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煤粉云的锅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702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烧煤粉云的锅炉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新型涉及一种锅炉,具体说是一种燃烧煤粉云的锅炉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贮煤丰富,大量使用燃煤锅炉。目前锅炉所燃烧的煤多为块煤、颗粒状煤 或粉状煤,因不能完全燃烧,一方面会产生大量的黑烟(粉尘)和二氧化硫排放大气中,另 一方面也浪费煤炭资源。为此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法。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能充分燃烧的燃烧煤粉云的锅炉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有锅炉,其特征是它还有煤粉云给料装置, 该装置有粉磨机、堵风输送机和管道形加热器首尾相接组成,在管道形加热器的管壁上有 加热元件,管道形加热器的出料口插入锅炉进煤口 , 二者为紧配合;在锅炉燃烧室上拱设置 若干个上隔断墙,下拱设置若干个下隔断墙,上下隔断墙相间分布,成S形燃烧室,在隔断 墙上设通风孔。 工作过程是粉磨机将煤碳研磨成400 600nm纳米级煤粉即煤粉云后,经堵风输 送机送入管道形加热器,再经管道形加热器加热到300 40(TC,软化释出可燃气体,向锅 炉喷射出云雾状煤粉。可燃气体和固体碳与空气混合,在燃烧室被点燃后,云雾状煤粉在S 形燃烧室燃烧,上拱隔断墙阻碍云雾状煤粉向前流动以延长燃烧时间,使其燃烧充分,当云 雾状煤粉被吹到上拱隔断墙的犄角时,此处的通风孔解决了此处通风不良燃烧工况不好的 问题,使燃烧室的温度增高。碳粒燃烧后,沉降在燃烧室隔断墙下方。燃烧时固体碳与空 气中氢氧混合,氧化氢化产生甲烷和煤焦渣,燃烬后灰渣能固硫作用。固流量是总体含硫量 40% 6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燃烧充分,不但节省煤炭资源,且 实现零的排放。
以下结合附图
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它由锅炉8和煤粉云给料装置组成,煤粉云给料装置由料仓1、螺纹喂料机2、 DSM 粉磨机3、收集器4、堵风输送机5和管道形加热器7首尾相接组成,在管道形加热器的内壁 上有电加热元件,在管道形加热器的入口还设有风机6,管道形加热器的出料口插入锅炉进 煤口,二者为紧配合;在锅炉燃烧室上拱设置若干个上隔断墙81,下拱设置若干个下隔断 墙82,上下隔断墙相间分布,成S形燃烧室,在隔断墙上设通风孔83。[0010] 粉磨机将煤碳研磨成400 600nm纳米级煤粉后,经堵风输送机送入管道形加热 器,再经管道形加热器加热到300 40(TC,软化释出可燃气体,在风机作用下向锅炉喷射 出云雾状煤粉。煤粉云释放出来的可燃气体燃烧叫做非气相燃烧。固体碳粒在与空气中的 氢氧混合氢化和氧化后同时与气体燃烧,供风系统和煤粉云浓度调到25g/m 形成了汽沸 式燃烧,火焰耀眼白色,此时温度1350度。燃烧室的压力O. 12MPa,喷口风速与烟速调到秒 12m。固体碳粒与空气中氢氧结合,氢化和氧化,煤粉云完全分解燃烧,软化甲烷、烃、煤焦油 和其它一些可燃物,此时燃烧时煤粉云颗粒被吹到特角时,此处设有烟气孔,使燃烧工况增 强和燃烧条件充佩,碳颗粒燃烬在碰撞上下拱墙后碳灰沉降在上下隔断墙的下方,解决了 煤粉云燃烧后的尘随风速漂浮状态,煤粉云燃烧率达到98%以上。固体煤碳经过研磨超煤 粉后形成的煤粉云的燃烧方式,与燃油、燃气的效果相同,效果更好,运行成本更低。该技术 领域转化后,经过实践是替代水煤浆锅炉的最理想产品。目前煤燃烧领域煤粉云燃烧是最 佳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一种燃烧煤粉云的锅炉系统,它有锅炉,其特征是它还有煤粉云给料装置,该装置有粉磨机、堵风输送机和管道形加热器首尾相接组成,在管道形加热器的管壁上有加热元件,管道形加热器的出料口插入锅炉进煤口,二者为紧配合;在锅炉燃烧室上拱设置若干个上隔断墙,下拱设置若干个下隔断墙,上下隔断墙相间分布,成S形燃烧室,在隔断墙上设通风孔。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煤粉云的锅炉系统,其特征是所说的煤粉云给料装置还包括料仓、螺纹喂料机、收集器和风机,由料仓、螺纹喂料机、DSM粉磨机、收集器、堵风输送机和管道形加热器首尾相接组成,在管道形加热器的内壁上有电加热元件,在管道形加热器的入口还设有风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燃烧煤粉云的锅炉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锅炉不能完全燃烧,产生黑烟和二氧化硫,也浪费煤炭资源。本实用新型的要点是煤粉云给料装置由粉磨机、堵风输送机和管道形加热器首尾相接组成,在管道形加热器的管壁上有加热元件,管道形加热器的出料口插入锅炉进煤口,二者为紧配合;在锅炉燃烧室上拱和下拱分别设置若干个上下隔断墙,上下隔断墙相间分布,成S形燃烧室,在隔断墙上设通风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燃烧充分,节省煤炭资源,实现零排放。
文档编号F23C3/00GK201443753SQ20092001701
公开日2010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8日
发明者于长福, 刘海鸿, 刘霞, 宿明元, 宿长恕, 李科, 杜君, 杨忠, 王辉, 赵福哲 申请人:宿长恕;宿明元;于长福;王辉;李科;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