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粉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686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烘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粉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在筑路行业所用的煤粉燃烧器基本上由喷火口、筒体、 后盖、配风供煤组件、点火装置和 PLC 控制器组成。经过长期使用发现这种粉煤燃烧器存在以下缺点:喷火口处的耐火砖易损,主要是因为厂家为了使产生的热能量集中,最大化粉煤燃烧器的供热量, 喷火口都用耐火砖形成锥口形状,通过锥口使喷出火焰收缩从而实现收火,但是炽热的火焰流直接冲刷耐火砖,耐火砖受损很快,在 3-6 个月的时间里即需要更换一次喷火口处的耐火砖,增加了使用成本;煤粉燃烧效率不高,主要是因为后盖上的炉膛配风通道采用直接吹风的方式配风,配风对煤粉的包裹性不强,配风的流动性较弱,使得煤粉在炉膛内的流动性差,煤粉往往不能够充分燃烧,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粉燃烧器,煤粉通道和风通道混合设计合理,不仅体积小便于移动,而且火焰比较长,煤的燃烧效率较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粉燃烧器,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端部通过依次设有外扩锥体、外直筒体及外缩锥体而形成燃烧腔;所述外筒体自中心向外依次设有中心管、一次风管及第一内扩锥体,所述中心管内部设有点火管,所述中心管与所述点火管围成的通道形成中心风道;所述中心管和所述一次风管围成的通道形成一次风通道,所述一次风通道内部自前向后依次设有第一稳焰机构、导流机构及浓缩机构,所述第一稳焰机构包括多个斜锥,所述导流机构包括若干第一螺旋叶片,所述浓缩机构包括若干锥环;所述一次风管与所述第一内扩锥体之间分别设有依次连接的内缩锥体、内直筒体及第二内扩锥体,所述内缩锥体、内直筒体及第二内扩锥体连接而成的组合体与所述一次风管围成的通道形成二次旋流风道;所述第一内扩锥体和所述外筒体外壁围成的通道形成二次直流风道;所述二次直流风道前端通过设有若干直板形成外直流风道;所述外筒体端部还设有第三内扩椎体,所述第三内扩椎体分别封闭所述第一内扩锥体和所述第二内扩锥体的端部,且所述第三内扩椎体、所述第一内扩锥体、所述第二内扩锥体及所述内缩椎体上分别设有若干空洞形成第二稳焰机构。

优选的是,所述中心管和所述点火管的前端设有多道挡板,所述中心风道通过所述挡板形成直流中心风。

所述一次风管端部在所述二次旋流风道内部还设有与轴向成10-30°的第四内扩锥体,所述第四内扩椎体表面开设有多个蜂窝口。

所述二次旋流风道通过加设若干第二螺旋叶片而形成螺旋形风道。

所述第一螺旋叶片设置在所述一次风管内壁或所述中心管外壁。

所述斜锥呈楔形或花瓣形。

所述外扩锥体与轴向呈15-30°。

所述外缩椎体与轴向呈30-60°。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风机提供的二次风通过所述外筒体外壁径向进入,在所述第一内扩椎体和所述内缩锥体接合处分为直流风道和旋流风道;当所述中心管的油枪被点燃后,引燃一次风管内流出的煤粉,与二次直流风和二次旋流风在燃烧腔内充分预燃烧,一部分火焰喷出燃烧腔形成连续的燃烧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改变传统煤风混合机构,改为在燃烧腔内通过二次直流风和二次旋流风预燃烧模式,此种模式煤燃烧充分,火焰长,节省了投入成本;而且体积小,不使用耐火砖,克服了需要经常更换耐火砖的难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燃烧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特征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中,1.中心管,2.点火管,3.锥环,4.一次风管,5.外筒体,6.第一螺旋叶片,7.第一内扩椎体,8.内缩椎体,9.内直筒体,10.第二螺旋叶片,11.斜锥,12.第二内扩椎体,13.第四内扩椎体,14.直板,15.第三内扩椎体,16.外扩椎体,17.外直筒体,18.外缩椎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1,一种煤粉燃烧器,包括外筒体5,所述外筒体5端部通过依次设有外扩锥体16、外直筒体17及外缩锥体18而形成燃烧腔;所述外筒体5自中心向外依次设有中心管1、一次风管4及第一内扩锥体7,所述中心管1内部设有点火管2,所述中心管1与所述点火管2围成的通道形成中心风道;所述中心管1和所述一次风管4围成的通道形成一次风通道,所述一次风通道内部自前向后依次设有第一稳焰机构、导流机构及浓缩机构,所述第一稳焰机构包括多个斜锥11,所述导流机构包括若干第一螺旋叶片6,所述浓缩机构包括若干锥环3;所述一次风管4与所述第一内扩锥体7之间分别设有依次连接的内缩锥体8、内直筒体9及第二内扩锥体12,所述内缩锥体8、内直筒体9及第二内扩锥体12连接而成的组合体与所述一次风管4围成的通道形成二次旋流风道;所述第一内扩锥体7和所述外筒体5外壁围成的通道形成二次直流风道;所述二次直流风道前端通过设有若干直板14形成外直流风道;所述外筒体5端部还设有第三内扩椎体15,所述第三内扩椎体15分别封闭所述第一内扩锥体7和所述第二内扩锥体12的端部,且所述第三内扩椎体15所述第一内扩锥体7、所述第二内扩锥体12及所述内缩椎体8上分别设有若干空洞形成第二稳焰机构。

优选的是,所述中心管1和所述点火管2的前端设有多道挡板,所述中心风道通过所述挡板形成直流中心风。

所述一次风管4端部在所述二次旋流风道内部还设有与轴向成10-30°的第四内扩锥体13,所述第四内扩椎体13表面开设有多个蜂窝口。

所述二次旋流风道通过加设若干第二螺旋叶片10而形成螺旋形风道。

所述第一螺旋叶片6设置在所述一次风管4内壁或所述中心管1外壁。

所述斜锥11呈楔形或花瓣形。

所述外扩锥体16与轴向呈15-30°。

所述外缩椎体18与轴向呈30-60°。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风机提供的二次风通过所述外筒体外壁径向进入,在所述第一内扩椎体7和所述内缩锥体8接合处分为直流风道和旋流风道;当所述中心管的油枪被点燃后,引燃一次风管内流出的煤粉,与二次直流风和二次旋流风在燃烧腔内充分预燃烧,一部分火焰喷出燃烧腔形成连续的燃烧过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改变传统煤风混合机构,改为在燃烧腔内通过二次直流风和二次旋流风预燃烧模式,此种模式煤燃烧充分,火焰长,节省了投入成本;而且体积小,不使用耐火砖,克服了需要经常更换耐火砖的难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燃烧器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