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器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8430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水器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淋浴废水余热实现热回收再 利用的热水器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家庭中普遍采用电热水器或燃气热水水器提供淋浴用热水,淋浴后的热水一 般就直接从下水道排放,其热量被白白地浪费。在现有技术中有一种节能淋浴器,它可以将淋浴后废水的余热进行回收,其包括 热水器和热量交换装置,热量交换装置由密封容器、进水口和出水口构成,进水口与水源相 连接,出水口则与热水器的进水口连接,淋浴后的废水与热量交换装置中的水进行热交换, 进而加热热量交换装置中的水,再进一步提供给热水器,实现余热回收再利用。热量交换装 置的密封容器一般设有上下两个面板,上下两个面板周边密封形成中空层,在中空层中设 置导流线形成迂回的水道,该热量交换装置需要另外的底座支撑,并与底座通过边框固定 为一体式结构。上述结构虽然实现了余热回收利用,达到节能的目的,但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而且不易拆装,更不易于清洗,易产生细菌等有害物质,达不达卫生标准。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 便,易于清洗的热水器余热回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种热水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座、框架及平板式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底座与 框架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漏水孔,在所述框架上设置有进水口 和出水口,所述平板式热交换器搭置在所述底座上,设置在所述平板式热交换器内的水道 的两端分别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固定在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 上。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平板式热交换器由双层铝板复合而成,其单面 或双面吹胀管路在双层铝板之间形成迂回的水道,在所述水道上设置多个凹坑,所述水道 的宽度为15-35mm。所述底座的四周设置有用于支撑的翻边,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漏 水孔设置在所述的凹槽的底面,在相邻的凹槽之间连接加强筋。所述底座与框架之间采用卡扣或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平板式热交换器上设置有定位孔,在所述框架或底座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定 位销。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为一斜面。在所述平板式热交换器上平铺一层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为由若干个橡胶柱连成的漏空结构。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水器余热回收装置,不但可以充分吸收淋浴废水 的热量,达到节能的目的,而且结构简单,各部件均可拆卸,使用安全方便,同时,易于清洗, 满足卫生标准。本实用新型中的平板式热交换器采用双层铝板复合而成,表面质量好,而且不易 积存污渍,铝板本身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效率,另在水道上设置若干个凹坑,使得换热面积增 大进而提高整个装置的热交换效率。采用吹胀工艺形成水道,水道强度好,具有较好的承重 性能,不易变形。防滑垫可以起到防滑、按摩的作用,而且具有较好的漏水性,保证有足够的淋浴水 与热交换器接触进行热交换,并保证水能在热交换器表面顺畅的流动。该装置可以与现有的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等各种类型的热水器 配套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后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框架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平板式热交换器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6所示,底座1,框架2,平板式热交换器3,漏水孔4,进水口 5,出水口 6,水道7,进水管8,出水管9,凹坑10,翻边11,凹槽12,加强筋13,防滑垫1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热水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座1、框架2及平板式热交换 器3,在平板式热交换器3上平铺一层防滑垫14。底座1主要起着支撑的作用,直接放置在浴室的地面上,如图3和图4所示,底座 1的四周设置有用于支撑的翻边11,在底座1上设置有多个圆形的凹槽12,每个凹槽12的 底面上都开有漏水孔4,从底座1上层热交换器3漏下来的淋浴水可以从漏水孔4中流出, 避免在底座1上存水,在底座1的背面,每两个相邻的凹槽12之间都纵横交错连接有多条 加强筋13,凹槽12和加强筋13都进一步加强了底座1的整体强度。底座1可以采用防水 防潮性较好的塑料件,也可以采用表面喷漆的金属件。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淋浴的废水 大部分能从热交换器3的表面顺利地流向浴室的地面,底座1的上表面设计为一斜面,这样 搭置在底座1上的平板式热交换器3也向一侧倾斜,便于水的流动。如图1和图5所示,在底座1上可拆卸固定连接一个框架2,框架2与底座1之间 采用卡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螺钉固定,这样均方便拆卸清洗。框架2的一侧边开 有进水口 5和出水口 6,与热交换器3连通的进水管8和出水管9分别穿过进水口 5和出水 口 6进而固定在框架2上。框架2主要起遮盖进水管8和出水管9的作用,同时,也起着装饰的作用,使整个装置整体造型美观。如图2和图6所示,平板式热交换器3搭置在底座1的上表面上,为了避免热交换 器3在使用时移动,在热交换器3上设置有定位孔(图中未示出),相应地,在框架2上或者 在底座1上设置定位销(图中未示出),同时,框架2在固定安装后对热交换器3也起着固 定的作用。因为铝板的热交换效率较高,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平板式热交换器3采用双 层铝板复合而成,双层铝板沿边焊接后,采用轧制工艺,并对其表面进行钝化以及喷粉处 理,防止出现表面生锈等现象,然后,再采用单面或双面吹胀工艺,在双层铝板之间吹胀管 路形成迂回的水道7,水道7的宽度需要根据铝板的厚度、长宽尺寸、水道7内水流的速度等 参数而确定,一般情况下,水道7的宽度选择为15-35mm范围内,水道7的两端分别连通进 水管8和出水管9。 如图6所示,在水道7上再设置多个凹坑10,凹坑10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 为长圆形等形状,目的是用以增大热交换器3的换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整个装置的换热效 率,提高热交换器3的出水温度。如图1和图2所示,在平板式热交换器3上再平铺一层防滑垫14,方便清洗,防滑 垫14采用橡胶材料,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滑效果,为增加防滑垫14的漏水性,防滑垫14采用 表面具有若干个凸起的漏空结构,这样可以保证有足够的淋浴水接触热交换器3而进行热 交换,而且方便水在热交换器3的表面流动。另外,若干个凸起还可以对人的脚底起到一定 的按摩保健作用。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 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 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热水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框架( 及平板式热交换器 (3);其中,所述底座(1)与框架( 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多个漏 水孔G),在所述框架( 上设置有进水口( 和出水口(6),所述平板式热交换器(3)搭 置在所述底座(1)上,设置在所述平板式热交换器(3)内的水道(7)的两端分别连通进水 管(8)和出水管(9),所述进水管(8)和出水管(9)分别固定在所述进水口( 和出水口 (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式热交换器(3) 由双层铝板复合而成,其单面或者双面吹胀管路在双层铝板之间形成迂回的水道(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水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道(7)上设置 多个凹坑(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水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7)的宽度为 15_35mm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四周设 置有用于支撑的翻边(11),在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多个凹槽(12),所述漏水孔(4)设置 在所述的凹槽(1 的底面,在相邻的凹槽(1 之间连接加强筋(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与框架(2) 之间采用卡扣或螺钉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板式热交换器 (3)上设置有定位孔,在所述框架( 或底座(1)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定位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 为一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板式热交换器 (3)上平铺一层防滑垫(1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水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垫(14)为表 面具有若干个凸起的漏空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座、框架及平板式热交换器;其中,底座与框架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在底座上设置有多个漏水孔,在框架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热交换器搭置在底座上,设置在热交换器内的水道的两端分别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固定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上。所述平板式热交换器由双层铝板复合而成,其单面或双面吹胀管路在双层铝板之间形成迂回的水道。该装置结构简单,各部件均可拆卸,使用安全方便,易于清洗,而且具有较好的承重性能,不易变形。
文档编号F28D9/04GK201885613SQ20102052306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9日
发明者付伟健, 侯朝晖, 张 浩, 朱春花, 段玉华, 王德君 申请人:海尔集团公司, 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