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797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换热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管。
背景技术
随着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对于能量的回收利用或循环利用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而在燃煤锅炉技术领域,烟气换热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专利号为“201020301096. 2”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换热技术所采用的换热管。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 CC向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该现有技术中的换热管包括蛇形管,该蛇形管折弯形成有多个换热管段1',相邻的换热管段1'之间连接有换热片2'。工作时,换热管段1'内流有低温换热介质,换热管段1'外部的高温烟气通过换热片2'及换热管段1'的侧壁与管内的低温换热介质发生热交换,高温烟气的温度降低,换热管段1'内的低温换热介质的温度升高, 从而实现烟气换热的目的。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换热管存在有如下缺陷第一,当发生烟气换热时,如图2所示,相邻的换热管段1'之间的距离由于热膨胀会增大,而此时换热片2'由于在垂直于换热管段Γ轴向的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基本上不发生变化,因而会导致换热片2'与换热管段1'之间的连接位置发生撕裂,使得换热管造成损坏,严重影响着换热管的使用寿命;第二,当发生烟气换热时,如图1所示,在沿换热管段1'的轴线方向上,由于换热管段1'之间的换热片2'为整体结构,因而当换热片2'由于受热而发生热膨胀时,在该换热管段1'的轴线方向上换热片2'也有可能发生断裂。有鉴于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的换热管进行改进,从而防止换热片与换热管段之间的连接位置由于热膨胀而发生撕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换热管,该换热管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换热管段与第一换热片之间的连接位置由于热膨胀而发生撕裂,从而显著提高了换热管的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管,包括蛇形管,所述蛇形管折弯形成有多个换热管段,相邻的所述换热管段之间连接有第一换热片;所述第一换热片为沿垂直于所述换热管段轴线的方向发生折弯的折弯件。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片的形状为弧形。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片包括成夹角连接的第一直板件和第二直板件,所述第一直板件与相邻的两个换热管段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第二直板件与相邻的两个换热管段中的另一者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直板件与所述第二直板件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160°至 170°。优选地,所述第一直板件与所述第二直板件之间的夹角为165°。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片在沿所述换热管段轴线方向上为分体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片段;各所述第一换热片段均连接于相邻的所述换热管段之间,且相邻所述第一换热片段之间具有间隙。优选地,所述蛇形管最外侧的换热管段的外侧连接有第二换热片;所述第二换热片在沿所述换热管段轴线方向上为分体结构,包括多个第二换热片段,相邻所述第二换热片段之间具有间隙。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发明所提供的换热管的第一换热片为沿垂直于所述换热管段轴线的方向发生折弯的折弯件。当相邻的换热管段之间的距离由于热膨胀而增大时, 由于第一换热片在垂直于换热管段轴向的竖直方向具有折弯,因而在相邻换热管段之间的拉力的作用下,第一换热片的折弯部位拉直或者接近拉直,此时第一换热片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也会随之增大,因而能够有效防止第一换热片与换热管段之间的连接位置发生撕裂,进而避免换热管受到损坏,从而显著提高换热管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换热管能够有效防止换热管段与第一换热片之间的连接位置由于热膨胀而发生撕裂,从而显著提高了换热管的使用寿命。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CC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第一换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换热管的俯视图。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换热管段;2'换热片。图3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换热管段;2第一换热片;21第一直板件;22第二直板件;23第一换热片段;3第二换热片;31第二换热片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为提供一种换热管,该换热管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换热管段与第一换热片之间的连接位置由于热膨胀而发生撕裂,从而显著提高了换热管的使用寿命。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3和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第一换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换热管包括蛇形管,该蛇形管折弯形成有多个换热管段1,并且相邻的换热管段1之间连接有第一换热片2 ;在此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如图3和图 4所示,第一换热片2为沿垂直于换热管段1轴线的方向发生折弯的折弯件。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和图2所示,当发生烟气换热时,如图2所示,相邻的换热管段1'之间的距离由于热膨胀会增大,而此时换热片2'由于在垂直于换热管段1'轴向的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基本上不发生变化,因而会导致换热片2'与换热管段1'之间的连接位置发生撕裂,使得换热管造成损坏,严重影响着换热管的使用寿命。而在本发明中,如图3和图4所示,当相邻的换热管段1之间的距离由于热膨胀而增大时,由于第一换热片2在垂直于换热管段1轴向的竖直方向具有折弯,因而在相邻换热管段1之间的拉力的作用下,第一换热片2的折弯部位拉直或者接近拉直,此时第一换热片 2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也会随之增大,因而能够有效防止第一换热片2与换热管段1之间的连接位置发生撕裂,进而避免换热管受到损坏,显著提高换热管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对于折弯的形状不作限制;任意一种折弯形状,只要能够在换热管段1之间的拉力的作用拉直或接近拉直,能够增大其在垂直于换热管段1轴向的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从而能够防止换热管段1与第一连接片2之间的连接位置撕裂,就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具体地,可以设计第一换热片2折弯的形状。比如,第一换热片2可以为弧形。当相邻的换热管段1之间的距离由于热膨胀而增大时,在换热管段1之间的拉力作用下,该第一换热片2拉直或在一定程度上拉直,进而可以增大其在竖直方向的上的尺寸。此外,还可以具体设计一种第一换热片2的折弯形状。具体地,请参考图3和图 4,第一换热片2包括第一直板件21和第二直板件22,并且第一直板件21与第二直板件22 之间成适当夹角;在此基础上,第一直板件21与相邻的两个换热管段1中的一者连接,第二直板件22与相邻的两个换热管段1中的另一者连接。当相邻的换热管段1之间的距离由于热膨胀而增大时,在换热管段1之间的拉力作用下,第一直板件21和第二直板件22之间的夹角增大,从而增大第一换热片2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此外,该种结构设计结构比较简单,加工成本也较低。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直板件21与第二直板件22的之间的适当夹角的理论最大范围为“大于0°,小于180° ”,不可能等于180°,否则第一换热片2就相当于没有发生折弯,而是直板件。具体地,第一直板件21与第二直板件22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60°至 170°,在该取值范围内,第一换热片2能够满足在竖直方向上增大尺寸的要求,并同时在换热管段1的轴向上,第一换热片2的尺寸也较小,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其占据的空间。具体地,第一直板件21与第二直板件2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165°。请参考图5和图6,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 为图5中换热管的俯视图。在上述任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作出进一步改进,从而得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具体地,在该种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换热片2在沿换热管段1轴线方向上为分体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片段23 ;各第一换热片段23均连接于相邻的、换热管段1之间,且相邻第一换热片段23之间具有间隙。在现有技术中,当发生烟气换热时,如图1所示,在沿换热管段1'的轴线方向上, 由于换热管段1'之间的换热片2'为整体结构,因而当换热片2'由于受热而发生热膨胀时,在该换热管段1'的轴线方向上换热片2'有可能发生断裂。而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换热片2在沿换热管段1轴线方向上为分体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片段23,并且相邻的第一换热片段23之间具有间隙,因而当第一换热片2由于受热而发生热膨胀时,由于所述间隙的缓冲作用,可以显著减少第一换热片2发生断裂的概率。此外,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蛇形管最外侧的换热管段1的外侧连接有第二换热片3 ;第二换热片3在沿换热管段1轴线方向上为分体结构,包括多个第二换热片段31, 相邻第二换热片段31之间具有间隙。该种结构设计的技术效果与上段中的技术效果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换热管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换热管,包括蛇形管,所述蛇形管折弯形成有多个换热管段(1),相邻的所述换热管段(1)之间连接有第一换热片O);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片( 为沿垂直于所述换热管段(1)轴线的方向发生折弯的折弯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片(2)的形状为弧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片(2)包括成夹角连接的第一直板件和第二直板件(22),所述第一直板件与相邻的两个换热管段(1)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第二直板件0 与相邻的两个换热管段(1)中的另一者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板件与所述第二直板件 (22)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160°至17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板件与所述第二直板件 (22)之间的夹角为165°。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片( 在沿所述换热管段(1)轴线方向上为分体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片段;各所述第一换热片段均连接于相邻的所述换热管段(1)之间,且相邻所述第一换热片段之间具有间隙。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管最外侧的换热管段 (1)的外侧连接有第二换热片(3);所述第二换热片C3)在沿所述换热管段(1)轴线方向上为分体结构,包括多个第二换热片段(31),相邻所述第二换热片段(31)之间具有间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管,包括蛇形管,所述蛇形管折弯形成有多个换热管段(1),相邻的所述换热管段(1)之间连接有第一换热片(2);所述第一换热片(2)为沿垂直于所述换热管段(1)轴线的方向发生折弯的折弯件。具体地,所述第一换热片(2)包括成适当夹角连接的第一直板件(21)和第二直板件(22),所述第一直板件(21)与相邻的两个换热管段(1)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第二直板件(22)与相邻的两个换热管段(1)中的另一者连接。该换热管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换热管段(1)与第一换热片(2)之间的连接位置由于热膨胀而发生撕裂,从而显著提高了换热管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28F1/12GK202074870SQ20112012703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5日
发明者廖增安 申请人: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