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流板框式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48165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逆流板框式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逆流板框式热交换器,设置在两侧的支撑板的上下端两侧分别焊接有实心立柱,支撑板与实心立柱构成中空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内部设置有换热板束;前后盖板分别于支撑板和上下立柱活动连接,前后盖板的下侧和上侧分别设置有冷介质出口和进口。在前后盖板与换热板束之间设置有堵板,该堵板一端与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换热板束固定连接;在所述前后盖板与换热板束之间设置有隔板和防短路板,所述隔板设置在防短路板上下两端,隔板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换热板束与在所述框架结构的上下面分别设置有上下盖板,所述上盖板设置有热介质进口,下盖板设置有热介质出口。该板框热交换器换热效率高,结构简单,解决了特殊材料焊接难的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逆流板框式热交换器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换热器,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逆流板框式热交换器。
[0003]【背景技术】:
[0004]近年来,随着焊接板式热交换器的研发、使用及再开发,板框式热交换器在市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先期的板框式热交换器盖板四个周边及立柱均为与板片材质相同的不锈钢等材质,成本相当高,在国外市场根本就没有竞争力。对于某些可焊性差的材料,现有板框式产品结构无法实现。另外,现在市场上的板框式热交换器,其介质流动状况基本上是十字交叉的错流结构,传热效率低,能耗大。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成本低廉,适应各种工况能力强,而且,该实用新型的纯逆流的结构提高了传热效率等诸多优势,从而,加强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降低了能耗,更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
[0005]
【发明内容】
: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框架结构、可进行逆流式换热的热交换器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逆流板框式热交换器框架、盖板、支腿、换热板束、冷介质进出口、热介质进出口。设置在两侧的支撑板的上下端两侧分别焊接有实心立柱,支撑板与实心立柱构成中空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内部设置有换热板束。前后盖板分别与支撑板和上下立柱活动连接,在前盖板的下侧设置有冷介质出口,在后盖板的上侧设置有冷介质进口。在前后盖板与换热板束之间设置有堵板,该堵板一端与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换热板束固定连接。在所述前后盖板与换热板束之间设置有隔板和防短路板,所述隔板设置在防短路板上下两端,隔板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换热板束与在所述框架结构的上下面分别设置有上下盖板,所述上盖板设置有热介质进口,下盖板设置有热介质出口。热介质由上盖板的热介质入口换热器后,自上而下流经板束波纹,通过下盖板的热介质出口流出换热器;当冷侧介质由后盖板的冷介质进口进入热交换器后,在隔板和防短路板的约束下,介质由水平流动改为自下而上流经板束,最终由设置在前盖板的冷介质出口水平流出热交换器。
[0008]进一步,所述支撑板和立柱的内壁上设置有衬板;支撑板与立柱是全碳钢结构,所述堵板焊接在立柱内壁的衬板上。
[0009]进一步,换热板束是由若干板片对组焊而成,板片对是由板片两两相焊组合而成。
[0010]进一步,热交换器与前后盖板之间形成冷介质通道,设置有所述隔板的所述防短路板紧贴在板束中段板片对上,该隔板焊接在所述防短路板两端,该防短路板的两侧边与框架结构内的立柱衬板相焊接。
[0011]进一步,冷、热介质的进出口分别设置有接管、法兰。
[0012]进一步,前后盖板、上下盖板与框架结构间以螺栓、螺母连接,前后盖板、上下盖板与框架结构之间以垫片密封。
[001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4]1、本实用新型为的盖板由整体支撑板结构取代原始盖板焊接结构,实心立柱由不锈钢材质变为碳钢材质,在保证使用强度不变的前提下节省了成本;[0015]2、支撑板与支撑板衬板、实心立柱与立柱衬板之间可采用非焊接结构,解决了材料焊接的问题材料。
[0016]3、本实用新型板束中的板片之间的焊接采用氩弧焊自熔焊接,焊道整齐,焊接质
量良好。
[0017]4、实用新型冷侧通道设置隔板及防短路板,约束了介质流动方向,使原来:热介质上进下出,冷介质水平进出的错流流动状态改变为:热介质上进下出,而冷介质水平进,中途改向(自下而上)最终水平流出的纯逆流结构(板片中段热介质向下,冷介质自下而上),改变了流动状态,增加了传热效率。
[0018]5、本实用新型由于改善了焊接结构,适应范围扩大,可广泛应用于石化,冶金、食品、医药等行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板片对组焊示意图
[0022]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挡板、隔板、堵板与框架结构以及板束之间的结构关系图
[0023]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流程示意图
[0024]附图6为框架结构与衬板连接的一种结构
[0025]附图7为框架结构与衬板连接的另一种结构
[0026]其中:1、换热板束,2、支撑板,3、立柱,4、前盖板,5、冷介质出口,6、后盖板,7、冷介质进口,8、堵板,9、隔板,10、防短路板,11、上盖板,12、热介质进口,13、下盖板,14、热介质出口,15、衬板,16、板片对,17、接管,18、法兰,19、螺栓,20、螺母,21、垫片,22、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附图1、2所示,逆流板框式热交换器框架、盖板、支腿22、换热板束1、冷介质进出口、热介质进出口。设置在两侧的支撑板2的上下端两侧分别焊接有实心立柱3,支撑板2与实心立柱3构成中空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内部设置有换热板束I。前后盖板分别与支撑板和上下立柱活动连接,在前盖板4的下侧设置有冷介质出口 5,在后盖板6的上侧设置有冷介质进口 7。在前后盖板与换热板束I之间设置有堵板8,该堵板8 一端与立柱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换热板束I固定连接。
[0028]如附图1、4所示,在所述前后盖板与换热板束I之间设置有隔板9和防短路板10,所述隔板9设置在防短路板10上下两端,隔板9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在所述换热板束I与在所述框架结构的上下面分别设置有上下盖板,所述上盖板11设置有热介质进口 12,下盖板13设置有热介质出口 14。热介质由上盖板11的热介质进口 12进入换热器后,自上而下流经板束I波纹,通过下盖板13的热介质出口 14流出换热器;当冷侧介质由后盖板6的冷介质进口 7进入热交换器后,在隔板9和防短路板10的约束下,冷介质由水平流动改为自下而上流经换热板束1,最终由设置在前盖板4的冷介质出口 5水平流出热交换器。
[0029]如附图5所示,介质流经换热板束I时,在有隔板9和防短路板10限制的区域内,冷热介质流动方向是相反的,也就是两侧介质的流动状态是一种纯逆流状态。[0030]如附图1所示,支撑板2和立柱3的内壁上设置有衬板15 ;支撑板2与立柱3是全碳钢结构,所述堵板8焊接在立柱3内壁的衬板15上。
[0031]如附图2所示,换热板束I是由若干板片对16组焊而成,板片对16是由板片两两相焊组合而成。
[0032]如附图5所示,热交换器与前后盖板之间形成冷介质通道,设置有9隔板的防短路板10紧贴在板束中段板片对16上,该隔板9焊接在所述防短路板10的两端,防短路板10的两侧边与框架结构内的立柱3的衬板15相焊接。
[0033]如附图1所示,冷、热介质的进出口分别设置有接管17、法兰18。
[0034]如图1所示,前后盖板、上下盖板与框架结构间以螺栓19、螺母20连接,前后盖板、上下盖板与框架结构之间以垫片21密封。
[0035]附图6示出了框架结构与实心立柱以及支撑板、衬板的焊接结构。附图7示出了某些特材(如钛材)的非焊接结构。
[0036]此外,如附图1所示,框架结构上还焊有支腿22。
[0037]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逆流板框式热交换器,包括,框架、盖板、支腿、换热板束、冷介质进出口、热介质进出口,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两侧的支撑板的上下端两侧分别焊接有实心立柱,支撑板与实心立柱构成中空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内部设置有换热板束;前后盖板分别与支撑板和上下立柱活动连接,在前盖板的下侧设置有冷介质出口,在后盖板的上侧设置有冷介质进口 ;在前后盖板与换热板束之间设置有堵板,该堵板一端与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换热板束固定连接;在所述前后盖板与换热板束之间设置有隔板和防短路板,所述隔板设置在防短路板上下两端,隔板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换热板束与在所述框架结构的上下面分别设置有上下盖板,所述上盖板设置有热介质进口,下盖板设置有热介质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流板框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和立柱的内壁上设置有衬板;支撑板与立柱是全碳钢结构,所述堵板焊接在立柱内壁的衬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逆流板框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换热板束是由若干板片对组焊而成,板片对是由板片两两相焊组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逆流板框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与前后盖板之间形成冷介质通道,设置有所述隔板的所述防短路板紧贴在板束中段板片对上,该隔板焊接在所述防短路板两端,该防短路板的两侧边与框架结构内的立柱衬板相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流板框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冷、热介质的进出口分别设置有接管、法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流板框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前后盖板、上下盖板与框架结构间以螺栓、螺母连接,前后盖板、上下盖板与框架结构之间以垫片密封。
【文档编号】F28F9/26GK203550695SQ201320693551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6日
【发明者】郭立萍, 徐红伟, 赵昆, 魏占德, 陈菲 申请人: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