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除垢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838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除垢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热水器,具体地说,是涉及ー种具有自动除垢功能的自动除垢热交換器。
背景技术
家用热水器是十分常见的家用电器之一,它利用热交换管实现热量交換,从而达到冷水加热的目的。由此可见,家用热水器的性能便主要决定于热交换管的性能。通过对热交換管的使用和理论研究可以发现,热交換管的性能主要在于其换热效率的高低,换热效率高的热交换管不仅可以缩短加热时间,降低能源消耗,还能有效延长其自身的使用寿命,降低消费者的使用和维护成本。而影响热交换管换热效率的主要因素便在于水垢,由于水质自身的原因,热交换管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水垢,我们无法控制水垢的产生, 那么要提高换热效率,便只能从除垢方面考虑。现有技术中,家用热水器的热交换管基本上都没有配置除垢装置,其换热管通常为弯管,随着使用时间的増加,热交换管内部的水垢必然越积越多,其换热效率便不可避免地逐渐降低,某些性能较差的家用热水器其性能甚至降低非常快,最終使得现有的家用热水器不仅换热效率低,而且使用寿命短,其性价比并不高。部分家用热水器即使设计了除垢装置,其设计原理也不是从水垢这个根本原因着手,设计而成的除垢装置仅仅是单纯的为了除垢而除垢,除垢装置不仅自身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而且其除垢效果难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使用寿命很短,需要经常性地维护甚至更换,这不仅增加了人们的使用与维护成本,而且还増加了很多麻烦,使得这些带除垢装置的家用热水器的市场价值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除垢热交換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热交換器无法除垢或者除垢效果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自动除垢热交換器,主要由内部形成有相互连通的换热腔和出气腔的换热体,以及设置在该换热腔内部的换热管组成,该换热管为内部具有圆柱形空腔的直管,且在其圆柱形空腔内部还设有与之相匹配的除垢装置。进ー步地,所述除垢装置由设置在换热管内部井能自由转动的圆管,以及一片以上一端与圆管的管壁固定相连、另一端设置有擦子的弹片组成;所述弹片在换热管的内壁与圆管的侧壁之间同向弯曲设置,擦子则在该弾片的弾性形变下紧贴换热管的内壁并能随圆管同步转动。当擦子数量为两个以上时,所有擦子呈螺旋型均匀分布于所述圆管外部,且相邻两个擦子的相邻端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通过对擦子的巧妙设计,既实现了擦子在同一直线上对换热管内壁的覆盖,又形成了一条螺旋型的水流通道,在清除水垢时,水垢不仅会受到擦子的作用,而且还会受到斜向而来的水流冲击力,从而大大提高了水垢的清除效率。再进ー步地,在所述圆管的上下两个端头处设有转轴,而在换热管的上下两个端头处则设有轴套,圆管则通过其转轴与换热管的轴套配合组装后位于换热管的内部。更进一歩地,所述轴套呈圆盘状,而在该轴套的圆心处设有ー个内部具有通孔的圆柱,同时在该轴套上还设有ー个以上的排垢孔;所述的转轴则设置在该圆柱的通孔内部。为了提高热效率,在换热管的外壁上还均匀的设有一片以上的集热片,且这些集热片以换热管的中心轴线为圆心轴,在换热腔的内部呈放射性分布,相邻的集热片形成一道供热气流通的热气通道;同时,在换热腔的内部还设有一条从上至下呈螺旋状布置并环绕在集热片外侧的水管,该水管的出水ロ经换热管下部轴套的通孔后与换热管的内部相连通。 进ー步地,在换热体的外侧底部处还设有与圆管下端的转轴相连接并用于驱动圆管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由与转轴相连接的变速器,以及与变速器相连的驱动电机组成。再进ー步地,在换热管的内壁上还设有不粘层;在水管的管壁上还设有防止换热管转动的固定件。更进一歩地,在所述换热管的底部还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换热管与转轴之间的金属隔断层、套在转轴上并通过螺钉固定在金属隔断层上的密封垫。通过背景技术的分析可以知道,热交换管的换热效率取决于除垢效果,而确保、提高除垢效果,最好的办法便是从水垢自身着手,只有从水垢这个根源上着手设计,才能设计出高效的除垢装置,进而提高热交换管的换热性能,确保使用寿命。基于上述理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水垢的产生位置水垢是水受到高温加热后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的,因此,水垢的产生位置通常都是换热管的高温区,即换热管的高温区在何处,水垢便在何处,通过控制换热管的高温区,便可控制水垢的结垢位置。ニ、水垢的形状在确定水垢的结垢位置后,我们再看看水垢的形状与除垢效果之间的关系。首先,水垢结垢于换热管的内壁上,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换热管内壁为何种形状,水垢必然也为何种形状;也就是说,水垢的形状由换热管的形状决定,需要何种形状的水垢,只需要设计相应形状的换热管即可,那么,对于除垢来说,何种形状的水垢最容易清除?很明显,水垢状态越分散、形状越复杂,除垢难度肯定也越大,只有状态最集中、形状最简单的水垢清除最容易。考虑到水垢结垢于换热管内壁上,其状态与形状均受换热管内壁决定,如果换热管的内壁存在多种结构、各结构形状各不相同,那么,形成于换热管内壁上的水垢也必然存在于多个形状不同的结构上,如此ー来,水垢必然无法集中、形状无法统一,这便使得除垢难度大大提升,因此,只有将换热管的内壁设置成ー个结构并且形状完全相同,才能使水垢状态最集中并且形状最简単。而最简单的形状很明显是曲面,它无边无角,而且反复快,如果水垢的形状为曲面,清除水垢自然最为容易、方便,根据前述推论而知,而欲使水垢形成曲面,换热管的内壁便必须为曲面,结合管道的常规特点,圆面便成为了最简单的曲面,而圆柱体的内圆面又是最容易产生的圆面,由此可得,利用圆柱形的直管制成换热管的技术方案便应运而生。三、除垢装置在通过水垢的形状来确定换热管形状之后,只需要及时清除即可,水垢的大小根本不会影响除垢效果,因此不再考虑水垢的大小。至于除垢装置的设计,则完全根据换热管的形状来设计,圆柱形的直管制成的换热管由于形状完全相同,水垢的形状也最为简单,如此便为一次性清除水垢提供了实现的基础。而对于圆柱形的水垢,要达到一次性清除水垢的目的,则必须绕圆柱的中心轴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柱形的水垢清除面,如此便得到了在圆柱直管上设置擦子并控制圆柱直管旋转一周的总体设计方案,其具体方案之前已经详细描述,在此不再重复。通过上述水垢——热交换管——除垢装置的设计思路,形成了一个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的设计方案,其新颖性与创造性不言而喻。这种从水垢这个根源来设计除垢装置的思路,从根本上解决了除垢装置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除垢效果差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I)将家用热水器中的热交换管设计成圆柱形的直管,使水垢结垢后形成的形状成为最为简单的统一形状——圆柱形,如此便为降低除垢难度、提高除垢效果、简化除垢装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根据热交換管的形状,采用在圆管外表面安装擦子再配置电机作为动カ装置的方式组成ー种全新的除垢装置,只需要启动动力装置,带动圆管转动,即可使擦子做旋转运动,而ー个擦子旋转一周,即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圆形的水垢清除圈,即可清除热交换管一个圆周上的水垢;而上下交错排列的擦子在圆管的带动下同时旋转,只需要旋转一周,即可形成一个与热交換管内壁形状相同的圆柱形水垢清除面,不仅除垢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节约能源。(3)本实用新型在换热管内壁上涂敷有特富龙制成的不粘层,由于特富龙的不粘特性,使水垢与不粘层之间也具有了不粘性,因此,只需要擦子对水垢施加一定的外力即可使其脱落,如此便为除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提高除垢效果提供了实现的基础。(4)所有擦子在圆管外表面呈螺旋式均匀分布,且相邻两个擦子的相邻端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使得所有擦子在圆管纵向上形成一条无间隙的直线,从而使圆管在旋转ー周后,所有擦子的旋转面构成ー个与热交換管内壁形状相同的完整的圆柱形水垢清除面,如此便可将结垢于热交換管内壁上的所有水垢一次性全部清除,相比于现有技术,除垢效果得到彻底改善,技术进步十分明显,而本技术的创造性便自然而然地凸显于外。(5)为了保证长期使用后的除垢效果,解决擦子与热交换管内壁摩擦导致擦子与热交换管内壁的接触部位松动甚至分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巧妙地利用金属薄片的耐用性和弾性来制成安装擦子的弾片,从而使擦子即使在受到磨损变薄之后也能在弾片的弹力作用下仍然与热交换管内壁紧密接触,即即使使用多年之后,擦子仍然能够实现其应有的除垢功能,如此便有效地避免了因擦子受损变薄之后与热交换管内壁分离导致除垢不彻底的问题。经过研究与实验得出,现有的热交换管出厂时的换热效率一般为84%,但是由于无除垢装置的原因,随着使用时间的増加,其换热效率将平均毎年下降5%,使用六年的热交换管,其换热效率仅有50%左右,也就是说,现有的热交换管在使用六年后,其换热时间将大约延长一倍,能耗也将提高一倍。而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热交换管,其出厂时的换热效率为84%-90%,且除垢装置性能稳定,不会随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性能,使用六年后,其换热效率仍然能够保持84%以上,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效率明显更高,使用寿命明显更长,如此一来,市场价值也就明显更高,其创造性也得到了进ー步的明显体现。(6)本实用新型采用螺旋结构排布擦子,使相邻擦子之间既实现了纵向接触,又实现了横向交错,从而利用擦子之间的横向交错关系形成一条上下连通的螺旋式水流通道。而螺旋式的水流通道必然使得水螺旋式的流动,流动过程中,必然会对热交換管内壁上的水垢形成斜向冲击力,使得水垢更容易脱落,除垢更加彻底,除垢效率得到进ー步提高,技术创造性更加明显。(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换热管上设置集热片,来增加换热管的吸热面积,在换热时,不仅换热管能够直接吸收热量进行换热,集热片也同样能够吸收大量热量并传送给换 热管进行换热,两者同时进行,使得换热效率进一步提尚。 (8)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空间以及换热管直径的大小和长度可根据实际需求制造,换热管外部的热气通道较大,可增大热交换空间,换热管的直径与长度较大,可増加热交换的吸热面积,同时延长热气在换热管外壁的停留时间,即延长了换热时间,从而使水流得到充分的换热,进而快速达到用户需求的温度;换热空间、换热管直径、换热管长度,三者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既提高了设计的灵活性,又充分满足了市场需求。(9)本实用新型将换热管设置为直管型,与现有的弯绕型换热管相比,结构简単,制造方便;因现有技术中的换热管是弯绕型的,产生的水垢很分散,且形状特别复杂,极其不利于除垢;然而水垢越集中,产生的水垢形状越简单,就越有利于除垢;把所有水垢都集中在ー个形状里,水垢就相对很集中,然而要将所有水垢集中在ー个形状里,只需要将换热管设计成ー个形状,显而易见产生的水垢也就是ー个形状了 ;对于形状,当然是越简单越容易将水垢除棹,故选择圆筒型,其即无边又无角,不会像其他形状会出现死角,且只有ー个面,是一条直线沿一中心轴旋转而成的曲面,因是旋转得到,故具有反复性,終点就是起点,起点亦是终点,对于除垢就省掉了往返做功的过程;为了使水垢形成圆筒型,我们将换热管设置为直管型,产生的水垢便形成圆筒型,故而能够为除垢提供极大的方便。而水管螺旋缠绕于换热管外部,既实现了水流的顺利输送,又延长了水流在换热管外的换热时间,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和换热效率;普通的热交換器在出厂时换热效率约为84%,因没有除垢装置,使用一年后,热效率将下降5%,继续使用一年,热效率将再次下降5%,而本实用新型热效率在出厂时热效率为849Γ90%,因设有自动除垢装置,故热效率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从而使其实用价值大大提升。(1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水管上设置固定件,用于限定集热片的活动,进而达到对换热管的限位,从而有效地防止了除垢过程中换热管因受擦子的摩擦而转动以至于导致换热管受到损坏的问题,保证了换热管、集热片的正常工作与使用寿命;另外,选用角铁制成的固定件不仅安装十分方便,而且其材料十分常见,成本低廉,十分利于大规模批量生产与应用。(11)本实用新型在圆管两端均设有中空轴套,用于将圆管安装于换热管内,同时在该中空轴套上设置供水流动的排垢孔,排垢孔与擦子交错排列形成的水流通道相互连通,使换热管内部的水与水垢均能够从该水流通道经通孔排出至换热管外,从而既实现了圆管的定位安装,又提供了水流通道和排垢通道,ー举两得。(12)本实用新型采用聚四氟こ烯制作密封垫和擦子,由于聚四氟こ烯具有良好的耐磨、耐高温、耐老化以及不粘特性,因此,密封垫和擦子能够在高温下长期使用,其使用寿命完全满足换热管的使用要求,热交换管的使用寿命得到了有效保障。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除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换热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俯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换热管内部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水管与换热管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换热体,2-水管,3-换热管,4-圆管,5-转轴,6-轴套,7-擦子,8-变速器,9-电动机,10-集热片,11-金属隔断层,12-密封垫,13-螺钉,14-固定件,15-换热腔,16-出气腔,17-弾片,18-圆柱,19-排垢孔,20-燃气通道,2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如图I 图10所示,一种自动除垢热交換器,主要由内部形成有相互连通的换热腔15和出气腔16的换热体1,以及设置在该换热腔15内部的换热管3组成,该换热管3为内部具有圆柱形空腔的直管,且在其圆柱形空腔内部还设有与之相匹配的除垢装置;换热体I的下部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垫和螺钉的通孔21,通孔21与换热管3下端相焊接。现有热交換器内部的换热管通常采用弯管制成,而本实施中换热管为直管,燃气从上至下,经换热腔15流入出气腔16,最后排出热交換器,其中,换热管为热交換区,即高温区,水在换热管3内完成热交換,而后在换热管内壁上结成水垢,水垢的形状与换热管内壁形状相同,为圆柱形,无边无角,即没有死角。除垢时,只需控制除垢装置旋转一周,即可将换热管内壁上的水垢完全清除。上述除垢装置由设置在换热管3内部井能自由转动的圆管4,以及一片以上一端与圆管4的管壁固定相连、另一端设置有擦子7的弾片17组成;所有弾片17在换热管3的内壁与圆管4的侧壁之间同向弯曲设置,擦子7则在该弾片17的弾性形变下紧贴换热管3的内壁井能随圆管4同步转动。该圆管4为空心结构,既减轻了圆管4的重量,又降低了旋转圆管的动カ消耗,为旋转圆管提供了方便,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中,擦子7呈螺旋状均匀分布于圆管4周围,所有擦子7的长度之和与圆管长度相等,且相邻擦子的相邻端面平齐,使所有擦子在纵向形成一条连续的直线,当擦子随圆管转动一周后擦子的旋转面便形成了ー个与换热管内壁相同的圆柱形曲面,从而对换热管内壁上的所有水垢进行清除。此外,相邻擦子成交错分布,使相邻擦子7之间出现空隙,而所有间隙连通,便形成了一条螺旋形的水流通道。为了圆管安装方便,在圆管的两端部分别设置带通孔的轴套6,通过轴套6,既实现了圆管与换热管之间的安装,又实现了换热管的内外连通,保证了热水的流动及水垢的顺利排出。为了保证除垢装置的长效性,在所述圆管4与擦子7之间还设置有弾片17,且两个擦子的厚度、两个弹片的长度以及圆管4的外径之和略大于换热管的内径。当弾片17安装吋,受换热管内径的限制,安装完毕的弾片出现一定的弯曲,以至于擦子受弹片弯曲产生的弹カ而与换热管内壁紧密接触,而只要弾片保持弯曲状态,其弾力便始終存在,那么擦子与 换热管内壁之间也将始終保持紧密接触状态。只要擦子与换热管内壁保持接触状态,便可达到对水垢的清除目的;由于两个擦子的厚度、两个弹片的长度以及圆管4的外径之和略大于换热管的内径,擦子的耐磨性决定了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微小磨损不会改变弹片弯曲的状态,因此,在使用多年以后,擦子仍然能够实现其应有的除垢功能,除垢装置的除垢效率并不会随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为了保证圆管4安装的稳定性,在所述圆管4的上下两个端头处分别设有转轴5,同时在换热管3的上下两个端头处设有轴套6,圆管4通过其转轴5与换热管3的轴套6配合组装后位于换热管3的内部,且本实用新型的轴套6与换热管3内壁相焊接,因此可将圆管4准确地固定在换热管3内部中心处,确保其稳定性。为了便于排出水垢,所述轴套6呈圆盘状,而在该轴套6的圆心处设有ー个内部具有通孔的圆柱18,同时在该轴套6上还设有ー个以上的排垢孔19 ;所述的转轴5则设置在该圆柱18的通孔内部;本实施例在轴套6上设置四个排垢孔19,因设有排垢孔19,且圆管4两端与换热管3之间存在空隙,故换热管3内壁除掉的水垢能够顺利的随着水流流出换热管3,达到除垢的目的。为了方便操作除垢装置,在换热体I的外侧底部处还设有与圆管4下端的转轴5相连接并用于驱动圆管4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由与转轴5相连接的变速器8,以及与变速器8相连的驱动电机9组成;使用者可以根据当地的水质情况,制定除水垢的时间间隔;除水垢时,只需要控制电动机9带动变速器8转动,从而通过转轴5带动圆管4转动,达到除垢的目的。为了減少换热管3内壁上水垢的附着力,在换热管3的内壁上还设有不粘层,不粘层材料可选用聚四氟こ烯、氟化こ烯丙烯共聚物、过氟烷基化物等制作;本实施例选用聚四氟こ烯制作此不粘层;该不粘层能够使产生的水垢附着于涂层的表面,且附着力也较小,故只需要使用很小的力量便能够将水垢从不粘层上除棹。为了提高热转换率,在换热管3的外壁上还均匀的设有一片以上的集热片10,且这些集热片10以换热管3的中心轴线为圆心轴,在换热腔的内部呈放射性分布,且相邻集热片形成一道供热气流通的热气通道20 ;同时,在换热腔的内部还设有一条从上至下呈螺旋状布置并环绕在集热片10外侧的水管2,该水管2的出水ロ经换热管3下部轴套6的通孔后与换热管3的内部相连通,因设置了集热片,这样不但换热管3自身能够吸收热量进行热交换,集热片10也能够吸收大量的热量传送给换热管3进行热交換,从而大大的提高了热交換器的热效率;作为ー种优选,将水管2围绕换热管3呈螺旋型紧密排列,螺旋型水管2之间不存在空隙,这样能够将热量完全的密封在水管2与换热管3之间,降低了热量的损失,大大的提闻了热量的利用率,也同样提闻了热效率。在所述换热管3的底部还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换热管3与转轴5之间的金属隔断层11、套在转轴5上并通过螺钉13固定在金属隔断层11上的密封垫12,且换热管3的底部内壁上还设有与螺钉13相匹配的螺纹;本实施例将该密封垫12设置于金属隔断层11下方,且用中空的螺钉13套在转轴5上将密封垫12固定;转轴5能够正常的旋转,且密封垫12可以防止热水从换热管3内漏出。为了使在除垢过程中,换热管与水管能够很稳定,在水管2的管壁上还设有防止换热管3转动的固定件14,此固定件14不但可以固定水管2的间距,还可以控制集热片10,使除垢时换热管3不会跟着圆管4 一起旋转;作为ー种优选,所述固定件14设置四个,且均匀的分布在水管2上,这样能够即降低了成本,也能够很好的将换热管固定住。为了提高擦子和密封垫的质量,以及提高除垢的效果,作为一种优选,上述的密封垫12和擦子7均由聚四氟こ烯制作而成;此材料摩擦系数极小,耐磨,耐高温,耐老化,且具有不粘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工作过程当热交換器正常工作吋,由于换热管3外壁上设置有集热片10,使得热量大部分被换热管3吸收,故换热管3内壁会产生较多水垢,当产生水垢后,只需要开启与热交換器相连的电动机9,在电动机9带动下,变速器8开始运动,变速器8带动转轴5转动,由于转轴与圆管固为一体,故圆管4随之转动,圆管4外壁上设置的擦子7便与换热管3内壁相对摩擦,且由于设置有不粘涂层,故水垢很容易的被擦子7从换热管3内壁上除棹,水垢随着水流可从出水ロ流出热交换管。作为ー种最佳,使用者可通过变速器将电动机9转速降到30秒钟转ー圈,这样能使旋转力増大,提高了除垢的效果,降低了电动机9资源的浪费,并且只需要转动ー圈,就可以将换热管3内壁上的水垢从内壁上除棹。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除垢热交换器,主要由内部形成有相互连通的换热腔(15)和出气腔(16)的换热体(1),以及设置在该换热腔(15)内部的换热管(3)组成,其特征在于该换热管(3)为内部具有圆柱形空腔的直管,且在其圆柱形空腔内部还设有与之相匹配的除垢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自动除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垢装置由设置在换热管(3)内部并能自由转动的圆管(4),以及一片以上一端与圆管(4)的管壁固定相连、另一端设置有擦子(7)的弹片(17)组成;所述弹片(17)在换热管(3)的内壁与圆管(4)的侧壁之间同向弯曲设置,擦子(7)则在该弹片(17)的弹性形变下紧贴换热管(3)的内壁并能随圆管(4)同步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除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当擦子(7)数量为两个以上时,所有擦子(7)呈螺旋型均匀分布于所述圆管(4)外部,且相邻两个擦子(7)的相邻端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自动除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管(4)的上下两个端头处设有转轴(5),而在换热管(3)的上下两个端头处则设有轴套(6),圆管(4)则通过其转轴(5)与换热管(3)的轴套(6)配合组装后位于换热管(3)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除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6)呈圆盘状,而在该轴套(6)的圆心处设有一个内部具有通孔的圆柱(18),同时在该轴套(6)上还设有一个以上的排垢孔(19);所述的转轴(5)则设置在该圆柱(18)的通孔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除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换热管(3)的外壁上还均匀的设有一片以上的集热片(10),且这些集热片(10)以换热管(3)的中心轴线为圆心轴,在换热腔(15)的内部呈放射性分布,相邻的集热片(10)形成一道供热气流通的热气通道(20);同时,在换热腔(15)的内部还设有一条从上至下呈螺旋状布置并环绕在集热片(10)外侧的水管(2),该水管(2)的出水口经换热管(3)下部轴套(6)的通孔后与换热管(3)的内部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自动除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换热体(I)的外侧底部处还设有与圆管(4)下端的转轴(5)相连接并用于驱动圆管(4)转动的驱动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除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由与转轴(5)相连接的变速器(8),以及与变速器(8)相连的驱动电机(9)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动除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换热管(3)的内壁上还设有不粘层;而在水管(2)的管壁上还设有防止换热管(3)转动的固定件(14)。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自动除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换热管(3)的底部还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换热管(3)与转轴(5)之间的金属隔断层(11)、套在转轴(5 )上并通过螺钉(13 )固定在金属隔断层(11)上的密封垫(12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除垢热交换器,属于热交换器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热交换器需要手动除垢,操作不便,且除垢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内部形成有相互连通的换热腔和出气腔的换热体,以及设置在该换热腔内部的换热管组成,该换热管为内部具有圆柱形空腔的直管,且在其圆柱形空腔内部还设有与之相匹配的除垢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除垢效果理想,且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特别适合在“硬水”地区推广。
文档编号F28D7/00GK202581820SQ20122026149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5日
发明者帅诚 申请人:帅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