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布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0691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燃烧器布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器的布风结构。 技术背景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竹屑、木屑、秸秆等附加产品,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利用办法, 有人将上述竹屑、木屑、秸秆等通过燃烧来释放能量,同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炭作为重要的 原料,可以用来制造肥料,含炭肥料能改善土壤结构,还可以用来制造活性炭等多种产品。 人们设计了各种燃烧器对上述产品进行燃烧利用,而通常燃烧器中的助燃风从进风口进入 后,直接流动到出风口排出,再燃烧室内停留时间少,与燃料接触时间少、接触不充分,助燃 效果不好,甚至由于从进风口到出风口的直接流动,将粉末状燃料裹挟带出,造成燃料损失 和环境污染。中国专利局2009年9月9日公开的CN101526265A号专利申请,名称为一种生物 质燃料热风炉,该装置包括炉体、供料系统、炉排、烟道、弧形反射拱,所述供料系统和所述 弧形反射拱一起把所述炉体分隔成风室、燃烧室和热转换装置三部分。该装置的进风口设 置在底部,助燃风进入燃烧室流动方向单一,穿过燃料堆积层后直接流向出风口,单位量的 助燃风助燃效果不好,必须加大进风量进行弥补,且该助燃风流动方式容易将粉末状燃料 裹挟带出,造成燃料损失和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燃烧器助燃风流动方式不合理,助燃效果不好且 容易裹挟粉末燃料的问题,提供一种让助燃风与燃料充分接触的燃烧器布风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烧器布风结构,包括燃 烧室,燃烧室一侧开口形成出风口,另外的若干侧面外侧设置有配风室,并在设有配风室侧 的侧壁上设有与配风室连通的进风口。各个侧面的配风室互相连通,并在不同侧壁形成多 次进风,各侧壁进入的助燃风风向不同,在燃烧室内形成紊流,增加助燃风的流动性,使助 燃风在燃烧室内不断与燃料表面接触,接触时间长、接触面大,助燃效果好,同样燃烧条件 下所需的风量少,助燃风在燃烧室内停留时间长,能对混杂在助燃风中的粉末状燃料进行 充分燃烧,不易将粉末状燃料裹胁带出。作为优选,所述燃烧室与出风口相对一侧的侧壁外侧设有配风室,并在与出风口 相对一侧的侧壁上设有主风口,所属燃烧室底面为布风板,布风板下方为配风室,布风板上 设有布风孔,主风口和布风孔均为进风口。主风口处形成一次进风,布风孔处形成二次进 风,分别从不同侧面进入燃烧室,增加助燃风在燃烧室内的流动性。作为优选,布风板上均勻分布有凸包,凸包的侧面开孔形成布风孔,布风孔开口方 向与主风口开口方向有夹角。布风孔与主风口进风方向不同,布风孔进风对主风口进风进 行搅动。同时布风孔侧向开口,燃料不易从布风孔掉出。作为优选,布风孔开口方向与主风口开口方向夹角在45度到135度之间。[0009]作为优选,燃烧室底面中间靠近主风口的一侧开有出炭槽,出炭槽位于主风口的 下方。出炭槽位置燃料堆积,主风口出风能第一时间与燃料接触。作为优选,燃烧室底面的高度从两侧向出炭槽位置逐渐降低。使被助燃风吹动的 燃料能由自身重力作用向出炭槽位置汇集。作为优选,出炭槽中设有出炭绞龙,出炭绞龙贯穿配风室并伸出配风室之外。出炭 槽位置的含炭燃烧底物能及时由出炭绞龙送出,如果需要将燃料完全燃烧成灰,出炭绞龙 也可以用来出灰。 作为优选,主风口的上方的燃烧室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使进料口进入的燃料直 接在主风口前面堆积,保证助燃风第一时间与燃料接触。作为优选,进料口设有进料绞龙,进料绞龙贯穿配风室伸出配风室外。作为优选,配风室外侧还设有与配风室相连的风机。本实用新型燃烧室通过主风口和布风孔多角度进风,改变燃烧室内的气流方向, 增加助燃风与燃烧物料接触时间和接触面,提高助燃效果,并在相同的燃烧条件下降低了 风量的需求,使助燃风在燃烧室内停留时间长,不易将粉末状燃料裹挟带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布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风机,2.风机出风口,3.次配风室,4.燃烧器基体,5.安装法兰,6.主配 风室,7.加料斗,8.进料绞龙,9.进料电机,10.出炭电机,11.燃烧室,12.点火装置,13.进 料口,14.出炭槽,15.出炭绞龙,16.出炭口,17.布风板,18.主风口,19.布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一种生物质能源燃烧器,如图1至图4所示。本装置包括燃烧器基体4,燃烧器基体4为卧式的圆柱型,如图1、图2、图3所示, 燃烧器基体4为双层结构,内层为燃烧室11,外层为次配风室3,次配风室3环绕在燃烧室 11外侧,燃烧室11顶部为弧顶,并通过燃烧室顶壁将燃烧室11和次配风室3隔开,燃烧室 11底部设有布风板17并通过布风板17与次配风室3分隔,如图4所示,布风板17上设有 布风孔19。如图3所示,布风板17从两侧向中间倾斜,以便待燃烧物料堆积在布风板17中 部。如图2所示,布风板17中部的右端开有出炭槽14,出炭槽14中设有出炭绞龙15,出炭 绞龙15的螺旋叶片螺距沿输送方向逐渐缩小,两端的螺距比例为4:1,在出炭绞龙15的末 端下侧还设有出炭口 16,出炭绞龙15通过出炭电机10驱动,出炭电机10为调速电机。燃 烧器基体4的右端与安装法兰5固定,安装法兰5为方形板,边长为燃烧器基体4直径的两 倍,安装法兰5的右侧设有主配风室6,主配风室6与环绕在燃烧室11外层的次配风室3连 通,使燃烧室11的环周和右侧均设置有配风室能从各个角度进风。风机1的风机出风口 2 与主配风室6连通。燃烧室11的左端面开口作为出风口,右端面上设有进料口 13、点火装置12、主风口 18,进料口 13位于出炭槽14的上方并与出炭槽14对齐,点火装置12设置在 进料口 13和出炭槽14之间的燃烧室侧壁上,点火装置1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主风口 18, 主风口 18连通燃烧室11和主配风室6。进料口 13处设置进料绞龙8,进料绞龙8的前端上 侧设有加料斗7,进料绞龙8的末端与进料口 13内侧平齐,进料绞龙通过进料电机9驱动, 进料电机9为调速电机。进料绞龙8和出炭绞龙15均穿透主配风室6,并在穿透处密封。布风板的结构如图4所示,布风板17上均布有凸包,凸包侧面开口形成布风孔19, 布风孔19的开口方向如图4中箭头所示,相邻列的布风孔19的开口方向与主风口方向分 别有45度和135度的夹角。本装置工作时,生物质燃料从加料斗加入,由进料绞龙输送到燃烧室中,生物质燃 料在燃烧室底部布风板的出炭槽位置堆积,用点火装置点火燃烧,同时风机吹入的风量经 过配风室配风,一部分助燃风从主风口进入燃烧室形成一次进风,另一部分助燃风从布风 孔中进入燃烧室形成二次进风,两次进风风向不同,燃烧室内形成紊流,助燃风与生物质燃 料接触时间更长、接触面更大,助燃效果好,燃烧产生的热量被助燃风吸收后形成热风从燃 烧室左侧的出风口排出,热风可以用来干燥、加热、生活取暖等。当燃烧一段时候后,出炭 绞龙开始工作,将燃烧底物输出,出炭绞龙输送的过程中螺距不断缩小,对燃烧底物进行压 缩,消除燃烧底物之间的空隙,排出混杂在燃烧底物中的空气,使燃烧底物处于高温、高压、 隔绝空气的环境下进一步炭化,提高出炭口处的燃烧底物的含炭量。同时输送压缩过程中 将出炭绞龙空隙填满,防止燃烧室的烟气从出炭绞龙空隙溢出,更加环保和安全。
权利要求一种燃烧器布风结构,包括燃烧室,其特征在于燃烧室一侧开口形成出风口,另外的若干侧面外侧设置有配风室,并在设有配风室一侧的侧壁上设有与配风室连通的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布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与出风口相 对一侧的侧壁外侧设有配风室,并在与出风口相对一侧的侧壁上设有主风口,所属燃烧室 底面为布风板,布风板下方为配风室,布风板上设有布风孔,主风口和布风孔均为进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布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布风板上均勻分布有凸 包,凸包的侧面开孔形成布风孔,布风孔开口方向与主风口开口方向有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布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布风孔开口方向与 主风口开口方向夹角在45度到135度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布风结构,其特征在于燃烧室底面中 间靠近主风口的一侧开有出炭槽,出炭槽位于主风口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布风结构,其特征在于燃烧室底面的高度从两 侧向出炭槽位置逐渐降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布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出炭槽中设有出炭绞龙, 出炭绞龙贯穿配风室并伸出配风室之外。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布风结构,其特征在于主风口的上方的燃 烧室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布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料口设有进料绞龙,进 料绞龙贯穿配风室伸出配风室外。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布风结构,其特征在于配风室外侧还 设有与配风室相连的风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器的布风结构,解决了现有燃烧器助燃风流动方式不合理,助燃效果不好且容易裹挟粉末燃料的问题。它一种燃烧器布风结构,包括燃烧室,其特征在于燃烧室一侧开口形成出风口,另外的若干侧面外侧设置有配风室,并在设有配风室一侧的侧壁上设有与配风室连通的进风口。本实用新型燃烧室通过主风口和布风孔多角度进风,改变燃烧室内的气流方向,增加助燃风与燃烧物料接触时间和接触面,提高助燃效果,并在相同的燃烧条件下降低了风量的需求,使助燃风在燃烧室内停留时间长,不易将粉末状燃料裹挟带出。
文档编号F23L5/00GK201751734SQ201020256888
公开日2011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4日
发明者杜克镛, 罗伯特·弗拉纳根, 钟哲科 申请人:杜克镛;钟哲科;罗伯特·弗拉纳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