的烟气进行了二次利用,经烟气出口管16、水汽分离 装置14、富氧装置21、风机6、进风系统2,对从回转烘干装置ll排出的烟气 进行回炉燃烧,借助此烟气本身具有的热量,和附带的氧气,更有助于炉膛内垃 圾的充分燃烧,并无需增加后序处理装置(二燃室)的处理压力,只需达到烟气 出口温度850'C以上即可达到上述国家标准。大大降低了成本和处理,有效稳定 控制烟气排放的温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生活垃圾焚烧炉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2、进风系统,3、炉体4、燃烧室,6、风机,9、出烟口, 11、回转烘 干装置,13、轴承座,14、水汽分离装置,15、烘千筒体,16、烟气出口管,18、 进料斗,21、富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在近进料斗18的烘干筒体15上通过轴承座 13装有烟气出口管16,进料斗18与烟气出口管16之间为活动连接,烟气出口 管16通过管道依次和水汽分离装置14、富氧装置21、风机6,进风系统2连接。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烟气装置过程中,对从回转烘干装置11排出的烟气进行了二 次利用,经烟气出口管16、水汽分离装置14、富氧装置21、风机6、进风系统 2,对从回转烘干装置11排出的烟气进行回炉燃烧,借助此烟气本身具有的热量, 和附带的氧气,更有助于炉膛内垃圾的充分燃烧,并无需增加后序处理装置(二 燃室)的处理压力,只需达到烟气出口温度850。C以上即可达到上述国家标准。 大大降低了成本和处理,有效稳定控制烟气排放的温度。尽管对本发明己经作了详细的说明并引证了一些具体实施例,但对本领域熟 练技术人员来说,只要不离开本发明人的设计思路和范围也可作各种变化和修正 是显然的。
权利要求1、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炉烟气装置,包括在近进料斗(18)的烘干筒体(15)上通过轴承座(13)装有烟气出口管(16),进料斗(18)与烟气出口管(16)之间为活动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烟气出口管(16)通过管道依次和水汽分离装置(14)、富氧装置(21)、风机(6),进风系统(2)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垃圾焚烧装置,尤指一种符合国家标准,以稳定温度排放烟气的立式生活垃圾焚烧炉烟气装置。其包括在近进料斗(18)的烘干筒体(15)上通过轴承座(13)装有烟气出口管(16),进料斗(18)与烟气出口管(16)之间为活动连接;在所述烟气出口管(16)通过管道依次和水汽分离装置(14)、富氧装置(21)、风机(6),进风系统(2)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的按照国家标准GB18485-2001标准的出口烟气规定,大大降低了成本和处理,有效稳定控制烟气排放的温度。
文档编号F23J15/00GK201016474SQ20062004766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10日
发明者丁根明, 龚 范 申请人:上海龙阳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