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水刺无纺布及丝网毛细组织结构的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4063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水刺无纺布及丝网毛细组织结构的热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热交换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具有水刺无纺布及 丝网毛细组织结构的热管。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装置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其体积也越来越小,在电力电子装置内部 产生的高热流密度对装置的可靠性造成极大威胁。对电力电子装置失效原因的统计表 明.由于高温导致的失效在所有电子设备失效中所占的比例大于50%。传热问题甚至成 为电力电子装置向小型化方向发展的瓶颈。热管则是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一门新兴技术。随着电子元件集成密度的增加,其产生热量的散逸变得困难。电子元件除 了对最高温度有要求外,对温度的均勻性也提出了要求。作为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技术,热 管正是应用于电子元件中,以提高热量的导出率和温度的均勻化。由于其尺寸小,可减小 流动系统中的无效体积,降低能耗和试剂用量,而且响应快,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热 管也因此成了最佳的散热结构选择,由于热管内部设有用来传导热量的毛细组织及工作流 体,通过热交换作用后致使工作流体转换成气相状态,将热量快速传导至散热体上后,将所 吸收的热量交换至所连接的散热体后,再转换回液相状态,最后再通过毛细组织作用回流 至原处,以进行循环式导热。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目前所使用的毛细组织可区分为沟槽式、金属丝 网式或金属烧结粉末式。中国专利号ZL200720003522. 2,专利名称为具有沟槽式毛细组织 的热管管身结构,采用在其内壁上形成有多个沿管体轴向延伸的沟槽,以及辅助传输体,辅 助传输体具有板片和设在该板片上的多个蒸汽通道,且该板片配合该热管管体的内壁而相 贴附,以达到增加沟槽状毛细组织的毛细力的作用。虽然,沟槽式的毛细组织让液体可快速 由冷凝段回流至蒸发段,但是沟槽式的毛细组织毛细吸力差,蒸发段加热工质的区域面积 较小,且以沟槽形成的毛细结构容易在热管的弯管或压扁的成型加工过程中破坏其沟槽的 毛细力。进一步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ZL200820126677. X,专利名称为烧结式热管,包 括金属管体及设置于管体内壁的金属粉末烧结层,两段金属粉末烧结层被未烧结区域间隔 开。能够减少热管液体与蒸气接触的表面积,降低工作介质流动阻力。虽然金属丝网式或 金属粉末所形成的毛细组织在受热端上有良好的毛细吸力,有较大的蒸发段加热工质的区 域面积,让蒸发段可吸收较多的热能。但丝网的网状孔洞尺寸变小有一定的限度,所产生的 毛细力仍无法达到最佳的导热效果。因此,如何同时改善前述结构热管的缺陷,提出一种制 造简便成本低廉的新型热管结构,是解决现有散热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水刺无纺布及丝网毛细 组织结构的热管,制造方便,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用性强,工作性能良好,而且这种类型的热管和传统热管相比,毛细当量半径更小,毛细力更大,因此可以降低整个热管系统的总 热阻,提高系统的传热效率,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热管。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水刺无纺布、金属丝 网、热管和工质,其中水刺无纺布固定设置于热管管壁的内壁,金属丝网设置于水刺无纺 布的内侧,工质填充于热管内。所述工质为低沸点液态工质。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使用了毛细力好的水刺无纺布作吸液芯,热管毛细力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换热 性能增强,提高了热管的导热速率和效能,使其最大工作功率增大。2、丝网热管只能水平位置或加热面在下时有效。而该热管使用时没有加热段的严 格方向性要求,适用于任何场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纵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 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 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水刺无纺布1、金属丝网2、热管3和工质4,其 中水刺无纺布1固定设置于热管管壁3的内壁,金属丝网2设置于水刺无纺布1的内侧, 工质4填充于热管3内。所述水刺无纺布1为含有亲水性黏胶成分的吸水性无纺布,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型 号为3070型(30%涤纶,70黏胶),吸水性特强。所述的丝网2为不锈钢丝网。所述热管形状为柱形截面,由金属丝网支撑水刺无纺布将其紧贴在热管壁面,可 依使用工况的不同而进行弯曲,蒸发段和冷凝段的外壁可以钎焊翅片来强化传热。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具有水刺无纺布及丝网毛细组织结构的热管中的液体工质发 生相变,加上水刺无纺布产生的毛细抽吸力使整个平板热管得以循环运行。
权利要求一种具有水刺无纺布及丝网毛细组织结构的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刺无纺布、金属丝网、热管和工质,其中水刺无纺布固定设置于热管管壁的内壁,金属丝网设置于水刺无纺布的内侧,工质填充于热管内。
专利摘要一种热交换技术领域的具有水刺无纺布及丝网毛细组织结构的热管,包括水刺无纺布、金属丝网、热管和工质,其中水刺无纺布固定设置于热管管壁的内壁,金属丝网设置于水刺无纺布的内侧,工质填充于热管内。本装置制造方便,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用性强,工作性能良好,而且这种类型的热管和传统热管相比,毛细当量半径更小,毛细力更大,因此可以降低整个热管系统的总热阻,提高系统的传热效率,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热管。
文档编号F28D15/04GK201724586SQ201020290089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3日
发明者刘振华, 李元阳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