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盐废液焚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212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盐废液焚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是对高含盐废水焚烧装置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焚烧高温融盐不易附着炉壁,排烟对后续处理设备损害小的含盐废液焚烧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有毒有害高含盐废水,一种有效方法是采用焚烧处理,即通过自燃或加入辅助燃料使其在焚烧炉中燃烧,以消除其中有害物质。现有高含盐废水焚烧炉, 有采用卧式结构,也有采用直筒形立式结构,主要存在问题是焚烧大都采用引排风负压焚烧,这样不仅焚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融盐容易附着炉壁,回收困难,积累不仅造成有效焚烧容腔减小,尤其是对烟道容易产生堵塞,而且对炉壁耐火材料腐蚀损害极为严重,造成炉膛使用寿命缩短;而且高温烟气含盐及其他腐蚀性杂质量大,由引风直接抽入后续烟气处理设备,高温烟气夹带盐分及其他腐蚀性杂质,对后续处理设备的腐蚀损坏严重,造成烟气处理设备寿命较短,严重导致整体设备无法连续、稳定运行。中国专利CN102168857A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液焚烧装置,焚烧炉依次包括卧式炉和立式炉,卧式炉炉头分别设有废液燃烧器、轴向燃烧器和切向燃烧器,引风机。中国专利CN101825285A、CN201688420U含盐有机废水焚烧装置,采用立式炉结构,引风机负压焚烧。中国专利CN201827897化工含盐废水环保焚烧炉,采用上部冷却沉降室、中部一次焚烧室、下部二次焚烧熔融室三段立式结构,冷却沉降室侧部设有废气出口。中国专利CN2847068废液废气焚烧急冷一体化焚烧炉,采用立式炉体,燃烧室炉体上有进液口和/或进气口,燃烧器,燃烧室与急冷室采用收缩接口上下连通,使焚烧烟气从燃烧温度冷却到90°C以下,仍然采用负压焚烧,烟气靠引风抽吸,水喷淋冷却。上述废液焚烧装置共同不足,不仅结构均较复杂,而且结构上仍然采用负压焚烧,前述负压焚烧的缺点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上述不足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实用新型内容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焚烧产生高温融盐不易附着炉壁,排烟对后续处理设备损害小的含盐废液焚烧装置。实用新型目的实现,主要改进一是炉体上设置高压力进风口,使之在炉内形成旋风对炉壁吹扫降低高温融盐附着,二是使焚烧炉体至少底部为锥形体,不使高温融盐在炉底积聚,三是使焚烧炉体下部设置于水冷却罐中,使下淌融盐成为盐溶液被收集、以及使高温烟气导入水中冷却后排入后续设备处理,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不足,实现实用新型目的。具体说,实用新型含盐废液焚烧装置,包括立式焚烧炉体,及设置于炉体上的含盐废液雾化喷枪,其特征在于焚烧炉体焚烧区上部切向设置有高压风与可燃气混合喷嘴,所说焚烧炉至少底部呈敞口锥形,炉体下部至少敞口浸没于有排烟出口及排盐水出口的水冷却罐中。[0011]在详细说明前,先通过对发明能够达到的基本功能及效果作一介绍,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发明总体构思技术方案及达到的基本技术效果有一个明确了解。实用新型含盐废液焚烧装置,由于在焚烧区上部切向设置有高压风与可燃气混合喷嘴,使混合后的可燃气在炉内燃烧形成旋流,含盐废液经雾化喷枪喷入炉内,在高温下得以迅速焚烧,焚烧产生的高温融盐,被燃烧产生烟气旋流吹扫下落,从而降低了附着炉壁机率。高温融盐依炉壁下滑至底部通过至少底部敞口锥形体滑落至下方的水冷却罐中成为含盐废水被收集;同时焚烧产生烟气也由底部排至水冷却罐中,经水浴冷却降温(例如降至90°C以下)后由排烟口排出送入后续尾气处理(例如文丘里洗涤塔除酸、差压除尘器除尘、烟囱排放),这样不仅降低了烟气中含盐及其他腐蚀性杂质量,而且低温烟气,即使仍含有少量盐分及其他腐蚀性杂质,也不会造成对后续设备的腐蚀,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不可避免的缺点。水冷却罐可由循环水保持冷却效果,含盐废水定期排出另行处理。其中,一种更好为将立式焚烧炉,设计为下部呈漏斗状,这样通过漏斗管截面减小,可以减小水冷却罐截面,同时可以避免大截面落盐引起爆炸现象;此外,还可以在焚烧炉下部漏斗管内设置有夹套内导管,内外管夹层设有循环水进出口,既可以加速高温融盐 及烟气冷却,又可以确保水冷却罐中含盐废水不会因循环水冷却而外泄,并且可以提高含盐浓度至饱和度,也减少了含盐废水量,此外,冷却夹层内导流管,可以更好避免高温融盐大截面以及高温直接流入冷却水中弓I起爆炸现象。此外,为使旋流吹扫效果更好,一种更好为炉体采用圆形截面。炉体顶部还可以设置废气喷嘴,特别是同类的含氯废气,可以使含氯废气得到同时焚烧。实用新型含盐废液焚烧装置,相对现有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含盐废水焚烧产生高温融盐能被旋流吹扫下滑并由炉底敞口排入水中,不仅大大降低了高温融盐对炉壁附着的损害,而且有效克服了现有焚烧炉高温熔盐回收困难。同时,高温烟气经水浴冷却降温后排入后续处理设备,使烟气温度得到快速降低,例如降至90°C以下,不仅不利于焚烧产生废气形成二恶英等有害物质,而且烟气经水浴可进一步降盐及其他腐蚀性杂质,大大降低了排烟带盐量,即使低温烟气仍含有少量盐份,也因温度低、含量少而大大降低了对设备的腐蚀。特别是采用下部呈漏斗状焚烧炉体,以及浸没段设置内夹层导流管,既方便了迅速降温,又不会造成含盐废水因循环水带出,还提高了含盐废水浓度。此外,正压旋风燃烧设计,燃料与空气混合强度较高,混合效果好,燃烧速度快,且燃烧充分,可提高燃烧的完全性和燃烧温度,并且可以通过精确控制过剩空气系数达到较好的燃烧效率。炉体顶部设置废气喷嘴,还可以同时焚烧废气,特别是同类的含氯废气,可以起到同时焚烧两种废弃物,扩大了焚烧炉的应用。以下结合三个优化实施例,示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实用新型实质,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实用新型,并不代表实用新型构思下全部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实用新型总的技术方案限定,一些在技术人员看来,不偏离实用新型构思的非实质性增加和/或改动,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效果的技术特征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0018]图I为实用新型一体化焚烧装置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用新型一体化焚烧装置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切向设置高压风与多种燃料气混合喷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 :参见图1,实用新型含盐废液焚烧装置,包括上大下小渐变过渡、下部呈漏斗状的圆形立式废液焚烧炉3,炉体中上部周面分布有若干斜置45度,由含盐废液雾化喷枪10和助燃介质喷入口 11组成的废液混合喷嘴,上部切向设置有高压风进口 5与燃料气进口 4组成的燃烧混合喷嘴,炉顶部有废气进管I和助燃介质进管2组成的废气混合喷嘴。炉体下部漏斗管内置有形成内夹层15的内导流管8,内导流管底部开口(排盐)、径向有烟气出口 12,漏斗管插入水冷却罐14中,漏斗管上分别有连通夹层的冷却循环水进出口6. I和6. 2,通过通以循环冷却水对下淌融盐和烟气强制加速冷却。水冷却罐14顶面有烟 气出口 13,底部有盐水排出口 9,底面有排渣口 16,侧面有液位管7。焚烧过程燃烧混合喷嘴首先将与助燃空气充分混合的燃料气送入炉内,在炉内形成燃烧旋流,在炉温上升后,喷入雾化含盐废水,也可以同时从顶部喷入可燃废气,使含盐废水得迅速气化、焚烧。焚烧过程产生的高温融盐在旋流气吹扫下,依炉壁面滑趟下移,并与烟气一起进入下部漏斗管内导流管,经夹层冷却水冷却后排入下部的水冷却罐中形成盐水溶液,烟气则由导流管底面及侧部出口排出,进入水冷却罐,经水浴由烟气出口排出,进入后续尾气处理装置处理。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水冷却罐中PH值,保持冷却液呈碱性,可以将烟气中酸性气体去除。实施例2 :参见图2,如实施例1,炉体还可以采用仅底部锥形结构(相对于例I取消下部漏斗管),焚烧产生高温融盐及烟气由底部锥形开口排入水冷却罐中。实施例3 :参见图3,如前述,切向设置的燃烧混合喷嘴,还可以改为废气+燃气混合喷嘴,例如包括分布有燃料气进口 4. 3,若干废气进管4. 2,4. 4,伸入混合喷嘴内的点火枪4. I,采用废气替代部分燃气焚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本专利构思及具体实施例启示下,能够从本专利公开内容及常识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一些变形,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也可采用其他方法,或现有技术中常用公知技术的替代,以及特征的等效变化或修饰,特征间的相互不同组合,例如炉体截面采用多边形结构,各种喷嘴形状及结构的改变,等等的非实质性改动,同样可以被应用,都能实现本专利描述功能和效果,不再一一举例展开细说,均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含盐废液焚烧装置,包括立式焚烧炉体,及设置于炉体上的含盐废液雾化喷枪,其特征在于焚烧炉体焚烧区上部切向设置有高压风与可燃气混合喷嘴,所说焚烧炉至少底部呈敞口锥形,炉体下部至少敞口浸没于有排烟出口及排盐水出口的水冷却罐中。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含盐废液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焚烧炉下部呈漏斗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含盐废液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焚烧炉下部漏斗管内有夹套内导管,夹层设有循环水进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含盐废液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炉体顶部有废气喷嘴。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含盐废液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炉体截面呈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含盐废液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含盐废液雾化喷枪有若干个呈周面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含盐废液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含盐废液雾化喷枪有若干个呈周面分布。
专利摘要含盐废液焚烧装置是对高含盐废水焚烧装置的改进,其特征是焚烧炉体焚烧区上部切向设置有高压风与可燃气混合喷嘴,所说焚烧炉至少底部呈敞口锥形,炉体下部至少敞口浸没于有排烟出口及排盐水出口的水冷却罐中。大大降低了高温融盐对炉壁附着损害,高温烟气经水浴冷却降温后排入后续处理设备,不仅不利于焚烧产生废气形成二恶英等有害物质,而且烟气经水浴可进一步降盐及其他腐蚀性杂质,大大降低了对设备的腐蚀。正压旋风燃烧设计,燃料与空气混合强度较高,混合效果好,燃烧速度快,且燃烧充分,可提高燃烧的完全性和燃烧温度,并且可以通过精确控制过剩空气系数达到较好的燃烧效率。
文档编号F23G7/04GK202382255SQ20112053706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1日
发明者吴正益, 林存燕, 蒋春建 申请人:江苏一环环保设计研究院, 江苏一环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一环集团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